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孩子生病了,却因家里贫穷而耽误了治疗,甚至失去生命。当我们从报纸电视上看到越来越多的求助报道时,除了惋惜、同情和付出有限的帮助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办法。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为他们提供一份健康保障,以减轻家庭医疗费用负担,让家长不再“望病生畏”,是我们关注这一社会热点的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2.
9月24日,连续多天的绵雨天气终于放晴,太阳露出了她久违的脸庞。在雨过天晴金灿灿的阳光下,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人们欣喜的笑脸。  相似文献   

3.
《研究与实践》2008,(2):33-34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网、人民网等调查显示.收入分配是公众最希望两会予以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如何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人们欣喜地看到,近期国家正采取多项举措,缩小收入差距的“数字鸿沟”:建立职工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个税起征点.退休人员养老金将连涨3年.让更多人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4.
《人大论坛》2007,(9):1-1
在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省人大常委会圆满结束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的执法检查工作,我们又欣喜地看到,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5.
正近些年来,网站、微信上经常能看到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衣物的帖子,人们也非常热衷转发和捐献。但是谁又会想到这沉甸甸的爱心可能变成一种负担呢。据《京华时报》报道,2007年,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帖,希望能为孩子们募捐一些御寒衣物。很快,爱心衣物就从四面八方寄来。此后8年,爱心捐献一直没有停止,越来越多的衣物让学校犯了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台湾岛内漂洋过海来到江西这块红土地上,一住便是大半百载。如今,这些台湾同胞生活得怎样2笔者随同江西省台联和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到于都、乐安等地走访了部分台胞。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台胞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看到了农村台胞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红土地上勤劳写作群富路这是一个只有田埂当道的小村庄,这是一片红壤裹砾的荒山坡。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当年,这些从岛内来的台湾人就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安居乐业、劳作生息。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台胞从当初的80多人,繁衍发展到现在的第三、四代,共有200多…  相似文献   

7.
令野 《今日上海》2011,(1):44-45
自从年前在上海大剧院画廊成功举办《回归经典一潘仲武油画作品展》后,使人们再次欣喜地看到23年前,这位当年仅23岁凭借一幅《红十字》油画作品入选全国性美展,旋即由发行全国的《新华文摘》彩页选刊而被大家认识的年轻油画家再次归来。  相似文献   

8.
国际儿童节刚过,人们还沉浸在喜庆之中的时候,“6·26国际禁毒日”的警钟就敲响了。当今吸毒人员的低龄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孩子吸毒这一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无法回避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9.
玉树的希望     
孩子是社会的希望。在玉树地震中,一些希望倒下了,而一些希望在悄然升起,那些还未来得及品尝世事的孩子,带着没有实现的梦想走了,而侥幸生存下来的孩子却更加顽强,生命不息。4月22日,南方日报记者杨大正从玉树刚回来,这个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向我讲述了那些离去的和活着的孩子们的揪心故事。  相似文献   

10.
代红正 《人大论坛》2008,(10):39-39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数月了,一个从废墟中刨出来的孩子向人们敬礼的动作,永远地铭刻在世人心中。孩子简单的动作,昭示着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但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决定。孩子教育的课题,于是乎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希望其他媒体也像《公安月刊》一样关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公安月刊》第四期“安全试验场”《熟人接孩子,是否靠得住?》一文非常好,试验了几次,都把孩子给接走了,这样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很多,贵刊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希望能带动其他媒体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同时建议电视台将这期安全试验内容拍成专题片在黄金时段播放,相信一定会收到更好的社会效果。河南省安阳县高庄乡许吴村王春生【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希望王先生的这一希望早日变成现实。】陌生人给的食物千万不能吃我所在的镇子最近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14岁的女孩在放学…  相似文献   

12.
心静如竹     
布惊云 《辽宁人大》2008,(10):46-46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工作的地方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许多家庭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我负责救助贫困生的工作,在社会力量和被救助者之间牵线搭桥,让那些失学的孩子重新看到希望的曙光。  相似文献   

13.
开阔视野     
收入差距有望缩小收入分配是公众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人们欣喜地看到,近期国家正采取多项举措,缩小收入差距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4.
孩子——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21世纪的太阳。然而,21世纪的太阳届时能否放射出灿烂的光芒?这正是当今许多人担忧的问题。特别是当人们看到现代都市里的下一代处处养尊处优之时,这种担忧一点也不显得多余,而且更加强烈。都市下一代,能否走向21世纪?又该如何走向21世纪? 时代对下一代的质疑  相似文献   

15.
张矾,300多个贫困家庭儿童口中的“张妈妈”、“张阿姨”,江苏省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会长。10月17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张矾“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称号。在获奖感言《背起一个孩子,背起一份希望》中,她说:每个周末、寒暑假,自己都会带不同的孩子回家生活,用心陪护,目的是要让不健全家庭的孩子融入健康家庭之中,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王亮 《中国保安》2004,(16):12-14
看过电视剧《永不瞑目》的观众也许还记得肖同这个人物,一个好端端的大学生,因为吸食毒品而变得人性丧失、最后众叛亲离。《刑法》对毒品犯罪有专门的规定,第三百四十七至三百五十七条共规定了12项具体罪名,主要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等。想必人们仅从上述罪名中就应该对毒品犯罪有一些了解。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刑法》中并无“吸毒罪”的存在。的确,在我国刑法中,对单纯的吸毒行为并不界定为一种罪,因为刑法上罪行的构成要从行为人的罪过、犯罪的客观因素、社会危害程度等等多方面考察,而吸毒行…  相似文献   

17.
在毒品犯罪高发区,相对贫困问题突出,失业和隐性失业困扰着当地居民,毒品犯罪往往成为一种就业补充路径。毒品犯罪高发地区的社会生产部门可分为合法部门与毒品部门,合法部门具有为毒品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的特征。在相对贫困背景下,政府应把毒品犯罪治理看作是解决就业和促进个人发展的问题,从给予人们更为丰富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权利,树立人本主义经济发展观,通过控制要素市场限制毒品部门的发展等方面开展治理。  相似文献   

18.
孙志刚事件后,国务院适时废除了收容遣送办法,并及时颁布了救助管理办法,由此,人们看到了法制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对政府充满了希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05,(5):14-15
陈光明的家乡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水之都、雄浑的英雄之城。然而,受国际毒潮和周边地区毒品犯罪活动的影响,毒品,这一“白色恶魔”悄悄地渗进了美丽的山城。因为它,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因为它,多少孩子失去了家庭。毒品,让多少人倾家荡产,毒品,让多少人家破人亡!作为一名禁毒工作者,更是作为一位母亲,看着受害者对毒品的痛恨和无助的泪眼,陈光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与“白色恶魔”殊死拼斗、征战到底!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好在共建,贵在坚持》是1990年8月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的一篇系统介绍福建省三明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色经验的调查报告,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无独有偶,今年2月13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福建三明三十年文明创建的故事:山区小城何以成“文明摇篮”》的文章,三明市50年如一日坚持创建文明城市的故事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我们欣喜地看到,30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