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有成 《前线》2009,(1):20-2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30年的经验,并对下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总结北京农村改革30年的经验,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情     
农村养老怎能被遗忘? 在农村.养老问题比城市更突出,如农村老年人仍相对贫困,许多农村地区,养老设施和老年社会服务都是空白。一些白发的养老机构因没有专业的设备,结果不断地出现问题。比城市空巢老人更严重的是,农村老人的子女很多都是远隔千里之外,一年两年才能回来一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在我国绝大多数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以后,今后1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一、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十六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农村基本政策,指出了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中国掀起了一次农村建设的高潮。这次农村建设以《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为指导纲领,以农村人民公社为组织形式,进行了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工具改革与农业机械化以及兴办农村工业等农村经济建设,还进行了包括大办公共食堂、托儿所、幸福院等福利设施,兴办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事业以及建设共产主义新村等农村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次建设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失误,最终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可以为21世纪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坤 《当代贵州》2012,(31):38-39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湄潭的农村改革试验促使农民增收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7年343元增加到2011年的5841元;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标准从2000年9.24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7.83万人。大娄山南有一颗耀眼明珠——湄潭,被誉为"黔北的小江南"。25年前,湄潭县农村改革"试验田"得以破壳、引人注目,且不断壮大,给探索中国农村改革增添了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6.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又连续九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薄弱环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有力推进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截至2011年9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267.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于2003年试点、推广以来,现已全面覆盖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据调查显示,农村存在一种现象:农民不敢消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农村集体经济政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集体经济认识的轨迹和创新,其政策理路在于: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同时,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改革初期,突破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以新的思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取向改革时期,以发展农业生产服务,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产业领域等多种政策措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逐步完善时期,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使农村集体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在新时代,重视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助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党对农村集体经济认识的轨迹和创新,对新时代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民职业化教育大有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志辉 《新长征》2009,(1):23-23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的30年,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农村改革与发展尤为显著。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取消农业税,从农村综合改革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无不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使农民、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喜人局面。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推进农民职业化是一个关键点,农村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发挥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天强  赵阳 《党课》2006,(10):57-59
吃“公家粮”、端“铁饭碗”是无数农村娃子的梦想,可有位本已脱离了农村生活的党员,却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农村工作。到底是什么让这位党员放下了优越的生活去受苦受累,并且一干就是十几年的呢?  相似文献   

11.
万丹 《学习月刊》2016,(4):36-37
自2007年国务院转发原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委《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来,环保工作逐步向农村延伸,目前已提升至战略层面。2012年来,我县陆续对全县148个村中的21个村进行了整治,同时对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大量调研。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山区县与平原地区相比,农村环境问题有较大不同,必须根据山区特点,方能取得较好的整治效果。一、县域农村环境问题的特点1、对生活污水、垃圾等生活污染,其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以来,六盘水在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开展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下简称“三变”)改革发展新模式。“三变”改革作为一项重大的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发源于基层,根植于实践,受到了中央和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目前,六盘水市正以“三变”改革引领农村综合改革,充分激活农村发展要素,将“三变”改革助推农村精准扶贫机制改革,推动六盘水市脱贫攻坚作为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秋洁 《实践》2009,(7):11-11
这一讲,我们同大家谈谈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阶段性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今天我们先谈前两个特征。一经过30年的农村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它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发  相似文献   

1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0,(1):61-62
<正>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出一个新信息:2010年中央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确定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一主题。新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此话题进行了全面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梳理四十年来的安徽农村改革,安徽农村改革遵循以下逻辑的和历史的演进路径:一是"大包干"创建了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巩固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三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四是农村"三变"改革完善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最后,依据安徽农村改革逻辑的和历史的演进路径,提出下一步安徽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来,农村改革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初步实现了农村体制转轨,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农村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并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三十年来的农村改革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农村发展环境。当前,农村形势总体来说是发展稳定的、积极向上的,但也要看到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复杂性。一是从农村生产来看,存在劳动力转移与发展生产劳动力弱化的问题,如果一旦有事会造成老百姓的趋众附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9,(3):58-59
2008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超出人们预期,但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也在不断显现,2009年可能成为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苦的一年。在此形势下,措施更强、力度更大,以“三农”为主题的第6个中央一号文件正式下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的农村经济改革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发展型的问题。本文认为农民主体地位问题、农民利益表达问题、农村经济体制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面临的几个主要深层次问题,并提出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提高农民经济组织化水平、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现实路径,希冀能够为农村的稳定发展提供某些启发性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