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普遍衰退,在这期间,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不仅自身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率,而且带动了其他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也成为主导亚太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核心。近年来,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亚太各国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有效机制,例如经济方面的亚太经合组织、东盟自贸区、北美自贸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东盟韩国自贸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TT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安全方面的上海合作组织、“六方会谈”等。以这些机制为基础,各国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不断加强,但是在贸易、安全等方面,还存在着各种争端,影响到了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面对复杂的地区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提出了亚太各国“合作共赢”的新战略,为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引下,2006年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只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和平和谐外交就会不断开创新格局,中国一定会对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国际形势在紧张、动荡中发生急剧演变,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体制受到强大冲击,逐步走向瓦解,东西方关系趋向缓和,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苏地区争夺到处碰壁,地区“热点”逐渐降温,一些地区争端正在获得和平政治解决,单凭军事力量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不通了。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促使某些国家不得不裁减负担沉重的军备竞赛,大力发展经济,迎接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出现了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趋势。但是,导致形势紧张、动荡的因素还未消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原来掩盖着的矛盾趋于激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仍很尖  相似文献   

4.
2004年,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热点问题突出,单边与多边、单极与多极之争贯穿整个国际关系领域,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依然存在,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世界还很不安宁。但国际形势基本走向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总体和平、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中国外交也要有新思路,不断开创新局面。面对新的世界形势, 2004 年 2 月 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5.
李慧 《外交评论》2005,(1):109-111
外交学院2004年国际形势务虚会于2004年12月3日召开,共计50余人参与了研讨会,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者围绕着2004年国际形势的特点和走势,大国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以及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一、2004年国际形势的特点和走势与大国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与会者普遍认为,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2004年的国际形势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国际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局面,突出的表现是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仍在继续,加剧了这一地区形势的不确定性。二是世界经济在总体繁荣…  相似文献   

6.
1988年12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访华团时指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超极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地区霸权主义应该停止了,它们应该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代替霸权政治。”并认为“目前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时期。”这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提出的一项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战略性大课题。当今,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主要标志,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正在分化组合,趋向多极化的新格局尚待形成。在这  相似文献   

7.
一、新形势对行政学院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认清形势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我们要首先在这个问题上统一认识。各级行政学院应该看到 ,新的形势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形势 ,包括国际形势 ,国内形势。我们要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 ,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面临的新任务 ,实事求是地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抓住机遇 ,乘势前进。对国际形势 ,党的“十五大” ,特别是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尽管现在世界上局部战争不断 ,但总的来看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 ,这…  相似文献   

8.
一、国际安全问题。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极对抗的格局不复存在,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形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各国都把提高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放在首位,把对话合作、争取和平发展作为安全的根本保障,这一切都给国际安全环境的改善和人类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现实状况告诉我们,世界和地区范围内还有许多不安定因素,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冷战思维和黩武主义在国际安全领域依然存…  相似文献   

9.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与地区秩序处于新旧交替之中,复杂性、不确定性与高风险性成为当今国际形势的阶段性主要特征。而发达国家经济困局严重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全球性社会政治抗争风潮迭起加剧各国治理难度,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新变化催生大国"竞合"博弈,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同步增长恶化国际安全环境,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复杂重组,这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征。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温和而曲折,"大选年"加剧国际政治经济敏感性,西方与新兴大国"竞合"关系更趋复杂,社会政治风潮可能向思想与意识形态领域扩散,亚太地缘战略格局重组磨合具有不确定性,各种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全球,国际形势动荡不定。  相似文献   

10.
二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时期,各国迅速崛起,其崛起的类型有:资源型、贸易科技立国型、依赖外援型、对外扩张型等。虽然世界各国经济起飞的模式很多,但有三个共同发展的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则是①必须把重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②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③必须坚持不结盟、不称霸的外交原则;④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同南亚地区的战略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应当从国家战略的全局去认识同南亚的战略关系,根据南亚战略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对南亚各国的政策;加强同南亚各国特别是南亚大国之间的政治信任、经贸往来甚至某些军事合作;努力争取在21世纪初同南亚国家建立一种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利于我西南方向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的指引下,坚持“和谐世界”新理念,2005年,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只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就,中国一定会对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除中日关系更加复杂外,大国关系相对平稳;全球主要热点特别是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仍在持续;恐怖主义活动还在全球蔓延;在经济领域,全球经济仍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东亚仍然是发展最快的地区.此外,2005年的国际形势还有4大特点一是一场关于如何看待和应对中国崛起的大辩论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二是自然灾害贯穿全年,可谓"天灾年";三是发展问题更加突显;四是和平、发展、合作正在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力量.展望2006年,国际形势的上述特点还会继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观察国际形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处处从全局出发,抓住根本、突出重点。冷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充分证明邓小平关于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大问题;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高科技蓬勃发展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等科学论断是完全“站得住的”。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对美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整体看,国际形势仍然是和平、缓和、稳定与可控的;从局部看,地区战争与局部冲突连绵不断、动荡不安,天下依然很不太平。  相似文献   

16.
张绍吉 《理论前沿》2007,495(6):30-31
“和谐世界”不仅是中国对理想世界的解释,也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在国际形势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伟大旗帜,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妥善应对各种挑战;中国不仅以“和谐世界”化解了“中国威胁论”,而且向世界全面阐释了“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关系虽不时经历风雨波折,但总体上还是不断向前发展,遍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中日两千年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这40年是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的40年。但是,随着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日关系也正在经历历史性的转型过渡,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政治互信不足,作为双方政治互信缺失在社会层面上的一种反映,两国国民友好感情不断下滑,这些问题值得双方高度重视。中日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两国各自的长远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日关系保持健康稳定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们要学习、传承老一辈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登高望远,求同存异,要努力增进政治互信,妥善处理敏感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稳定;要加强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两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弘扬友好传统,扩大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友好感情;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合作,拓展两国关系的发展空间。可以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会议认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全世界正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有可能出现一个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新时期。但同时还必须看到,导致局势动荡、紧张的各种因素并未消失,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即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仍将是影响今后国际形势进程的两个全球性战略问题。这一论断对于认识当代的历史潮流和我国新时期外交的根本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平凡的一年——1997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务虚会郭景芳1997年岁末,外交学院举办了1997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务虚会,来自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战略协会、国防大学、外交学院、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世界知识出版社等...  相似文献   

20.
2005年4月16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第二次全国理事会在外交学院召开,国务委员、学会会长唐家璇出席并发表讲话。唐家璇深刻阐述了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并对国际关系学会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唐家璇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交织,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始终存在。大国关系呈现新的互动态势,中东、中亚、东北亚局势正在发生或酝酿新的变化。世界经济中的一些突出矛盾进一步显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发展和变化相互影响,使国际形势更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