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市域城镇化是省委提出的“四化山西”战略中最具全局性、综合性的一项工作,涉及到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就太原市而言,城镇化是太原市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重要方面。本文重点分析近年来太原市城镇化建设工作中的进展和不足;同时树立“对标”意识,学习一流经验,对照寻找差距,就太原市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实现路径、应对措施等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是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战略之一。在实现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太原市应根据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合理确定城镇化发展目标,力争走出一条太原特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突破口,城乡一体化则是城镇化的高级阶段。应当明确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任务,并把握关键,分清主次,逐步实施,扎实推进。“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应主要完成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实施产业赶超战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城乡接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面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彻底改变城乡人居环境等十个方面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清徐县作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放,把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统筹全县发展的重要基点,在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成就突出。特别是清徐县结合具体情况,坚持产业支撑,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太原市清徐县作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放,把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统筹全县发展的重要基点,在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成就突出。特别是清徐县结合具体情况,坚持产业支撑,实施特色城镇化主战略,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战略措施之一。一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与现代化水平相当滞后,不佳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所以,提升城镇化率与城镇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改进西部城镇化发展的软、硬环境,就成为了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剖析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农村建设"人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土地的占用,新农村建设"地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资金的"流失",新农村建设"钱的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消除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负面影响。一要通过留住农村人才、引进外部人才、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好"人的问题";二要围绕土地数量质量、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土地权益,处理好"地的问题";三要立足农村资金、信贷资金、财政资金,化解好"钱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既取得了一些城市建设"政绩",也凸显了一些城市建设"政疾",包括新城建设"摊大饼"、粗放发展新区、强制征地拆迁等各种城镇建设"诟病"。解决好过去城镇化建设的"诟病"问题,关键是依靠新型城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为群众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把"群众路线"的"普遍性"理论,落实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特殊性"实践当中,发挥"群众路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理论指导作用,从而有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发展,谱写"中国梦"的"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农村城镇化的关键之举是推动小城镇建设。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当前,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小城镇、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强化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发展现代乡村社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等,对促进农业、农民、农村的现代化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城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京津冀区域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建设城镇化,探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对推进京津冀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有较强借鉴意义。本刊联合天津市委党刊《支部生活》、河北省委党刊《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两条重要的原则,即协调与融合。协调是指要协调好大城市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融合是指城镇化必须与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相融合。这是我国今后推进城镇化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埃瑞克·海基拉(Eric J.Heikkila)撰写的《关于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问题》一文正好契合了三中全会关于我国发展城镇化的精神。该文对中国城镇化的分析非  相似文献   

12.
冯志峰 《理论研究》2013,(3):60-64,70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有效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构建了几种颇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为此,生态城镇建设应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专项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建设统筹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率先提出“三个核心价值观体系”,这是我市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举措,为铸就兴国之魂赋予了地域特色,成为引领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旗帜,并为太原市当前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全体市民遵循的公共价值观,对我市的城市发展、文化建设意蕴深远。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建设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村土地流转为城镇化建设注入了充足的活力,二者关联互动、内在契合。为使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土地流转稳步均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城市人口和劳动力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有序合理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科学认识农业用地与工业用地的效益差,在保护农民土地收益权基础上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提升农民社会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主导地位和引领功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建设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整体布局是科学谋划并设计开发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同时,要结合国情社情和地域差别,统筹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综合指向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走一条以人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城镇道路。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有效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出现了颇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为此,生态城镇建设应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专项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建设统筹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走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实践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使二者互为促进,是新农村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毫无疑问,新农村建设只有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城镇化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怒江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周台子村是河北省塞北贫困山区实现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课题组对承德周台子村进行了实地调研。文章主要从周台子村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产业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做到产城一体化,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就是土地的城镇化,推进产城融合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涪陵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涪陵产城融合应走"一体、两翼、三引擎、四共同、五支撑"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城镇化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一些新态势。这主要体现在:发展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建设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发展格局从板块化转为网络化,发展理念从速度化发展转向深度化发展。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钱"有效供给问题,最重要的是深化户籍、土地和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