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当前,农村法制建设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急需解决,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文中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严格执法,强化村组自治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对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走出农村法治建设困境,加快农村法治建设进程,我国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破除城乡二元化格局,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农村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尊重农民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政府协调、多方推动、共同参与的农村法治建设格局,进一步拓宽农村法律服务渠道;规范基层政权的依法行政工作,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强和改进普法教育,建立普法长效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主动依法维护群众利益,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浅析农村生态环境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法治保障,表现在立法不完善、执法有缺陷、监督不到位以及法治观念淡薄等方面。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相当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监督是关键。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体系对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法律监督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提高认识,健全人大核心监督制度,完善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法律监督体系,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法治进程是以政府推进为主导进行的,这种强势使得法治进程中政府的权威不断深入农村。使农村中权威结构发生变化。在农村法治进程中又需要充分考虑乡土社会资源的存在和利用,它对法治进程具有思维方式和观念上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法治进程中,调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农村法治进程的推进将从权威和法两方面给调解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国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在此背景下,天然气作为清洁而高效的能源在新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天然气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及在法制建设方面问题的不断暴露,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我国天然气行业法制建设现状,探究当前天然气行业法制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结合能源革命的新形势,给出相应的建设策略,为天然气行业法制建设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响农村法制建设的若干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影响我国农村法制建设主要有如下若干因素 :(一 )农村法制建设的前提条件不成熟 ;(二 )农村法制自身的缺陷 ;(三 )农民素质普遍不高 ;(四 )公社体制的消极影响 ;(五 )宗族势力的复活对法治的抵触。我们应当针对客观现实 ,从战略上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途径双管齐下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尽快实现依法治村。  相似文献   

8.
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农村社会的特殊性入手,阐述了农村法治建设的特点,并指出深入探讨农村法治建设的特点是最终实现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为了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发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对农村法制建设及法律体系的完善必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一直都将农村的法制建设问题置于我国法制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作为我国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现就我国农村的现状、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手段等方面论述法制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力维护农村稳定,是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认真落实党对农村的各项政策,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依据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法制建设;按照民族区域自治的总体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正确发挥舆论导向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法治秩序在乡村的建立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但是乡村社区的风俗、情理等民间法的普遍存在是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客观现实,因此,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无法撇开民间法来谈论乡村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必须依法进行。而当前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尚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建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稳定与可持续进行的客观要求和基本保证。现代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农村的重要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不到位,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农民的收入较少,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业投入的不足等制约着农村的发展。新农村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此,我国应尽快完善基层法律援助体系,提高法律援助水平,提高执法者的素质,提升执法能力,积极创新投资机制、改变农业的投资方式,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环境、保障农民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4.
法治实践离不开诉讼文化的范导和支持 ,我国乡村法治的前提之一在于乡村诉讼文化品位的重塑与提升。无讼和非讼观念仍然困阻着乡村法治的进程 ,民间“习惯法”大有吞并置换国家“制定法”之势 ,诉讼救济或曰法律救济尚未成为乡土中国利益实现的主渠。依法治国这一伟大方略的实现有赖于找准“现代”与“本土”的接点 ,进而着力于乡村诉讼文化的批判性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质上是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是农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更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落后观念,通过推行公司制度,改变农村资产运作的传统观念,增强农村公民的主体平等观念,强化农村公民的效益价值观念,增进农村公民的合作互利观念,促进农村的社会意识形态向更先进的层面发展,以利于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在农民以外出打工为谋生的主要手段的基础上 ,法治的有关建设难以进入乡村为人们所理解和认同 ,乡村内部所承继下来的对于秩序与法的实践虽有些松动 ,但仍在延续之中。因此 ,要使乡村的秩序与法进入中国现代化的法治建设的进程中 ,要做的努力还相当地多。从乡村本身开始 ,使人们卷入一种市场化的生活 ,这种市场化的生活正是现代法治的背景 ,也许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下一步的重点和难点是做好“多予少取放活”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8.
城乡差别不是绝对的,而是因不同的社会政策和条件不相同,并且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从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来看,城乡变化总趋势是向融合方向发展。从空间结构来看,实现城乡融合主要有三种理论模式,即优先发展乡村社区的模式,重点发展城市社区的理论模式,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式。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充分调动三种基本力量,即党和政府的主导力量、农民的主体力量、市场的推动力量。三种动力意味着建设新农村有四种可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村法治建设之观念阻却:法律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信仰是主体心理状态的上乘境界,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对法治化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农村的法治化过程中,主体法律信仰危机严重阻碍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度。法律信仰危机,是因为人治传统、法律制度、司法及礼法传统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法律信仰的培植是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