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传播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制定切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计划,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总结这些经验对我们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找准着力点。可以说,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与党员干部带头学习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保障;关注现实,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之路;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才保障;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平台是推进马克思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发展进程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其基本内涵,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到群众中去”,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两者相互联结的无限循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我国改革开放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的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又要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4.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归根结底是要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奠定基础。推进理想人格的塑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要把理想体现为人格,必须把理想转化为信念,即一种信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一个重要前提。塑造理想人格,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这一过程即“化理论为德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必然要面对大众化主体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与客体、客体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三对主要矛盾,这就需要坚持“一个前提、两个中心、三个基本点”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实现当代青年政治思想教育模式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青年个体成长的客观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青年的政治思想,不仅需要对青年的价值选择进行正确引导,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青年价值认同、从自在到自为促进青年价值内化的原则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则、遵循青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规律,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7.
田培炎 《党建》2009,(12):7-9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合在一起强调“三化”的整体性,既是我们党对思想理论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认识。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以及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作出的决策,是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使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实现理论的通俗化而不是庸俗化;要注重宣传、教育形式的灵活多样;要形成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以来,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各领域的学者着重从基本概念、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传播、大众化路径等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展开研究,提出诸多颇有启发性的学术观点。尽管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撑,但由于大众化研究中的一些前提性学术问题还没有解决,使得很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问题仍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需要在总结近五年以来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研究的成就及不足,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扩宽理论层次和理论视野,以便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及其现实践行。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多角度研究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涵,研究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指出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防止的一系列片面性,还指出了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系列路径.但研究还有待于深化.  相似文献   

11.
略论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但当前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边缘化、空洞化、学术化、庸俗化、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等问题。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贴近校园生活、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健全体制机制、整合高校社科研究力量、拓展社会实践空间等方面寻找思路和对策,卓有成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必然要面对受众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主体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与受众等三对主要矛盾,这就需要坚持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与受众的建设,改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环境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化之间,中国化是核心,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特征,大众化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实践的必然要求和结果。笔者分别从大众语言、大众需要、大众实践三个层次,以理论宣传、理论践行、理论发展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阶段,对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6,(8)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整体进程有现实意义,因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的信仰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要争取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并且要整体构建配套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育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学习达到更深的高度,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5.
杨金海 《前线》2013,(8):29-32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其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十分重要,只有抓好这一环节,才能使科学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刘洋 《世纪桥》2011,(13):56-58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持续发展过程中,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蓬勃生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的功能、在我国所处的地位以及当前在我国面临的种种挑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面向全体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教育宣传的措施。大众化最关键的就在于民生问题,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为民所需,才能为民所用,才能为民所信。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为此,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如何建设一个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如何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领导苏俄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十分重视理论教育和武装大众的问题。列宁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防止用肢解的、修正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他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联系客观实际,也就是要与俄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任务、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大众化的实际对象相联系。他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运用学校课堂、通俗化的语言、媒介、实践生活等多样化的载体形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着眼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大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时代化、大众化,是广大政治工作者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大课堂,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重要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0.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我国率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河,全书以通俗化的形式、大众化的语言吸引了群众读者,堪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范例。研读《大众哲学》,对于我们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人民大众的实际出发,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着力点,要充分运用大众化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