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被誉为“西方《围城》”的《小世界》是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之一,既是洛奇创作巅峰的代表作品,又是他小说研究的热点。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深刻揭露了虚荣心造成的人性的背离与异化,嘲笑了名利、情欲等价值目标的荒诞与虚无。本文从互文性理论出发,主要从典故反讽、滑稽模仿、直接引用、平行结构的角度来解读《小世界》,分析互文性在文本《小世界》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此来分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麦克尤恩在小说《赎罪》中结合使用了情景反讽和浪漫主义反讽两种反讽叙事策略。围绕罪与赎的问题,这些反讽前后呼应,在事物的对立中颠覆读者的旧有思维模式,让读者在震惊之余,对文本之外的人性、战争和世界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红字》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文论史上,反讽经历了从古希腊戏剧、德国浪漫主义文论到新批评文论的抵嬗异衍,由普通的修辞格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创作原则。纳撒尼尔·霍桑的长篇小说《红字》,在多维度上都显现了反讽的特征,尤其对文本层面反讽的使用,比后来的新批评提出的相关反讽理论,早了近一个世纪。对于《红字》的反讽艺术,可以从言语反讽、功能反讽、模式反讽三个层面来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威尼斯商人》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反讽艺术的成功运用是其最大的艺术特征。在剧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多种反讽手法如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表达出强烈的批判性。文章针对《威尼斯商人》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共同构成了《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中的全球化思想,是《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最直接的文本渊源。马克思、恩格斯亲身体验到的全球化客观进程,是《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倩 《工会论坛》2010,(6):148-150
英国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后期创作的代表作《黑王子》的主题是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然而运用互文性理论对《黑王子》的文本进行分析,即可揭示《黑王子》内在深藏的主题——在艺术与道德中自我消亡和自我救赎。在互文的纵横坐标中,古希腊神话马斯亚思的故事可以被看作是《黑王子》文本纵轴上的历时文本,美国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在1958年创作的《洛丽塔》则是该纵轴上共时的文本。在横的层面上,本文则主要分析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读者的参与这两个要素。以互文性理论为框架剖析文本,也把文学批评从只关注作者与作品关系的传统批评方法中解放出来,转向一种宽泛语境下的跨文本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的《长恨歌》自出版以来一直不断被评论与阐释。本文从上海的弄堂世界和时间两大角度分析隐含于文本中作者的忧郁氛围,并借此探索王安忆对于文明、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哈佛商业学校商业管理学教授乔·C·洛奇和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埃兹拉·F·沃格尔主编的《观念形态与民族竞争力》一书,1987年由哈佛商业学校出版社出版。 在本书中,观念形态被分为个人主义与团体主义两大类。基于这种分析法,本书用九章分别对九个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各国不同的观念形态产生了不同的竞争优势,因此,  相似文献   

9.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是一个思想一致的整体性文本,而《提纲》中的“实践”是马克思新世界现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正是用现实的、革命的实战观打破了关于思维与存在的任何的抽象争论,实现了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价值现与历史观等各方面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任何的本体论,但也不仅仅是科学的世界现与方法论。而是一种投身于现实的运动的现实的实践性力量;新哲学实践观的精神在于“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并在现实中实现自己。  相似文献   

10.
文本的开放性及由此形成的召唤结构是文学作品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不同作品因其文本召唤结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艺术特色。话剧《雷雨》由于在冲突组合、人物设置和语言运作上都强化了召唤力量,从而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本文从文本与读者反应的互动中分析了《雷雨》的召唤结构,由此也从新的角度阐述了剧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西游记》的文本出发具体分析了观音菩萨的形象、地位及其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结合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观音信仰,分析作者在《西游记》中如此重视观音菩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叙事文本的故事依托时间安排去运行。时间在构置文本时 ,竭力使所述的故事完满丰富。孙逊在《在黑暗中狂奔》中设置了五个小节。各小节构置的是一系列故事 ,它们的行动者一会儿并列分立 ,一会儿交织在一起。作者“我”与叙述的故事的并置结构也是《在黑暗中狂奔》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从语言学的特定视角,对中英《南京条约》(1842)和中美《望厦条约》(1844)作共时和历时的研究,比较英中两种文本的语言风格和词汇语义特征,并讨论作为译本的中文文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下文中我们分别描述两种文本的语言特征。一、英文文本:晚期现代英语《南京条约》和《望厦条约》的英文文本所使用的英语是19世纪中叶的英语,属晚期现代英语(1700—1945)。这个时期的英语,对于当代的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不时会出现似是而非的感觉:看上去面熟的词却另有他解,或者句子某一成分有些异样。因此翻译时应注意一个重要因素,即原语的  相似文献   

14.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一生耕耘于拯救民族魂灵原野中的鲁迅先生,将扣问自我灵魂的精髓都放入《野草》中,本文联系作者的创作心态和时代背景,通过深入的文本细读和对相关文本分析,破译鲁迅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重新回到小说文本本身来探寻白先勇在《孽子》中对“同性恋”这一题材的独到见解,并通过作品中对父子关系的探讨来寻求白先勇写作《孽子》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相对来说,阐述毛泽东思想内涵的最完善文本要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了。然而田克勤在其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中却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当作是迄今为止阐述毛泽东思想内涵的最完善文本。本文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妥的。这是因为,十二大党章从革命和建设两个阶段概括了毛泽东思想内涵。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阐述毛泽东思想内涵时只是提到了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没有提到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思想。这即是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阐述的毛泽东思想内涵不够全面。因而,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为阐述毛泽东思想内涵的最完善文本是不大不妥的。在确定毛泽东思想内涵文本问题上,建议教材主编要对教材作些修改。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个世界性共产党组织的党纲,170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的思考和创造,使《宣言》文本充满批判理性与革命激情。真理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年轻的寻路者和奋斗者品味到《宣言》的"真理味道"。新中国成立后,《宣言》精神持续引领中国建设新型社会,推进革命性变革。当代中国青年学习《宣言》,不是要回到历史中去考究和照搬个别字句,关键是要把握其精神要义,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共产党宣言》的多种汉译本中,中共中央编译局译本是目前在中国大陆广为流行的通译本。关于编译局译本,应该澄清两个问题:其一,它最初是在1964年出版的,1958年译本不是编译局译本,而是唯真译校本;其二,它的母本并非俄文本,而是德文本;实际上,在《宣言》的汉译史上,根本不存在母本或主要母本是俄文本的任何译本。历史地看,现行人民出版社《宣言》单行本版权页上标示的"1997年8月第3版"存在模糊之处,有说明甚或更改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刘里立 《工会论坛》2008,14(6):131-132
《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160周年,对其理解和阐释的研究范式经历了两个阶段:从“两个决裂”、“两个必然”的“冲突论”到“世界历史”、“全球化”、“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论”。这种研究范式的转换,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原始文本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科学性的肢解和动摇,反而是体现了人们理解和阐释经典原理的视野变迁。《宣言》是20世纪初中国革命者的经典指南,如今,在全球化视阈中,中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宣言》的人本再解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集中体现在原著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精髓,也凝结在其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的编译出版,为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权威教材和基本文本。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文本。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文本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研读去理解。要站在时代高度和立足当代课题,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从原著中探寻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立场去分析中国现实,指导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