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红华  谢聪璇 《台声》2007,(12):54-56
目前,广州的台资企业约2500多家,长期在广州居住的台商及其家眷超过7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越秀区就读中小学的台商子女超过200人。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少年随自己的父母来到广州,在这里学习成长,也慢慢地融入了独具特色的广州本土生活。 从陌生到熟悉,从抵触到接受,春去秋来,台商子女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羊城走过了一段段特别的心路历程。和许多大陆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背后,这群来自台湾的孩子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故事。  相似文献   

2.
刘国莹 《半月谈》2004,(9):58-59
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紧密联系的.是家长进城务工后子女的教育问题。继上期“校园话题”关注农村留守子女的问题之后.本期我们的焦点。集中到了随父母进城求学的孩子身上。目前。进入城市是许多农民改变自身处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这个变动的过程中,我们呼吁社会各方面对农民工子女予以更多的关注。当一个孩子从熟悉的农村来到城里的学校时。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内心的慌乱可想而知。所以。当班里来了“农村娃”的时候,“校园话题”在此吁请城里的老师和同学:善待他们.给予平等、温暖与爱护.帮助他们尽早融入你们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3.
来自天津的徐先生5年前以探亲的名义独自来到美国,太太和5岁的儿子都留在国内。出国前,徐先生是一家法国著名化妆品公司的中国代理,每年有近二十万人民币的收入。在纽约待了半年后,徐先生自费到长岛大学学习语言,遇到了正在攻读MBA的吴小姐,从而开始了两人的同居生活。  相似文献   

4.
学问与人生     
当我们来到大学,生命中就有了一段宝贵的时光叫大学生涯。比起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四年很快就会过去,我们怎么来看待这四年的大学生涯?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我们都会很珍惜这段时光,但在今天,它却成了问题。因为今天,人们似乎把四年的大学生活看成是谋取好职业的途径和手段,大学俨然变成了一个职业培训所。这样一种大学教学的功利主义倾向到处蔓延,以至于遗失了大学教育的初衷。在我看来,“University(大学)”是一个民族的科学共同体,一个民族的精神中心。这里有一批人,守护着民族的精神家园,担当着推动科学进步的使命。一句话,这里是追求真理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在人生的青年阶段,能够有四年的时间来到这样一个追求真理的地方,应当是非常幸运的。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可以有一段暂时与现实社会的利益体系相脱离的平静时光。  相似文献   

5.
美国见闻     
《中国残疾人》2009,(12):7-7
已经经历过无数次培训,这次培训来到了美国。 20天一晃而过,听了许多,看了许多,问了许多。这是一个从政治体制到意识形态,从人际关系到生活习惯与我国完全不同的国度,在残疾人的问题上,也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不同。  相似文献   

6.
关爱,在生产生活中展示“今天是百色学院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在我们一家人为我的学费心急如焚的时候,是党组织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从‘党员温暖基金发给我1000元助学金,弥补了我上学费用的不足,圆了我的大学梦,明天我就可以到学校去报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子女,我感到党的阳光雨露时刻照耀、滋润着我……”这是9月10日上午,田林县大学新生黄洪熙代表一同获得资助的15名贫困党员子女所作的发言: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们的社会物质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社会福利事业还不够完善,致使社会贫富差别很大。反映到大学生活里,就出现有的学生为一学期几千元的学费而险些愁倒在大学门外,有的学生不得不为一个月百余元的生活费而精打细算;而另有学生吃用不愁,  相似文献   

8.
二代移民,是指跟随父母到城市生活,而户籍尚在农村的进城农民工子女.他们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思想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城市社会巨大的影响.他们从走进城市的那一刻起就尝试着融入,但遇到的却是重重阻隔.  相似文献   

9.
陆逸佳 《台声》2013,(12):94-94
初到台湾总会有一些担心和顾虑,担心同学是否会用异样的态度对待我,担心老师是否会因为政治敏感等因素对我另眼相看,担心若是和台湾同学一起住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的不同会不会造成不和睦……各种担忧充斥着我紧张的心。但是经过在台湾学习生活的这一年,很多顾虑和担心都是大可不必的,反而我很庆幸当初能选择来到台湾度过我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0.
父母一定要为子女承担大学学费吗?上海市闵行区法院最近的一个判例回答是:不。法院希望孩子们明白:付大学学费并不是家长的义务,18岁必须学会自立。法院认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年满18周岁,即成为成年人,已基本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接受高等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投资,直接受益人是子女而不是父母,依照民法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子女应该为其预期可得的利益作出相应的付出,即学费自己付。子女上大学父母无义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个新名词——“老漂族”进入人们的眼球。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在这里安家落户。很多年迈的老人也远离故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他们或是来帮子女照顾小孩,或是被子女接来享享清福。但是离开了熟悉的人际圈子。离开了一生浸染的生活环境,在陌生的都市中,不少人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遇到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1月,美国女律师琳达为给身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女儿凯丽寻找配型相合的骨髓再次来到中国。6岁的凯丽是琳达五年前在湖南常德收养的一名弃婴。为了挽救凯丽,琳达夫妇先后向新西兰、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和中国、中国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求助,在数百万骨髓捐献者当中配型。许多读者为琳达对女儿的爱而感动,其实,在美国有许多收养中国孩子的家庭,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名为FCC的组织。这些中国孩子在美国父母的呵护下,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北京市13所学校2395名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无论在社会生活适应、学校适应还是心理适应层面,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均表现出许多积极的特点;但是与城市少年儿童相比,仍然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过长期的斗争后,美国非法移民子女能够享受到与美国公民子女同等的公共教育权利,但是在高等教育、就业、社会交往、空间方面却遭到了极大的排斥.因此,美国对于非法移民子女的容纳政策是名不副实的.国家利益至上和种族歧视是美国非法移民子女在美国获得部分教育权利和社会生活面临重重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莆田市政协委员、江口镇党委书记王天全去世后不久,贾庆林等同志于当年“大寒”时节冒雨来到江口镇。他握着王天全妻子刘玉珍的手,亲切询问她一家生活情况并勉励其子女王国荣三兄妹:“你们要继续父辈遗志,努力工作,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摘自1994年1月24日《福建日报》头版)光阴似箭、转眼间已过19年,如今老政协委员之子女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呢?  相似文献   

16.
高谊 《台声》2011,(1):70-70
2009年的夏天,我来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至今已一年。还记得当年9月在古色古香的静园二院——历史系系馆里和同级的同学们相见欢,开始体验北大的学习生活,仿佛还是昨天发生的事一样。这一年来,有许多值得一记的事,容我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7.
解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国人口死亡率大大减少,出生率大大增加。我国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工业还很落后,生产增长有一定限度,人口出生过多过密,必然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几年来,城乡劳动人民由于子女过多,不仅妨碍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并且严重的影响到家庭生活和后代的教养。  相似文献   

18.
徐学丽 《人民公安》2008,(17):61-61
我牵过爱人的手,牵过儿子的手,可我很少牵着母亲的手。她年轻的时候,总是忙忙碌碌,为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操持着.很少静下心来和我们几个子女做倾心的交谈。当她有时间了,子女们一个个成家立业.很少有时间和她拉拉家常.做些看似消磨时光的事。  相似文献   

19.
莫儿 《今日广西》2007,(16):14-16
她出生在韩国一个名声显赫的富足家庭,19岁的时候,她向父母宣布:“我不要你们1分钱,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美国完成学业。“于是,青春年少的她离开了温暖的家庭,远赴他乡开始了独自在美国的艰难求学生活。 来到美国,她看到很多留学生因为生活的艰难而做出了越轨的行为,而她始终牢记着父亲的一句话,那就是“行动靠自觉”。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满手的老茧让人不能相信她竟是韩国名门的小姐。她就这样坚持着,不仅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大学的教授,而且遇到了她生命中惟一的男人。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堪萨斯等州,生活着占美国总人口极少数的阿米绪。他们并不是一个种族,而是一个宗教派别——由欧洲移美的再洗礼派。他们当年因美国对异教徒的宽容渡洋而来,如今也因美国对少数的尊重得以保持自己的宗教信念。他们与美国人杂居在一起,但却以强烈的宗教信仰抵御现代文明,从价值观念到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