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时代的叶剑英,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追随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打倒军阀、捍卫共和,走过了一段光辉的革命历程。 投身革命 1920年7月,23岁的叶剑英以全优的成绩从云南陆军讲武堂炮科毕业,三年的军校生活,既磨砺了他的意志,又充实了他的本  相似文献   

2.
<正>叶剑英的一生,经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始终站在历史发展潮流前列,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推动历史前进,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建立不朽历史功绩。中国革命的亲历者、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战斗在艰巨斗争第一线从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典范。叶剑英从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严峻  相似文献   

3.
正万象阴霾打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这是一首孙中山写下的曾用作革命联络暗号的"无题诗"。为了追随孙中山,叶剑英从云南讲武学校毕业后,于1920年回到广东,与一些校友纵论时事、抒发情怀时,把孙中山的这首诗谱成曲子,表达了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到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革命斗争中去的强烈愿望。叶剑英的一生,正是努力实践这一愿望的光辉的一生。本文叙述的,就是叶剑英这一光辉历程中的若干片断。  相似文献   

4.
1897年4月,叶剑英同志诞生在广东省梅县。他早年参加革命,身经百战,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曾这样赞扬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相似文献   

5.
叶剑英生于1897年,胡耀邦生于1915年,叶长胡18岁。对胡耀邦来说,叶剑英是革命长者。胡耀邦对叶剑英十分敬重,叶剑英对胡耀邦关怀支持,爱护有加。 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工作期间,特别是在指导我们办《理论动态》的过程中,多次讲到他与叶剑英之间的事。现据我的笔记和日记,以及其  相似文献   

6.
战友·诤友·诗友──叶剑英与毛泽东曹应旺叶剑英与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叶剑英敬重毛泽东,自觉维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他开创的革命大业,80高龄仍作诗曰:"导师创业垂千古,济辈跟随愧望尘"。毛泽东信任叶剑英,相信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  相似文献   

7.
方进 《党史博览》2021,(6):56-59
两个方国南少将令叶剑英暗暗叫绝 网上有一则离奇的故事,曾引起笔者浓厚的兴趣.说是1955年9月,叶剑英代表中央军委赴广州主持中南军区将官授衔仪式.他审阅名单时,发现任命状上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名字,都叫方国南,而且都是少将军衔.难道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弄错了?再仔细看,发现两个人对应的职务不同.一个是广西军区第二政委,另一个是解放军体育学校政委.经过核实,他们确实是不同的两个人.不但姓名一样,军衔一样,连出生地、参军年月都一样,革命经历也极为相似.叶剑英暗暗叫绝.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和叶剑英,最早于1924年10月间,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相识。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时为孙中山领导的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的叶剑英,在周恩来到黄埔军校之前,已经参加筹办军校并担任教授部副主任。在办校与教学的过程中,叶剑英通过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直接和间接的交往,特别是从周恩来的实践榜样中,具体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工作作风,十分敬佩。他认识到,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1927年7月,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叶剑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两位伟人,从本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在长  相似文献   

9.
陈雷刚 《党史纵横》2013,(2):28-30,56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共早期众多领导人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生活过,老一辈革命家叶剑英元帅便是其中之一。建国前,他曾四进江西,进行了了许多影响中国革命和政治发展的军事实践活动,其中一些活动因其独特的贡献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1927年4月在吉安毅然通电反蒋1927年1月,叶剑英受国民革命军  相似文献   

10.
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的见解推动“惊雷”就在毛泽东去世不久,陈云同邓颖超一起来到西山。陈云拍着叶剑英的胳膊说:“你看这局势怎么办啊?得赶紧想办法才行。”叶剑英很明确:“办法得大家想,靠我怎么成呢?他们把我常委会的资格都取消了。”邓颖超也说:“他们那几个想怎么胡来就怎么胡来,再不对他们有所限制,我们这个国家被他们弄得越发不可收拾了。”叶剑英、陈云问邓颖超,周总理生前对此有何意见?邓颖超说:“他从来不给我讲我不该知道的事。他知道党内的矛盾和斗争,到时候党是会一定采取措施的,他是从不过早表达自己的意见。”当叶剑英再次问…  相似文献   

11.
正叶剑英和习仲勋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叶剑英年长习仲勋16岁。两人最早相识是在延安,但接触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习仲勋和叶剑英分别于1952年、1954年进京工作,由于两人主管工作不同,交往仍不多。叶剑英和习仲勋接触较多的时间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对蒙冤16年依然保持旺盛革命激情的习仲勋尤为赞赏,不仅坚决支持为他平反,还力荐他主政广东,  相似文献   

12.
魏明枢  谭明 《世纪桥》2003,(4):53-55
1927年,在“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中,在革命处于极低潮严峻的时刻,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再次申请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伟大一生的重大转折点,是他革命生涯中最重大的道路选择。本文将探讨叶剑英作出这一选择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75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在听取叶剑英、邓小平关于军委扩大会议情况的汇报时,突然问起:“那个谭政哪里去了?”此时此刻,毛泽东为什么想起谭政来?这位赫赫大将的去向,为什么连主席都不知道? 俗话说:“家贫想贤妻,国难思良将。”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由叶剑英、邓小平两位军委副主席主持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是为了清除林彪干扰破坏军队建设和江青等人反军乱军所造成的严重  相似文献   

14.
李海文 《党史文汇》2002,(10):19-21
问:您是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怎样认识彭真的? 答:我认识彭真比我二姐张洁清早.姑姑张秀岩是李大钊的学生,在大革命时就参加共产党,投身革命.我们兄妹都受姑姑的影响参加革命,所以毛主席说,她改造了一个家庭.我是1 934年开始接触革命的人和书,1 935年参加"社联",那时我上高一,16周岁.1936年暑假后,学校把我和另外参加革命活动最积极的同学,以旷课等"罪名"开除了.我就到天津找我的姑姑张秀岩、姑父李铁夫.他们是天津党组织的领导人.我那时候最佩服的是我的姑父李铁夫.李铁夫是朝鲜人,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被通缉,站不住脚了,才到中国来,并参加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那真是完全彻底,他把中国革命事业看成自己国家的革命事业.他对我的教育和他的为人,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相似文献   

15.
叶剑英同志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下虎村的一个小商人家庭,青少年时期就立志报国,1917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后跟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为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作了巨大的贡献.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也发动了“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面对国民党的大屠杀,共产党内不少人脱党、退却、逃跑、甚至变节,叶剑英却在这种情况下,勇敢地投入了党的怀抱,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特别是在党最危难的时候,他能明辨是  相似文献   

16.
自称"渔叟" 叶剑英为何被称为"渔叟"呢?这还与他的一首诗有关.1979年7月11日下午4时,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叶剑英来到颐和园昆明湖垂钓,他发现不远处的藻鉴堂有不少人聚在一起,便问随行的T作人员他们在干什么.当得知是全闰七省市部分画家在聚会切磋画艺时,已经82岁的叶剑英显得十分高兴,便走上前去看望画家们,并与他们一起座谈,还应邀乘兴写下一首诗:  相似文献   

17.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出生,1986年10月22日病逝,享年89岁。在这89年当中,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世纪伟人。叶剑英跟随孙中山、拥戴毛泽东、匡助邓小平,是一位紧跟时代前进的巨人。孙中山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年轻有为”;毛泽东对叶剑英的评价是长征路上,是叶剑英“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叶剑英是“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周恩来评价叶剑英的一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排除巨大阻力,最终推举邓小平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总是习惯地称叶剑英为“老兄”、“老帅”,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在中国历史重要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江泽民多次评价叶剑英,他说叶剑英“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看将桃叶与君同──叶剑英与董必武的诗词交往江英宝塔山下,春风荡漾,1942年的春天到来了。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站在延安的窑洞前举目远望。回想一年前在重庆南方局工作的岁月,革命老人董必武的音容笑貌仿佛又浮现在眼前。他思念老友,不由吟出一首七律《怀董老》。...  相似文献   

19.
叶剑英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的三大历史时期:早年他追随孙中山,后又拥护毛泽东,晚年匡护了邓小平,在中国革命进入危急关头时,起到了推动、扭转历史局面的作用,用忠诚捍卫了革命事业。周恩来总理曾给予他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正>伍修权,1908年3月6日出生于湖北武昌。他戎马生涯几十年,几度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参与机枢、筹划大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了卓著功勋。叶剑英曾称赞伍修权“文武双全”。他是我军陆、海、空三军院校建设的开拓者之一,还是我军情报工作的卓越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