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青年》2008,(5):54-54
问:我家的家庭关系比较复杂。我母亲与继父均为再婚。我母亲带着我,我继父带着哥哥、弟弟共同组成了一个五口之家。现在,我母亲和继父均已去世,前不久,哥哥也病逝。现在,我与弟弟因继承哥哥遗产的事产生矛盾。请问,我有资格继承哥哥的遗产吗?在这方面法律有何规定?  相似文献   

2.
另一种施舍     
张华 《重庆工运》2003,(9):56-56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都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相似文献   

3.
梅若雨 《时代风采》2008,(24):34-34
中秋的前夜,又一次梦到母亲,在老家的小院里,看到了母亲和姥姥,姥姥在屋里坐着,幸福地微笑。母亲却一如她的人前,匆匆地准备出门,似乎是要去田间劳动或者是要去做点小生产什么的。  相似文献   

4.
孙悦,以演唱《祝你平安》、《心情不错》、《欢乐中国年》等歌曲而红遍大江南北。除了唱歌,孙悦还频频“触电”,先后在《年轮》,《好戏连台》、《家和万事兴》等影视剧中担当重要角色,成为影、视、歌三栖明星。但有谁知道,孙悦的成功,凝聚着哥哥孙洪波的汗水。上篇:哥哥帮助妹妹踏上成功之路1973年,孙悦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孙宝库是哈尔滨评剧团的演员,母亲岳一枝是一名工人。别看孙悦是个女孩,从小性格倔强,争强好胜。比她大3岁的哥哥孙洪波事事处处  相似文献   

5.
2000年2月14日,解放军北京总医院成功地为身患尿毒症的总参某部司令部军务参谋欧阳德实施了活体肾移植手术。令人感动的是,在他身上“活“着的肾是他刚复婚的妻子师晓丽所赠。厄运,击碎了我的幸福梦我和丈夫都是山东人,从中学到高中,我们都在一个班,那时他是班长,我是团支部书记。后来,他因母亲病故辍学当了兵,那一年,因四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的我也招工去县服饰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他到部队后经常给我写信,几天收不到他的来  相似文献   

6.
时伟 《工友》2007,(2):54-56
2006年3月6日傍晚,在杭州市萧山区打工的安徽青年徐家军,骑着摩托车经过义蓬镇蜜蜂村与靖江镇义南村之间的一座义甘桥时,不慎翻落桥下,溺水身亡!徐家军的弟弟徐沧海获知哥哥在异乡遇难的消息后,一下子瘫倒在地!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徐沧海将哥哥的骨灰捧回老家安葬后,既没有去哥哥打工的工厂扯皮,也没有去找当地公路管理部门讨说法,而是悄悄地返回萧山义甘桥,叫人运来石块、水泥和黄沙……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铁路职工的女儿,一家四口原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1992年,不幸降临,父亲因病去逝,一家人的生活没了依靠。父亲走时我刚刚记事,哥哥身患重病,母亲只得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靠打工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开支。从那时起,我总感觉自己头上乌云密布,生活没有了阳光,还经常在无人的时候悄悄落泪。  相似文献   

8.
目光如刀     
孙方遒 《工友》2009,(1):61-61
母亲的目光曾经如刀。 六岁时,家贫难以为炊。一天,自强饥饿难耐,偷吃了邻家的一只红苕。母亲恨恨地盯着他,目光如刀,刺得他心惊胆战,“饿死也不能偷人家的东西!”母亲用菜刀割下一小块珍藏的腊肉,拉上自强去邻家道歉。  相似文献   

9.
2006年3月6日傍晚,在杭州市萧山区打工的安徽青年徐家军,骑着摩托车经过义蓬镇蜜蜂村与靖江镇义南村之间的一座义甘桥时,不慎翻落桥下,溺水身亡!徐家军的弟弟徐沧海获知哥哥在异乡遇难的消息后,一下子瘫倒在地!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徐沧海将哥哥的骨灰捧回老家安葬后,既没有去哥哥打工的工厂扯皮,也没有去找当地公路管理部门讨说法,而是悄悄地返回萧山义甘桥,叫人运来石块、水泥和黄沙……  相似文献   

10.
背影     
也学朱自清先生,记一篇《背影》。我要写的,是哥哥。哥哥是昨天来到县城的,有一个同乡在县城办事,哥哥来做客,顺便办些事。昨天是星期天,哥哥要办的事,要等到今天才能办成。中午下班回到家,见哥哥没在家里,我赶紧给哥哥打电话,生怕他已经走了。还好哥哥说在街上呢,我这才放心了,告诉哥哥我回到家了,让他这就回来。  相似文献   

11.
孙志昌 《工友》2011,(2):56-56
小时候,爱玩的天性,让我在家一刻也呆不住,总想跑出去,和小朋友一起尽情地玩。哪怕是冬天,我也一样,傻玩。母亲不找不叫,我根本不知道要回家吃饭。每次被母亲喊回家,一进门,母亲总是先抓抓我的手,面带怒气地数落我几句,就知道玩,连吃饭也忘了。虽然母亲这样说,我还是没往心里去,  相似文献   

12.
《工友》2006,(1):43-43
我哥哥是下岗职工,在给当地一家私营床上用品公司卸运货物时候(我哥哥经常给这家公司卸运货物每月结算一次)因货物沉重接手时不慎从卡车上摔下,造成脊椎骨折并有脊髓损伤,腰椎以下部位现在仍旧瘫痪无知觉,大小便不能自理,现仍在医院住院治疗,医生表示今后基本上必须在轮椅上生活,大小便不一定能够自理。已经花去医疗费用(包括开刀手术)近5万,现在每天医疗费用大概1000元/天,  相似文献   

13.
金良 《农村青年》2007,(2):32-35
今年36岁的杨义虎是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一出生就死了父亲。1岁时母亲远走他乡。5岁上抚养他的爷爷又死了。成人后。他知道母亲叫胡宝思.应该还在这个世上活着。他年复一年地找啊找.但终究未能成功。现在.他成为南昌市湾里区一家装潢公司老板。随着事业的发展.他寻找母亲孝敬母亲的心愿愈来愈强烈。 2006年11月初。他家忠诚的保姆古玉田因病去世。整理老人的遗物时.一份遗嘱让所有的人惊呆了——这个为他们家劳碌了8年的保姆。竟是他的亲娘!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却又扑朔迷离的情感故事……  相似文献   

14.
冬衣     
今年冬天来得特别早,人们早早地穿上了过冬的衣服。服装店老板冬衣卖得很红火,一时县城大街小巷卖衣服的都是日进斗金。远在省城工作的小玉,知道了县城的情况,心里有了退不去的愧疚。原来小玉母亲穿的过冬棉衣已经有近十年了。她曾经多次提出要为母亲添置冬衣,但母亲  相似文献   

15.
阿玲 《农村青年》2007,(1):38-41
2006年9月7日,一场特殊的婚礼在湖北省恩施大酒店举行,年过30岁的新娘原是新郎的嫂子。比年轻英俊的新郎大6岁,他们是怎样走上婚姻红地毯的呢?原来,新郎14岁就失去了母亲,是在嫂子慈母般的关爱下长大的,哥哥在外打工另寻新欢。离婚后的螋子仍然矢志不渝地维系这个家,倾尽全力帮助小叔读书成材,小叔事业有成了,毅然决定和嫂子相亲相爱并共度今生。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房子     
母亲常常对我们说:你爹这一辈子就拼房子。而父亲常对我们说:房子就是日子。 我是在“文革”期间出生的,十岁以前,我和父母、哥哥就一直住在爷爷奶奶留下的老宅子里。老宅子是三栋旁屋,北房太旧了,按现在的话沈就是“危房”,当然不能再住,  相似文献   

17.
诗路花语     
《时代风采》2010,(20):18-18
母亲 和母亲一起老去的是墙角的锄把、镰刀、背篓和镢头它们将永远和嫩绿的苗和黑油的土一一作最后的诀别  相似文献   

18.
出生于沂蒙山区莒南县壮岗镇的刘熙宏靠自学成才走出沂蒙老区的乡村后,成为歌手的他一直把“牵一缕阳光,灿烂母亲的笑脸”这12个字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咱沂蒙人的纯朴善良、厚德和博爱精神,让我不自觉地就去担起关爱天下贫困母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樊雅婧,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一名普通女生。在她念小学时,母亲怕影响她的学习,便瞒着女儿与丈夫离了婚。母亲在继父家勤扒苦做,视丈夫的5个孩子如己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多年后,女儿樊雅婧考上了大学,而母亲在两年后却不幸患上了脑溢血。在继父不愿担当责任、甩手而去的危急关头,赢弱的樊雅婧毅然带着瘫母上大学,演绎了一曲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人间颂歌。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地图     
谢楠 《农村青年》2006,(5):44-45
母亲每次打电话来。都要千叮万嘱半天,好像我是个还没有长大,依然整天在她眼前跑来跑去的孩子一样.可是母亲却说:你就是80岁了,在妈妈眼里还是个孩子.母亲就是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为我担心和牵挂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