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转型的重点,也是难点。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怎样组织起来,建设新农村是当前的重点。因此,农民的组织能力建设,尤其是合作能力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要点。文章从农民合作的历史变迁梳理出农民合作遇到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建议建设新农村要注重农民的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合作能力,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陈勇 《求贤》2006,(11):15-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加强“三农”建设,而“三农”建设的基础则是农民素质建设。在经济建设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经济建设才能走向正轨。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应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全力塑造素质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在那希望的田野上——桂林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林新农村建设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活质量提升,强化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及民主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还存在农民主体意识淡薄、经济发展缓慢和失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此,我们应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引导、鼓励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以先进文化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等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型农民。在现阶段,我认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原动力。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必须做到思想教育要贴近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文明创建活动要适应农民群众特点、教育培训活动要结合农民群众需要。  相似文献   

5.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培养一代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既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把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任何社会发展都是社会结构分化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农村、农业、农民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其发展不仅包括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包括农民道德文化水平的提升。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运用科学发展观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徐增力 《新长征》2006,(10):34-35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这一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中央一号文件为建设新农村指明了方向,相关的配套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外因总要通过内因发生变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荣 《唯实》2006,(8):121-1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民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孟繁宏  刘志勇  马彦 《奋斗》2006,(9):46-47
建设好新农村,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动力激发机制,是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机制。建立新农村文化建设动力激发机制不仅有其理论依据,而且具有现实必要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动力激发机制包括政策导向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等方面。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动力激发机制对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新农村建设面临着村镇建设规划技术滞后、形式雷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欠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培植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把握不准,农民综合素质与技能提高和持续性增收的机理、技术的有效引导和政策激励机制需进一步明确等问题。要立足伊犁州的实际,解决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培植、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四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四大不良心态,即:在新农村建设模式问题上,表现出媚外心态;在新农村建设速度问题上,表现出急进心态;在新农村建设内容问题上,表现出浮偏心态;在新农村建设主体问题上,表现出依赖心态。欲矫正这些不良心态,必须重视农民,宽容农民,亲近农民,引导农民,教育农民。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的目标所在,新农村建设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收到一封农民朋友的来信,他问了一个我都说不清的问题:新农村究竟是啥样?老实说,我也只知道中央说的那20字目标,至于啷个才叫新农村,我也说不清楚;怎样建设新农村,我心里更没有底。其实,对于新农村建设,不但农民有困惑,就连我们这些基层领导干部也同样有困惑。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物质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思路;一种是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思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尤其应当坚持后一种思路。优先发展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同时特别加强对农村重点人才的培养,力图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素质缺位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突破口就是要培育新农民。  相似文献   

17.
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忽视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的问题。而如果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彻底向现代化转变,则所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都将成为空谈。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成为关乎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已经快两年了,政府、学者等局外人士已经深入参与到这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当中,政策和文章源源不断的出现。然而,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却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问题并没有落到实处。当然,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地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文章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也是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张兰泉 《世纪桥》2008,(1):30-31
作为农村主人的农民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村民自治的完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途径,它的成功与否及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该对如何完善以“四个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做出积极的探索,从而把新农村的各项建设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