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 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人们发现,与前十个“五年” 不同的是,不经意间,第十一个 “五年”由“计划”变成了“规 划”。从“计划”到“规划”,一字 之改,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2.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总体思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下简称“八七计划”),就是国家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时间,在巩固以往扶贫成果的同时,解决目前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  相似文献   

3.
张万盈 《当代党员》2014,(12):22-23
2014年9月26日。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党委书记曹兴建一脸高兴:“没想到,这次批文下来得这么快。” 为了发展生态旅游业,统景镇计划修一条乡村公路。 这个计划需要上报渝北区发改委审批。 “估计又要等四五个月了。”根据以往“经验”,曹兴建心想。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七五”计划的重大意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好“七五”计划,以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激励斗志,用愚公移山精神和五年的扎实努力,使“七五”计划由蓝图变成现实。“七五”计划是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地提出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便改革和建设互相适应,互相促进。这是学好“七五”计划要紧紧抓住的一个关键问题。改革已经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僵化的旧体制,开始转向充满  相似文献   

5.
《南方日报》刊登朱健金的文章说,改革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得”与“失”的权衡和取舍过程。要想市场与计划完美结合,世界上尚无成功的例子。我们必须要看这些年在经济中的成功究竟是市场带来的还是计划带来的,出现的问题是市场的弊病还是计划的弊病使然。要找准“得”“失”的根子,不能号错了脉,开错方子下错药。  相似文献   

6.
“健康”才能“持续”“快速”李建中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必须贯彻的9条方针。其中第一条就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2007年,启动“千名优秀人才引进计划”:2008年,启动“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重庆求才若渴,急切吹响了招贤纳士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8.
1951年3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陈云作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共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制订过许多疯狂的作战计划。大战初期,使欧洲横遭肆虐。1939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先后向德、意递交投降书,德国希特勒又制订了企图用闪击战方式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这就是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的“第21号令’,即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1月31日,德军总司令瓦·冯·布劳奇元帅根据元首的指令,正式下达了“巴巴罗萨”作战命令。在该计划中,希特勒要求德国武装部队在英国战役结束之前就做好以“闪击战”击溃苏俄的准备。此后,德国陆军开始东调,分5个梯队逐步展开。但是,由于希腊和南斯拉  相似文献   

10.
1.为什么这一次提出的是“十一五规划”而不是“十一五计划”? 从“计划”到“规划”,实际上直接、间接地反映了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就是从一个典型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的、同时也是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一五”计划期间,也就是从1951 年或者是1952年至1957年,中国用非  相似文献   

11.
孙立华 《世纪桥》2005,(6):28-32
1940年的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极大震撼,日本舆论惊呼:“中共势力扩大到这种程度,日本方面是没有想到的”,“对华应有再认识”。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在1941年1月16日批准的《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中要求侵华日军“发挥综合战力,给敌人以重大的压力,力求解决事变”。1941年2月,冈村宁次接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到任伊始便扬言,”要在四个月内彻底消灭华北的共产党和八路军”。  相似文献   

12.
朝祖文 《前线》2011,(7):68-69
2009年,朝阳区委制定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凤凰计划”。如今,这一计划已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13.
“九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科教兴青”战略稳步实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以说,自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起,“九五”计划是9个五年计划中最辉煌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1,(27):38-39
“毕节速度”创造的“力帆时骏奇迹”。是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和工业园区建设的样板,是毕节试验区深化改革发展、走向振兴的标杆。  相似文献   

15.
王细牛,原本是湖北省某农场卫生院的一个木匠。2005年,这个“王木匠”摇身一变,成为假冒港商,以金鹰国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面目出现,“忽悠”呼和浩特市政府炸掉了位于市中心、刚建成投入使用2年多的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大楼等建筑。随后,于2005年6月1日开工建设所谓“计划投资53亿元”、169米高的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增7%以上.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10年时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将翻番.这被不少学者解读为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17.
《求贤》2012,(10):16-17
经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委最近联合推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国家特支计划”,也称“万人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面向国内分批次遴选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与中国的“863计划”杨亲华人们不会忘记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的开幕式上大声疾呼: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八年以后“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在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诞生了,这就是863计划。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为中国的科...  相似文献   

19.
肖露 《当代贵州》2013,(9):11-13
2013年,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明确对“9+3”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将压缩行政经费的5%用于支持此项计划”、“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等一系列关乎贵州教育事业的利好政策纷纷出台。如何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答案之一是“科教兴黔”。人才问题是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同步小康离不开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针对制约贵州教育的两大薄弱环节进行精准部署,将“9+3”列为“十二五”期间教育系统的重大项目来抓,同时也列入201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相似文献   

20.
威远县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有效途径,实施“百名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计划,2010年有102名懂政策、有知识、同农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大学生“村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