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中,哲学方法是最高层次的思想方法,负责对将要研究的问题或命题作哲学审视,对其哲学前提作"何以可能"的拷问。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何以可能"呢?这一哲学前提的拷问,由三个追问组成:一是中国化命题"可能是何"?即它可能"是什么"性质?是事实命题还是价值命题抑或规范命题?是值得研究的真问题,还是虚假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锐生在《新视野》 (北京)2005年第5期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从哲学的视野追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仍然有追问的必要。这个追问就是:何以需要?何以可能?一、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是实际生  相似文献   

3.
王志诚 《实践》2009,(8):47-49
内蒙古是一个民族文化大区."民族文化大区"之大,除了普通意义所指的"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特色突出"之外,还包括以下儿方面内容:一是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由众多世居民族共同创造;二是民族文化广泛的群众性、博大的包容性、全面的开发性和不断的进取性;  相似文献   

4.
永恒的星辰     
正黑格尔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仰望星空,就要有高尚思想的引领。雷锋,这个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地上诞生的平凡而伟大的英模人物,就是闪烁在人们心空永恒的星辰,鼓舞和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多少风雨岁月过去,时间在消磨一切。雷锋是谁?雷锋精神何以魅力永恒?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这或许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与  相似文献   

5.
张晶 《实践》2020,(5):25-27
一首从古传唱至今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也让"敕勒川"这个古老地名及其"阴山下"的地理方位,永久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沃土,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富有魅力。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历经岁月洗礼与雕琢的这片古老土地上,文明的光芒依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6.
木里藏族自治县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以来,精心组织、抓早动快、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有力推进了木里藏区和谐稳定、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学习宣讲全覆盖。结合木里藏区地广人稀、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等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宣讲。一是开展领导、专家专题讲座。全县37名县级领导,128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何以可能,这实质上是一个追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得以成立的前提、依据、基础等的本体问题。而这种追问不应仅仅从文化学的限域内来闭环阐释,而应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即依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从决定、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何以自信的经济、政治、历史时空等方面来予以深度挖掘和有效建构,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玉顺 《理论学刊》2007,2(10):46-49
本文讨论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其着眼点不是"孔子仁学"本身如何、甚至也不是其"现代意义"本身如何,而是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何以可能"。这种追问以承认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为前提,而进一步追本溯源,揭示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得以成立的缘由:孔子是如何为自己的仁学"奠基"的,这种奠基性的观念何以可能容纳"现代性"。文章以"生活儒学"的思想视域来审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布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的民族。它主要源于古代的"百越"民族,秦汉以前称"濮越",唐宋时期称"仲家"。1953年正式定名为"布依族"。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布依族不断地分迁、融合、发展,既保留了本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同时也吸取了相邻民族的外来文化的精华。布依族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月,蒋介石得到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后.气急败坏地下令开除邓宝珊的国民党党籍,并予以通缉。邓宝珊是国民党华北“剿总”副总司令、晋陕绥边区总司令,一封疆大吏,在当时国民党军事上十分吃紧,正是用人之际,何以至此?  相似文献   

11.
<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究竟什么是立德树人?我认为需要深入研究,需要进行哲学追问,比如立何种德、德何以立,树什么人、人如何树,立德与树人是什么关系。一、立何种德?"立德"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指人生最高境界在于形成良好品德,确立德行。从施行德政到修身  相似文献   

12.
<正>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对于侗族来说,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其文化的积淀,历史的陈仓。侗族,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这是一个曾长期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文化精髓在侗歌。对于侗族来说,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形成了形态缤纷、风情各异的古村落文化。但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经济效益,大肆破坏性旅游开发.古村落的境遇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4.
首都各界2004年9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纪念大会。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且民族众多的 国家。毫无疑问,中华民族一直以勤劳、 勇敢、朴实著称于世,这是中华民族的 主流。但主流不掩瑕疵,历史上,卖国 求荣,搞分裂,搞破坏的汉奸走狗也不 是个别。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形形色  相似文献   

15.
萁豆相煎     
正《世说新语》载,魏文帝曹丕曾命令胞弟、东阿王曹植在行走七步路的时间内作诗一首,如诗不成,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应声吟出六句诗来,这就是广为人知的《七步诗》。曹丕听了,深有惭色。一个"惭"字,尽显曹丕的心中隐秘。原本是同胞骨肉,所谓"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何以要"相煎"如此?原来二人在争夺世子地位过程中,斗争极为激烈。获胜继位之后,  相似文献   

16.
生命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永恒的追问。中国的一位普通士兵——雷锋,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当今社会还有雷锋吗?还需要雷锋精神吗?其实,诠释着人类真善美的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是当代社会,同样也是  相似文献   

17.
黎明 《党的建设》2008,(11):28-29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从2008年9月1日起,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征收。至此,已经延续了20多年的"两费",彻底退出了我国经济舞台。"两费"停征,引来社会各界的一片叫好声。  相似文献   

18.
魏晔玲 《前线》2016,(6):76-76
正【引用】"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民心之得失,在为上者使之耳。民心既得,虽危而亦安;民心既失,虽盛而亦蹶。欲得民心,是在有以维持而联络之。——《弢园文录外编·重民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且民族众多的国家。毫无疑问.中华民族一直以勤劳、勇敢、朴实著称于世.这是中华民族的主流。但主流不掩瑕疵.历史上,卖国求荣,搞分裂.搞破坏的汉奸走狗也不是个别。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分裂破坏活动。直到今天.这些分裂活动仍然没有消亡,如“台独”.“疆独”、“藏独”等。其中“台独”分裂势力正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礼惠  彭现 《新湘评论》2014,(23):61-62
白香山曾于读李杜诗集后发出“人间要好诗”之深沉感叹。做诗原非易事,做出好诗尤难。何以能如李杜般做诗?何以能做出李杜般好诗?何以能将诗做到李杜般境界?古往今来众多诗人曾为之苦苦思虑。当今之诗人要将诗做至于李杜亦无多让,则实在是遥程万里,雪满弓刀。然令人欣慰者,毕竟有人在朝此方向与目标努力,有人正一步一印、艰辛跋涉于此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