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众所周知,青少年犯罪有其独特的成因,但我国犯罪学研究对青少年饮食结构及习惯对犯罪的影响似乎关注较少。而根据国外科研资料分析,糖、维生素、微每元素、矿物质、Ω-3脂肪酸及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都可能与青少年犯罪有关,在国外司法实践中也不乏其例。饮食对青少年犯罪具有潜在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较之其他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不是那么明显和易于把握。  相似文献   

2.
目前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犯罪学对该问题的研究着重于分析引起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本次研究采用社会学的社会冲突视角,对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类型进行重新解读,试图通过冲突视角整合影响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从而归纳出犯罪发生的内在作用机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青少年犯罪案发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青少年犯罪作案类型多样化、作案手段残忍性和作案后果严重化的特征尤为突出,有的专家学者预计,我国青少年犯罪新一轮高峰将会到来。确实,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犯罪诱发因素持续增多,例如,每年有数十万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的青少年将回归社会,有上百万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抽取1997-2007年十年间发表在《当代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青年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四本杂志上的研究文献(共1646篇)为调查对象,从犯罪原因、预防矫正、研究方法、各类犯罪类型及特殊人群犯罪研究五个方面对文献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即1997-2007年,有关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讨主要从家庭和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研究,从学校教育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献很少。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预防矫正主要从社会文化因素当中的社区矫正着手研究,占据了此类文献的绝大多数。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实证研究在中国还是很少,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法。在各种犯罪类型当中,有关性犯罪的专项研究最多,其次是校园暴力及毒品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犯罪问题也成为时下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在青少年犯罪研究中所形成的因果关系中,宏观因素如经济增长、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都与青少年犯罪没有直接联系,微观因素如影视作品的不良影响、互联网的负面作用也与青少年犯罪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有家庭因素和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因果关系最具有解释力,重视家庭因素和家庭环境的预防是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青少年犯罪中,犯罪青少年对其实施犯罪过程的难易程度有不同的主观评价。评价的差异一方面受到犯罪人主体特征的影响,如犯罪人的年龄、性别及犯罪经历等,另一方面也受到犯罪实施过程的条件因素影响,如犯罪的组织形式、犯罪手段的运用、犯罪工具的使用等。以上分析从多个侧面描述和揭示了青少年在犯罪进程中所特有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7年各省市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判决的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相关判决书的研究,分析出青少年犯罪案件分布规律,即罪名主要集中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盗窃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为教育因素、经济因素和重点犯罪的治理因素;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应当是提高义务教育率、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脱离学校和家庭;严格控制娱乐场所,减少青少年与毒品接触;重视对青少年犯罪人的教育、感化与改造。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入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笔者尝试“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9.
越轨同伴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调节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哪些因素会在越轨同伴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不仅能够深化对青少年犯罪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可以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思路。国外多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视角来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其中,犯罪社会学派的研究者对社会因素的调查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其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学校因素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基于这些因素的预防干预研究也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主要分析了互联网上的色情信息、暴力信息以及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对青少年形成性犯罪心理、暴力犯罪心理和诈骗犯罪心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以期对解决这一现实严重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犯罪青少年在面对犯因性情景时采取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其犯罪行为。犯罪青少年的应对方式是一个过程,包括了应对意向、应对评价和具体的应对行为,三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犯罪青少年独特的应对模式。探讨和分析犯罪青少年的应对方式可以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犯罪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民经济急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治安趋于平稳,但青少年犯罪势头却有增无减,而且在犯罪手段和方式上趋于模仿成年犯罪,恶劣程度不断加强,呈现性质暴力化、成员群体化、类型多样化等特点。青少年犯罪已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成为继吸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世界难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家庭作为社会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对青少年的个体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因素通常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直接甚至是根本原因。本文中,笔者将利用犯罪社会学的视角,来对家庭因素对我国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于犯罪规律的研究是犯罪学的重要课题,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具有相应的规律性。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因果律中存在着原因、条件与影响因素等不同的要素;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演进过程表现为互变律;某些类型的青少年犯罪与治理的关系表现为博弈律。明晰青少年犯罪规律,可以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是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社区机制的健全与否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控制、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更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论述腐败问题与犯罪的关系入手,论证了政治腐败所导致的反面示范效应是犯罪增长的社会性因素,分析了腐败与犯罪在内在的逻辑关系上、发生的形式与内容上、产生的原因上的紧密的关联性,并且发现二者在数量的发展变化上具有同步性。因此提出腐败问题是影响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负面因素,这将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基于以上论证,提出了在教育、文化和大众传播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未成年人)罪犯的家庭或多或少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父母品行、教育方式都是可能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之一。本文以相关案例和调查数据为依据,对青少年的父母和以父母为中心的家庭各因素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联系进行实证分析,期望能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清代17个性侵男性青少年案件进行分析发现,犯罪主体皆为男性,多来自社会底层,且熟人作案的情形较常见;犯罪方式均属鸡奸;幼童在犯罪对象中的占比最高。在司法实践中,受害人的年龄越小,对加害人的惩罚就越重;亲属、僧人和儒师等特殊身份的人实施犯罪,所受处罚比常人更加严厉;加害人是否享有司法特权、受害人的法律地位和贞节因素等也会对案件的审理产生影响。从犯罪的社会根源来看,性侵男性青少年案件的频发与男风的盛行有密切联系,而经济上的贫困则是导致犯罪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能为当前防治性侵男性青少年犯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已有研究在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罪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研究对象、方法及类型上都存在一定问题,鉴于此,未来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和干预都存在一些丞待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对其探讨已涉及到了各种学科和社会层面,并渐有“科际整合”的趋势。本研究立足于具有“科际整合”特点的国内外代表性学说一般犯罪理论和犯罪综合动因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侪以及低自我控制等因素对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犯罪被害规律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着眼于各种角度。本文立足于被害人这一视角,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所针对的被害人特点、侵害类型及加害人与被害人互动关系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规律,从而从预防被害的角度提出了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主张应将防范被害纳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整个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