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弼时过组织生活1934年8月,红六军团奉中央命令,在以任弼时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的率领下开始突围西征。部队一路上冲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线,在打下贵州黄平县以后,终于获得了短暂的休整机会。当时任弼时和警卫员、公务员、收发员编在一个党小组参加组织生活。这天...  相似文献   

2.
党务问答     
<正>没划分党小组的支部不可单设党小组长问:我支部党员人数较少,没有划分党小组。考虑到几个支委工作比较忙,想选一个名义上的党小组长负责收党费、通知开会等工作。请问可以吗?  相似文献   

3.
红二方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连走了10多天,干粮没有了,野菜也找不到了。警卫员李少清愁着眉对任粥时说:“任政委,今天什么吃的都没有了,怎么办?”任弼时随手从草地上拔起一把草,笑笑说:“野草甜,野草香,红军粮食满山岗。这不是吃的吗?”“这草不能吃。”李少清说。“不要愁,想想办法。”任弼时略一沉思,抬眼瞥见李少清县上的手枪背带,眼睛一亮,“有办法了。看,身上背的牛皮带可以吃呀!──快解下来。”任弼时让李少清拿来一把小刀,一人扯住皮带一头,隔一寸割开一段,割下了八块。他叫警卫员找些树枝点起火,亲自烧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2000年4月15日上午,一位中央领导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当讲解员小刘讲到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时,他兴致很高地问:“他到日本上学念书了吗?”小刘回答:“没念过。” 其实小刘的回答是不对的。 1917年夏,周恩来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很想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但当时他已没有经济来  相似文献   

5.
党小组会     
<正>人物:三十七连党支部书记黄爱国(简称黄)政工员辛安美(女、简称辛)职工党员田善军(简称田)置景:舞台中央一侧放置一张桌子,三张凳子,桌上摆放"连部办公室"牌子,营造连部的场景。幕启:灯亮,田上场。田:(手拿笔记本面向观众)上午接到支部通知,各党小组开会,就单位的功能转型和扶贫帮困进行讨论。我是党小组长,这时间都到了,黄书记怎么还没有来?!支部大会我必须听他  相似文献   

6.
到西柏坡接受特别任务 孙友余在石家庄中央统战部学习文件,熟悉党的政策,有三个多月。1948年11月初,中央办公厅通知,要他去西柏坡中央书记处,任弼时和周恩来有事要谈。刘少文也同时接到通知,到统战部来,与孙一同去西柏坡。 他们先到任弼时办公处,一进门,看见王治等在那儿。王治这时是中央统战部行政科科长,他说:“任弼时同志直接领导过我,不知这次叫我来有什么事。”  相似文献   

7.
草地风云     
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二方面军),离开相鄂川黔之交的根据地,转战到滇西北地区,听说四方面军在川康一带活动,于是计划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朱德从四方面军电台得知这一消息,即向张国焘建议,四方面军暂时在现地休整补充,接应二、六军团北上。朱德自有他的考虑,待四打面军与二、六军团会合以后,让贺龙、任弼时等说服张国焘,放弃原来主张,一同北上。张国焘正处在左右为难之际,前进不能,后退无着,只得同意朱德的意见,别无长策。 且说此时中央红军已经结束东征,回到陕北,开始西征。1936年5月下旬,党中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当即给四方面军去电,提出二、四方面军迅速北进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张磊 《世纪风采》2024,(4):19-23
<正>任弼时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卓越领导人。长征初期,他以党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率领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征。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他兼任红二军团政委,领导创建了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央红军北上后,任弼时、贺龙等率领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不久,遵照中央命令,红二、六军团改组为红二方面军,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9.
蔡建军 《前线》2016,(8):80-80
正1973年12月,开国上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他居住的广州留园7号的全体工作人员都是党员,秘书孙洪宪建议成立一个党小组,把组织生活规范起来。一天,大家决定开会酝酿党小组长人选。这时,许世友推门而入,大家赶紧起立:"请首长指示!"许世友说:"什么指示?不懂规矩,党内一律平等嘛!"听说要选党小组长,许世友便顺手拉过一张硬板凳坐下说:"既然开党小组会,我也得发发言!一定要选一个  相似文献   

10.
解放初期,任弼时同志家住的房子很挤,又靠近大街,不适宜养病。组织上给他找了个安静的地方。任弼时同志说:“那房子住着一个机关,我一个人怎能牵动一个机关呢?当干部的一丝一毫也不能搞特殊。”后来,组织上又给他找了一套  相似文献   

11.
1928年10月,任弼时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到安徽芜湖、安庆等地区巡视基层党组织工作。他到安徽南陵后,约定几个地下党员在公园里碰头。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任弼时与几位先到公园的同志被捕了。 然而,敌人并不认识任弼时,只是把他作为嫌疑,犯押送到安庆。在被押解途中的船上,任弼时碰巧遇到一位做生意的家乡人。任弼时急中生智,乘敌不备,写了一张纸条,实际上是个准备好的口供,请这位家乡人赶到上海通知他的夫人陈琮英。 在狱中,任弼时化名胡少甫,自称是长沙伟伦庄的学徒,到安徽来给姑妈送钱。残忍的敌人对任弼时  相似文献   

12.
在党内生活中,朱老总是一名普通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又是人民的忠实朋友。关于他的许多故事至今还在陕北流传。普通党员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掀起大生产运动,延安的男女老少都投入生产热潮之中。一天下午,朱总司令所在的党小组正在讨论生产计划。总司令的警卫员小李推门进来环顾了一下四周,问:“哎,同志们,今天开会,怎么忘记通知老总?”小组长好像怕人听见似的,压低声音说:“朱老总已经五十多岁了,怎么能给他分配任务?这回,不能让他知道。他的任务,我们大家包了。”“对。对。”同志们一致同意。朱老总不知怎么…  相似文献   

13.
酒案内幕     
钱益民家里来了几个客人,都是从抗战前线召回延安开会或进党校学习马列主义的老战支。 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于是他给办公室打电话,叫妻子李克仁马上回家做菜,并让警卫员去搞点酒喝。 但警卫员却把空壶提着未挪步,头低着,不住地偷眼看保卫部长那张兴趣盎然的笑脸,停了停说道:  相似文献   

14.
刘牧 《广东党史》2003,(1):45-48
任弼时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楷模。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他曾任红六军团的党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他曾任二军团政委,并领导创立了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央红军北上后,二、六军团奉命渡过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并根据中央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任弼时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路线,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终于实现北上,完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从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合,作为红二方面军的政治核心人物,任弼时在整个长征途中,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15.
正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率领下,告别湘赣苏区人民,从衙前、五斗江之间突破敌军封锁线,开始了西征。经湖南桂东、汝城、资兴、彬县、桂阳等地,到达零陵东北湘江右岸,准备抢渡湘江。因情况有变,放弃渡江计划,向阳明山地区疾进,东进白果市,尔后急转南下,经嘉禾、道县、湘桂边境的永安关,到广西灌阳地区,由界首渡过湘江,至西延县城休整。9月8日,接中共中央补充训令,向湘西北开进,为中央红军准备实行战略  相似文献   

16.
1949年春节刚过,根据县委指示,我和区里的二位同志一道到豫西的孟津县马屯区西沟村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我任组长。当时我参加工作才半年时间,只有17岁。一天,我突然接到区里通知,让我立即回区里开会。我把工作安排好后,便急急忙忙赶回区政府所在地———古县村。回到区里我才知道,原来是动员区干部报名参加南下干部工作队。一到区里,党小组长就通知我开党小组会议。因当时党组织还未公开,所以党小组会是在村南面山坡的一片高梁地里秘密举行的。党小组长(叫什么名字我已记不起来了)先向大家讲了这次抽调大批干部参加…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6,(11)
正1935年8月底,红军在长征中历经千辛万苦走出草地,决定休整几天。趁这个机会,总部机关的党组织进行了一次整顿,改选了党支部,随后各党小组又选举了新的小组长。机关党小组里有副主席周恩来、参谋长张云逸、司令部的几个参谋,以及警卫员魏国禄。在一次党小组会上,张云逸提议选魏国禄当小组长,周恩来笑着点头说:"很好,同意。"大家也都表示赞成。魏国禄感到很难为情,心想:党小组里有副主席、参谋长,还有参谋,自己是个警卫员  相似文献   

18.
看了这个题目,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任弼时在1948年的重要讲话:《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那篇讲话在当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土地改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经历过的人至今都会记忆犹新。其实,任弼时在这方面的贡献,远不只此。读了《任弼时选集》中的有关著作,就会了解到,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土地改革的长过程中,任弼时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参与制定了党中央关于土地改革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并使之不断完善。在他的革命实践中,包括他的一些重要著作中,具体地体现着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而且是始终一贯的。尤其是当土地改革发生了右的或“左”的偏差时,任弼时在端正干部思想、纠正偏差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愿换房子 任弼时德高望重,大家都很尊重他。但是,他严格遵守规定,从不享受特殊的照顾 全国解放后,任弼时住在北京一所面积不大的房于里。这所房子面临大街,车来人往,非常嘈杂。他工作繁忙,血压又不正常,那种环境对他的工作和休息都不利。为了照顾他,机关给他选了一所安静的房子,建议他搬进去。 当任弼时了解到那所房子里驻着一个机关时,他坚决拒绝了。他说:“那里住着一个机关,而我是一个人,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一 有的同志又建议另外买一所合适的房子。任弼时说.“买房子要花钱!又要费手续,麻烦得很,还是…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7,(5)
正陈琮英是新中国开国元勋任弼时的妻子。任弼时被我们党誉为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作为任弼时妻子的陈琮英,就像是忠实陪伴在骆驼身边的驼铃,她数十年如一日,先是用当女工换来的收入接济任弼时读书,任弼时参加革命后,她又默默无闻地担负起服务工作,照顾好他的生活,担任他的机要秘书。她用自己一生的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红色湘女的传奇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