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命的化妆     
<正>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使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因此,我实在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  相似文献   

2.
杜晶 《侨园》2013,(7):35-35
<正>他在念高中时是班级里的"万人烦",老师上课他顶嘴,同学们上自习他捣蛋,他曾无数次被"找家长",无数次被叫去教导处……他就是被惯坏了的"纨绔子弟",这是当时大多数同学对康于科霏的印象。可如今,他却判若两人,不再是当初那个调皮不懂事的"死康于"了,独自一个人在韩国留学的他,不禁让老师同学们刮目相看。2011年10月4日,康于科霏独自一人经中介去了他向往已久的韩国。他在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是很通的情况下租了一间房安定下来。不久,康于就加入了隶属于韩国高  相似文献   

3.
礼仪之邦     
娄岩 《侨园》2012,(11):23
在美国,每周去自助餐馆几乎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过去是为将就儿子,因为他很喜欢在那里挑挑拣拣,这许是一个孩子潜意识里渴望自由的开始吧.后来,儿子上高中,上大学了,他的朋友都是美国人,有机会我就会请他们一次.不为别的,就是想给儿子争点面子,而他们的选择也是自助餐馆.慢慢我也开始喜欢那里了,因为有许多选择的机会,对平时过惯了呆板、单调生活的人,总是对改变,哪怕是很细微的变化都会情有独衷.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6,(9)
正《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一部爱情名著,而我在俄罗斯采风期间,让我印象更深的却是俄国人餐桌上的"红与黑"。我无论走进哪一家食品店,或是到大大小小的餐厅、食堂甚至小吃部去就餐,都会闻到一股又甜又膻的奶油味夹杂着浓烈的酸咸味扑面而来,让我这个吃惯了煎炒烹炸的"中国帅哥"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那就是俄罗斯人每餐必用的红菜汤的味道。俄罗斯朋友告诉我:这道红色的热菜汤,是以约2500克牛骨头  相似文献   

5.
<正>小时候盼望着下雨。"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唱着活泼欢快的儿歌,穿着花花绿绿的雨靴,撑着各式各样的雨伞,在雨里跑着跳着,还专门找水坑去踩上两脚。长大了不喜欢下雨。多脏啊!路上坑坑洼洼,甚至泥泞不堪。不愿出门,在家睡懒觉,非出门不可了,走路小心翼翼,紧蹙眉头,生怕水点子溅到衣服上,弄脏皮鞋。  相似文献   

6.
戏说欲望     
陈世旭 《党政论坛》2011,(11):26-27
(在某晚宴上的讲话)今天的晚宴设计了六个话题,分别请六个人讲,刚才五位朋友讲了前五个话题,按照主办方的安排,现在我来讲最后一个。据我所知,原先拟定的话题里有"婚姻",可是,婚姻好像是一个尴尬的话题,没人肯认领。这也难怪,因为,如果你赞美婚姻,等于是你在证明自己的平庸,如果你  相似文献   

7.
是我想多了     
<正>朋友说给我寄了一整套"苹果"套装,我满心欢喜地以为能够收到iPhone、iPad、itune音乐播放器。结果,几天之后,我收到红苹果、黄苹果、绿苹果各一大袋。看来,是我自己想多了。出门打的去办事,开出租的师傅十分健谈,一路上谈笑风生,逗得我直乐。到了目的地,师傅笑着问我:"美女,你有二十吗?"我心花怒放,说:"你  相似文献   

8.
彭迪 《瞭望》1987,(38)
“你过去在英国待过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常有人这样问我。 不假思索,我的答复是“伦敦大雾”。 像伦敦这样的大雾确是世界少见。降雾之时,不仅抬头不见天日,甚至伸手不见五指。空中、海上、地面交通停顿。大雾逼人,呼吸都感到吃力。那时期,钱行和我或上夜班,或傍晚应约外出,看朋友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开车出门的时候天气还比较晴朗,夜深返回的时候遇到过几场弥天大雾,不用说驾驶汽车,步行也相当困难。怎么办?待在马路边过夜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7,(Z2)
正前几年,我曾在上海一个台湾商人家里做过近两年的秘书。这家主人杨太太是美国一家"化妆日用品"分公司的营销商。在上海打工的日子里,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很新潮的小姐。她叫蔓娜。第一次见蔓娜是在公司组织的一次讲课上,我正好坐在她旁边。她个子不高,穿了一身紫色套裙,烫的小卷发,脸色粉粉的,眉毛画得往上翘。听课时,她注意力很集中,讲课人每讲一句,她就不住地点头、微笑;眼睛忽闪忽闪的,表情随着讲课人的表情而变化。当讲课  相似文献   

10.
黎辛 《党政论坛》2011,(2):56-56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因而会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对方会因你让他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结下终生的怨恨。同样,也会因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而对你更为感激。  相似文献   

11.
<正>偶然的机缘巧合,我经历了哈佛大学的一堂人生体验课。课程开始,所有的人被分成了两组,里面一圈,外面一圈,面对面站着,参与体验的有一百来人,围满了整个会场。教授先向我们讲授了规则:在遇到的人中,如果这个人你只是擦肩而过,不想和他或她做朋友,就伸出一个手指;如果你觉得这个人还可以,想认识一下,就伸出两个手指;如果你愿意和这个人做朋友就伸出三个手指;如果你认为这个人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你  相似文献   

12.
沈黎明 《侨园》2012,(1):24-25
日前去韩国,除欣赏了美丽的异域风景外,还听几位定居当地的老乡和留学生讲述了韩国的人文风尚,其中韩国人待人处世的一些做法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给人体面的"台阶"一次,中国一家公司的何经理率领一些业务骨干到首尔参加某韩国企业的订货会,受到韩方的热情接待.由于何经理的公司是这家韩国企业的大客户,韩方企业总裁金皓赫设宴款待何经理一行.宴会气氛友好而热烈,金皓赫频频举杯向何经理致意,井与他亲切交谈.  相似文献   

13.
儿时读书,不求甚解,长大了,遇到什么事,想起应用某句圣人之言,常是根据字面解释来判断是非。就说交友吧,我总觉得孔夫子说的‘毋友不如己者’,按实际情况看,未必正确。 ‘友’,讲的是互相间的‘友’。假设甲乙二人,甲比乙高些,乙满心跟甲交朋友,而甲却信奉‘毋友不如己者’,不肯俯就,这岂不是交不成朋友了?而社会上的人,没有完全相同不分甲乙的,如果都像这样,恐怕就不存在‘友’之一伦了。 笔者没有作过什么思想政治工作,干革命几十年,差不多净是人家作我的思想工作。其间当然有许多好领导好同志,对我的帮助让我至今感念;然而也有那么几位,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厌恶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正>连续几天,不断有朋友和同事打来电话,告诉我"喜讯":儿子哪天结婚,女儿哪天出嫁。我在外地女儿家住,不能如约参加朋友或同事儿女婚礼,接到"喜讯"之后,只好托人带上一份份子钱,或者向打来电话的人要微信号加好友,然后把"喜钱"转账给朋友或同事。有一年,我认真算了一下,婚丧嫁娶、  相似文献   

15.
市井人语     
《侨园》2018,(11)
正警惕朋友圈里的"私房月饼"最近有读者反映,她在微商处购买了"私房月饼",吃完后家中三人上吐下泻。她立即向商家投诉,却被对方拉黑。目前,许多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转向了朋友圈,以为"朋友"就多了一份信任,只是没想到朋友也有地道和不地道之分。所以对朋友圈里的"好东西"也要保持足够警惕。(王军荣)  相似文献   

16.
最近听友人许君说起,有一位前辈,在回忆往事的文章里,提到小时候有一次去买桔子,出门前,母亲教他如何挑选好的桔子,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母亲最后说的一句话:"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把好的全挑光了。"那位前辈感叹地说,他母亲虽然不识字,但这句话,便够他受用一辈子。  相似文献   

17.
"面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都渴望在他人心中留下好印象,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争得面子,同时也会为交谈对方考虑,给对方留面子,以此达到交际的和谐。通过介绍布朗和列文森(BrownLevison)的面子理论,以现在热播的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中会话为例,从主持人、求职者、波士团成员和心理专家的互动交流出发,分析会话者的面子威胁行为,面子维护行为,并希望以此给求职者和老板们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民主生活会上,一位同志针对领导的错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会后这位领导不是认真反省思过,而是恼羞成怒:“这小子当着上级领导和这么多人的面揭我的短,丢我的‘面子’,以后也别怪我对他不讲情面”。类似这种要“面子”不要真理,要“面子”不要原则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何谓“面子”?“面子”即脸面、情面也、不愿丢“面子”,这本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应该怎样理解和看待“面子”。有了过错,是勇于认错,改过自新,还是文过饰非,死不认错?这不仅是怎样对待“面子”的问题,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高低和党性原则强…  相似文献   

19.
访问菲律宾回来,如果有人问起:你对菲律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也许不少人都会有相同的回答,到了菲律宾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吉普尼了。因为不论是首都马尼拉,还是港口城市宿务,甚至一些小城镇,满街都跑着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吉普尼。 吉普尼的名称来源于吉普车。它最初是由吉普车改装成的私人经营的小型公共汽车。这些活跃在菲律宾城乡的吉普尼,在驾驶室后面  相似文献   

20.
汤素兰 《民主》2014,(1):54-56
<正>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后,常有媒体的朋友问我的"中国梦"是什么。虽然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但面对这个问题,在第一时间我还是有些语塞,想了想之后,回答说:"我的‘中国梦’就是环境美好,食品安全,社会诚信,政府清廉,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孩子们有时间游戏,年轻人相信未来。"但这个梦一说出来,立即就发现它跟中共十八大报告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说的"美丽中国"没有什么两样。看来我这人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吃着老百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