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自噬和凋亡在棕榈酸(PA)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中的作用机制,以不同浓度(0、0.2、0.4、0.6 mmol/L)PA处理BRL 3A细胞24 h,用油红O染色观察其对脂滴生成的影响,试剂盒测定TG含量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LC3Ⅱ、P62、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检测0.4 mmol/L PA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6、12、24 h)以及0.4 mmol/L PA与5 nmol/L Baf A1共处理时LC3Ⅱ和P62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PA处理对BRL 3A细胞自噬流的影响。结果显示,0.4mmol/L PA作用BRL 3A细胞24 h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但细胞内产生脂滴较多;TG含量随PA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或P0.01);LC3Ⅱ和P62的蛋白表达水平随PA浓度增加而上升;与对照组相比,0.4 mmol/L PA处理BRL 3A细胞12 h时,LC3Ⅱ的表达水平上升(P0.05),P62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而处理24 h时LC3Ⅱ和P62的表达水平均上升;与对照组相比,0.4 mmol/L PA与5 nmol/L Baf A1单独处理组LC3Ⅱ、P62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与Baf A1单独处理组相比,PA与Baf A1共处理组LC3Ⅱ、P62相对表达量进一步升高(P0.01);随着PA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Bax/Bcl2值逐渐增加。结果表明,0.4 mmol/L PA处理BRL 3A细胞24 h可成功诱导脂肪变性,处理12 h内可使自噬水平升高,而处理24 h可使细胞发生自噬流阻滞和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纳米氧化锌(nano-ZnO)对奶牛小肠上皮细胞(BIE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本实验选取初生犊牛P3代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为试验对象,向培养基中添加0(对照)、0.2、0.4、0.8、1.6、3.2、6.4、12.8μg/mL不同浓度的nano-ZnO培养12 h后,通过倒置显微镜、CCK-8法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增殖活性;微量法检测LDH漏出量;DAPI荧光染色结合Image J图像测定分析nano-ZnO对BIECs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Bcl-2 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ano-ZnO低剂量各组(0.2、0.4、0.8μg/m L)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核型正常,增殖活性增加,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LDH漏出量无差异(P0.05);高剂量各组(1.6、3.2、6.4、12.8μg/m L)细胞皱缩变圆,密度减小,细胞核致密浓染、裂解,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LDH漏出量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基因Caspase-3、Caspase-8、Bcl-2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随着nano-ZnO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Caspase-9的表达量随着nano-ZnO浓度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Bax随着Nano-ZnO浓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结论:nano-ZnO低剂量组对BIE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高剂量组能够抑制BIECs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膜性雌激素受体GPER(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及雌激素核受体ERα、ERβ在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三种受体在间情期绵羊输卵管中的表达规律,通过RT-qPCR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了三种受体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运用免疫组化法对输卵管组织中三种受体基因进行定位并对结果进行光密度值分析。结果,输卵管上皮细胞中GPER相对表达量高于ERα、ERβ(P0.01),ERα的相对表达量高于ERβ(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ER广泛分布于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而ERα及ERβ主要分布于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阳性细胞光密度分析结果与荧光定量RT-qPCR的分析结果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间情期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同时存在GPER、ERα、ERβ三种雌激素受体表达,且GPER的平均光密度、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ERβ的平均光密度、mRNA相对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肾小管节段贴块法培养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用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种类,并用RT-PCR检测了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1、Smad4和Smad7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GF-β1、Smad4和Smad7基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这为探讨上述基因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脾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情况,将一定量旋毛虫肌幼虫经口感染小鼠,感染剂量为每只300条肌幼虫,并设立对照组。分别在感染后第7、15、25、35、50天处死小鼠取脾,用免疫磁珠分选CD11c+树突状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DO、IL-10、IFN-γ和TNF-α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IDO的蛋白表达水平。小鼠感染旋毛虫后用1-甲基色氨酸(1-MT)按照200 mg/kg剂量灌胃,计算旋毛虫减虫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小鼠感染旋毛虫后IDO及相关因子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P0.01,***P0.001),IDO的表达量在感染后第25天达到峰值,IL-10的表达量在第15天达到峰值,而IFN-γ和TNF-α在第7天后均呈现下降趋势。Western-blot结果显示,IDO蛋白表达量趋势与IDO m RNA表达量趋势一致。用1-MT抑制IDO后,小鼠体内旋毛虫成虫和肌幼虫数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01),成虫减虫率为15.30%,肌幼虫减虫率为36.09%。结果证实旋毛虫感染后可刺激脾树突状细胞表达IDO,与旋毛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钼致雄性小鼠的睾丸组织的氧化损伤及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周龄清洁级雄性健康昆明系小鼠60只,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100、200、400 mg/L的钼,基础日粮相同,自由饮水,试验周期90 d。试验结束后剖杀并采集睾丸。比色法检测睾丸组织SOD、T-AOC、MDA、LDH活性或含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测定PI3K/AKT信号通路上PI3K、PTEN、AKT、Caspase-9、Bcl-2、Bax和Bad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Ⅱ、Ⅲ、Ⅳ组SOD和T-AOC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Ⅱ组LDH活性显著下降(P0.05),Ⅲ、Ⅳ组LDH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Ⅱ、Ⅲ、Ⅳ组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PI3K、AKT、Bcl-2、Bad和Bax的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Ⅱ组PTEN、Caspase-9的m 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Ⅲ组Caspase-9的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Ⅳ组PI3K、AKT、Caspase-9、Bcl-2、Bad和Bax的m 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TEN的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PI3K、AKT、P-AKT、Caspase-9、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Ⅱ组PTEN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Ⅳ组PI3K、PTEN、AKT和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cl-2和Bad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本试验所设剂量钼均能导致小鼠睾丸组织氧化损伤,同时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相关信号因子m RNA和蛋白表达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以绵羊肺炎支原体膜蛋白P130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根据基因功能预测注释,绵羊肺炎支原体(Mo)P130蛋白显示编码大小约为130.5 ku,本试验以Mo全基因组为模板,使用PCR扩增Mo P130的基因片段,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选取P130主要抗原域P130-3(693 bp),构建P130蛋白主要抗原域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130-3,并转化至BL21菌,在0.8 mmol/L IPTG和37℃条件下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以P130-3为诊断抗原,经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Mo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表达的P130-3蛋白经鉴定大小为43 ku,与预期值相符。P130-3-ELISA方法阴、阳判定临界值为:D_(450)值=0.238,该方法与口蹄疫等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具有极强的特异性。组内变异与组间变异均小于5%,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与兰州兽医研究所推出的间接血凝法对20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两者的符合率在90%以上。本研究建立的Mo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Mo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根据GenBank上鸡β-actin、TNF-α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β-actin和TNF-α基因,采用β-actin为内参的半定量方法检测TNF-αmRNA在鸡柔嫩艾美球虫免疫前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以探讨TNF-α基因的表达动态与柔嫩艾美球虫免疫的关系.结果显示,TNF-α基因在两次免疫期间的表达量整体上呈现双峰模式,首免后第9 d达到一个高峰,二免后第7d达到另一个高峰.结果表明,TNF-α在抗球虫感染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骆驼尿液对酒精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观察骆驼尿液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生长、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及肝脏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病理损伤的变化。SPF级雄性ICR小鼠40只按体重被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酒精肝模型组,骆驼尿液低剂量组、骆驼尿液高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骆驼尿液低剂量组与骆驼尿液高剂量组分别以250 mg/kg(按照体重)、500mg/kg(按照体重)骆驼尿液冻干粉的剂量进行灌胃,阳性药物组灌胃剂量为50 mg/kg水飞蓟素,灌胃体积为10 ml/kg,空白对照组及酒精肝模型组灌以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 d,每天1次。28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灌胃17.7 m L/kg的50%乙醇(无水乙醇7 g/kg),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禁食12 h后对小鼠进行称重,脱颈处死。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酶(GSH-Px)和甘油三酯(TG)水平,并对肝脏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ALT、AST、TNF-α、IL-1β、IL-6、TG水平均极显著增加(P0.01),SOD、GSH-PX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即造模成功。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相比,骆驼尿液高剂量组与阳性给药组ALT、AST、TNF-α、IL-1β、IL-6、TG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SOD、GSH-PX水平极显著增加(P0.01)。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骆驼尿液对酒精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过量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摄入对小鼠脾氧化应激和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将30只6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分别连续3周口服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按体重0、0.3、1、3、6、9mg/kg),然后分析小鼠脾氧化应激状态和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ATO处理均导致小鼠脾膜脂过氧化加剧(P0.01),也导致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qPCR分析显示,不同剂量ATO处理诱导了MsrA和MsrB2基因表达的显著上升,高剂量ATO上调了MsrB1基因的表达,但抑制了小鼠脾中MsrB3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ATO的摄入导致了小鼠脾膜脂过氧化并降低了SOD活性,MsrA、MsrB1和MsrB2基因可能在减轻ATO导致的小鼠脾蛋白氧化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镉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损伤及锌对镉染毒巨噬细胞免疫损伤的拮抗作用。提取雄性ICR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建立体外镉染毒(20、50、100μmol/L)和锌补充(20μmol/L)模型,分别对巨噬细胞形态学、吞噬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进行检测。另外,通过饮水方式对小鼠进行镉攻毒(25、250μmol/L)和锌补充(220μmol/L),3个月后提取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其形态变化和吞噬活性。结果显示,镉染毒造成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浓度依赖性形态和超微结构损伤,细胞吞噬功能下降和LPS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表达量降低。锌补充能显著提高各浓度镉染毒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不同程度增强轻度(20μmol/L)和中度(50μmol/L)镉染毒巨噬细胞LPS诱导的IL-1β、TNF-α和IL-6基因表达(P0.05),但对高浓度(100μmol/L)镉染毒巨噬细胞免疫保护作用不明显。结果表明,镉染毒造成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浓度依赖性细胞毒性和免疫功能损伤,锌补充能显著增强镉染毒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恢复轻度、中度镉染毒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 ycoplasm a ovipneum oniae,Mo)N M-151分离株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基优化方案,以解决Mo培养难的问题。收集NM-151分离株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三个生长时期的样品进行RNA-seq,通过基因表达水平和K EG G pathway富集分析,提出培养基的优化方案,并进行培养试验验证,复苏并稳定传代的菌株以1∶20分别接种于4种培养基中培养监测240 h,每隔12 h取样,利用颜色变化单位(CCU)、菌落形成单位(CFU)、pH值和D630值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ase)和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 NPase)表达水平随生长时间的推移均呈下调趋势,但PNPase表达量远高于Py NPase表达量(P0.01);在普通培养基中,添加丝氨酸对Mo的生长没有明显作用(P0.05);添加20 mmol/L HEPE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Mo的稳定期并提高菌数(P0.05);同时添加两者的改良培养基能够明显延长Mo的稳定期,240 h仍处于稳定期未进入衰亡期,且菌数由108提高到109CFU/m L(P0.01)。证实改良培养基能够明显延长Mo的生长周期并在菌数上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白藜芦醇(RSV)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致睾丸支持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系TM4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对照组、ZEA组(20μmol/L)、RSV组(5μmol/L)、ZEA+RSV组(5μmol/L RSV处理30 min后+20μmol/L ZEA),24 h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力,免疫荧光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Western-blot检测Fas/FasL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极显著抑制TM4细胞活性(P0.01),增加细胞凋亡率及提高ROS、SOD和MDA水平(P0.01),并能够显著增加Fas/Fas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FasL、FADD、Cleaved-caspase8的表达水平(P0.05),极显著增加Fas的表达水平(P0.01);与ZEA组相比,ZEA+RSV组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5),细胞凋亡率和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ROS和MDA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Fas、FasL表达下调(P0.01和P0.05)。结果表明,RSV可有效减轻ZEA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并能够通过调控Fas/FasL通路缓解ZEA诱导的睾丸支持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mmu-miR-146a-5p(小鼠源miR-146a-5p)对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mmu-miR-146a-5p模拟物和抑制物分别转染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通过qPCR定量分析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和LPS/TLR4信号传导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Griess试剂测定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的亚硝酸盐浓度来评价NO的分泌情况。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模拟物转染组,LPS/TLR4信号传导途径的几个关键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如TLR4和CD14(P0.05),而促炎因子(IL-1α、IL-1β、IL-12β)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而在转染后第24和36小时NO的含量出现上调。在抑制剂转染组中,TLR4、CD14的表达水平下降,促炎因子IL-1α、IL-12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上调,i NOS基因表达和NO产生在第24和36小时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mmu-miR-146a-5p对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旋毛虫排泄分泌(ES)抗原体外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2.4)在不同时间点对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情况,将ES抗原(终浓度为15?g/mL,试验组)、重组小鼠IFN-γ(浓度为1 000 U/mL,阳性对照组)和RPMI 1640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加入到状态良好的树突状细胞中,并设无添加的空白对照组,分别刺激0、2、6、12、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树突状细胞IDO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各组IDO、IFN-γ、IL-10、TNF-αmRNA表达水平,W 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IDO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ES抗原、IFN-γ均能提高IDO在细胞质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且与空白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IDO、IFN-γ、IL-10、TNF-αm RNA及IDO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升,且与空白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01)。结果证实,ES抗原可刺激树突状细胞表达IDO,且存在一定的时间效应,可能与旋毛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鸡等级卵泡颗粒细胞培养24 h后,在培养基中加入10、5、2.5 mmol/L的3-硝基丙酸(3-NPA)继续培养24 h。利用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细胞中ROS的含量;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孕酮(P4)含量,并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及3β-类固醇脱氢酶(3β-HSD)m RNA的相对表达量,以检测3-NPA对颗粒细胞孕酮分泌的影响。结果,加入3-NPA培养24 h后,10、5、2.5 mmol/L组细胞中ROS含量相对于细胞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细胞上清的孕酮分泌量并无显著差异,而10、5、2.5 mmol/L组细胞中StAR、P450scc、3β-HSD m RNA的相对表达量相对于细胞对照组均极显著降低(P0.001)。上述结果说明,3-NPA会导致鸡等级卵泡颗粒细胞的ROS生成并能显著降低StAR、P450scc、3β-HSD m RNA的相对表达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析猪流感病毒NS1蛋白中影响细胞定位和拮抗干扰素表达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本研究利用点突变技术扩增A/swine/Shanghai/1/2007(H1N2)分离株NS1突变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AGGS-NS1及突变体pCAGGS-NS1_(S42P)、pCAGGS-NS1D_(92E)、pCAGGS-NS1_(S42P/D92E)。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细胞,SDS-PAGE和Western-blot均证实NS1蛋白及其突变体蛋白在A549和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NS1及其突变体蛋白均主要分布在A549细胞核中,仅有少量分布于细胞浆。此外,试验证明另一株A/swine/Shanghai/3/2014(H1N1)分离株的NS1及其突变体蛋白也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说明点突变不影响SIV NS1蛋白的细胞定位。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A/swine/Shanghai/1/2007(H1N2)分离株NS1点突变蛋白拮抗细胞中干扰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pCAGGS-NS1_(S42P)转染组能够明显增强IFN-βmRNA、IFN-αmRNA转录水平(P0.01;0.01P0.05),但对TNF-α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而pCAGGS-NS1D_(92E)和pCAGGS-NS1S_(42P/D92E_转染组细胞IFN-α、IFN-β和TNF-αmRNA转录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证实NS1蛋白第42位氨基酸对拮抗宿主细胞中IFN-α/β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联用对鸡肾的损伤机理,为防制其对家禽泌尿器官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将144只7日龄蛋雏鸡随机均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低剂量组饲喂[(30mg三聚氰胺+10mg三聚氰酸)/kg]的饲料,高剂量组饲喂[(50mg三聚氰胺+16.7mg三聚氰酸)/kg]的饲料。分别在试验开始后第7、14、21、28、35、42天颈部脱臼处死对照组、试验组鸡群(每次每组8只),取肾组织,分别检测T-SOD活性和MDA含量、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以及凋亡因子Caspase-3的活性。结果显示,在试验开始后第42天,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联用导致高剂量组肾组织(与对照组相比)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第42天高剂量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崩解、淡染、消失;细胞核浓缩、凋亡明显;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细胞脱落到管腔内;肾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并伴有轻度充血;在试验开始后第42天试验组肾细胞凋亡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高剂量组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结果表明,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联用能引起肾脂质过氧化物程度增高,导致肾组织氧化损伤;从组织病理学方面来看,两者主要损伤肾小管结构,导致肾功能受损;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联合作用能诱导肾组织内Caspase-3的活性增高,进而引起凋亡细胞的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肉鸡原代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Msrs基因(MsrA、MsrB_1、MsrB_3)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肉鸡原代肝细胞培养36 h后,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0 mol/L As_2O_3)、低剂量组(0.5 mol/L As_2O_3)、中剂量组(1.0 mol/L As_2O_3、2.0 mol/L As_2O_3)、高剂量组(4.0 mol/L As_2O_3)、N-乙酰半胱氨酸组(1.0 mmol/L NAC)、合并应用NAC组(4.0 mol/L As_2O_3+1.0 mmol/L NAC),继续培养24 h后检测其抗氧化指标和Msrs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谷胱甘肽(GSH)含量在中剂量组、NAC组和合并应用NAC组显著升高(P0.05);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在高剂量组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低、中、高剂量组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低、中剂量组和合并应用NAC组显著升高(P0.05),但在高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除了NAC组,其余各组Msrs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合并应用NAC组与高剂量组相比,GSH含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CAT、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高剂量As_2O_3可以导致原代肉鸡肝细胞氧化损伤,同时Msrs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有所降低,提示Msrs基因可能在As_2O_3引起的肝细胞氧化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而NAC则可以缓解砷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镉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的影响,以原代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为模型,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镉(0、5、10、20μmol/L)处理原代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24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测定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SDHA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或20μmol/L醋酸镉组中ROS水平、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SOD、CAT、GSH-Px、SDH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SDH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果表明,镉能引起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并且与镉的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