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一、竞业禁止的概念竞业禁止.有广狭二种含义。广义的意业禁止是指对于特定营业具有竞争的特定行为加以禁止。其被禁止的主体为不特定多数人,如商标法上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法上的专利权禁止地人使用。狭义的竞业禁止是指对于与特定营业具有特定关系的特定人的特定行为加以禁止。其被禁止的主体限于特定人.主要是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职员。狭义的竞业禁止,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划分。以不竞业义务发生原因为标准。可分为法定党业禁止和意定竞业禁止。法定竞业禁止指特定人不竞业义务依法律规定而发生;意定竞业禁止指不…  相似文献   

2.
对竞业禁止中几个问题的探讨□郭泽华竞业禁止的主体竞业禁止,又称竞业回避、竞业避让,是企业对职工采取的以保护其商业秘密为目的的一种法律保护措施。其目的是使本企业的职工在任职期间和离职后的一定时期内,不得与本企业进行业务竞争,特别是禁止职工离职后从事或创...  相似文献   

3.
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人才竞争经济,竞业现象因之出现。分析竞业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和竞业禁止之利弊是我们了解和合理规制竞业禁止的基础和前提;正确把握竞业禁止的原则是合理规制竞业禁止的关键环节;释解竞业禁止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缺陷为合理规制竞业禁止指明了方向。通过合理限制竞业禁止、构建诚信机制和强化ADR纠纷解决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司立法中竞业禁止规定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防止董事、经理损害公司利益,各国对董事、经理竞业行为大都予以禁止或限制。禁止或限制的范围,有的为其任职公司“营业范围内”的行为,如日本、我国台湾地区;有的为其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如我国、德国。①各国禁止或限制董事、经理自营及董事、经理为他人利益从事竞业,不少国家只规定了有条件的竞业禁止。考察我国公司立法,分析评价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制度,对于竞业禁止规定的法律适用具有重要意义。一、竞业与利益冲突交易的界定英美法系国家将董事、经理与公司的关系视为信托关系,公司董事、经理作为受托人须对公司负有忠诚…  相似文献   

5.
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人才竞争经济,竟业现象因之出现。分析竞业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和竞业禁止之利弊是我们了解和合理规制竞业禁止的基础和前提;正确把握竞业禁止的原则是合理规制竞业禁止的关键环节;释解竞业禁止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缺陷为合理规制竞业禁止指明了方向。通过合理限制竞业禁止、构建诚信机制和强化ADR纠纷解决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竞业禁止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对补偿金与竞业禁止务款有效性的关系、竞业禁止时间的合理限制及正确区分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界定,提出应完善中国的竞业禁止立法,最大程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竞业限制,又称竞业禁止,是指在一定期限和区域内,公司的经理、董事和其他雇员不得为自己或他人经营属于本公司业务范围之内的业务,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竞业限制分为在职竞业限制和离职竞业限制两种。在职竞业限制内容包括:(1)在职期间不得在竞争企业兼职;(2...  相似文献   

8.
公司董事的竞业禁止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竞业就是对特定营业有竞争性的活动。所谓竞业禁止,亦称同业禁止,即竞业行为的禁止,指特定地位的人不得实施与其所服务的营业具有竞争性质的行为。公司董事的竞业禁止义务,是指董事有义务不得从事与公司营业范围相同的业务或以其他方式与公司竞争。竞业禁止义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负有此项义务的主体是公司的董事、经理,不包括公司的监事;第二,公司的董事不得兼任其他同类业务事业的董事或经理;第三,董事不得为了自己的利益与任职公司的营业相竞争;第四,不得掠夺公司的商业机会。由于董事一般都有参与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9.
违反竞业禁止的民事责任包括雇员责任、董事责任和相关第三方责任等.只竞业禁止义务人实施了竞业行为,就构成对竞业禁止义务的违反.雇员承担的民事责任主是终止契约、支付违约金、停止侵害、损害赔偿;而董事违反竞业禁止的民事责任主是被行使归入权和损害赔偿.第三方只是恶意主动与雇员串通并损害原雇主的利益,就应追究第三方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之责任.  相似文献   

10.
董事负有竞业禁止义务.以<公司法>第149条的规定为准,董事竞业表现为董事谋取了公司的商业机会和从事了与公司同类的业务两大类型.公司业务边界是判断董事竞业的形式标尺,董事行为与公司利益存在冲突的可能性,才是判断董事竞业的实质准则.  相似文献   

11.
作为忠实义务的一部分,公司法规定了公司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竞业禁止义务;为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需要,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订立离职后竞业限制条款的规定,通过限制离职后劳动者的竞业行为来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由于公司法和劳动法立法目的有别,各自领域的竞业禁止规定亦存在不同。对两种不同法域的竞业禁止规定的厘清,有助于司法实践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正确地选择实体法和程序法,使之能够符合立法目的,有效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真正实现公司法与劳动法的不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竞业禁止相关问题的法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竞业禁止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对补偿金与竞业禁止条款有效性的关系、竞业禁止时间的合理限制及正确区分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界定,提出应完善中国的竞业禁止立法,最大程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论竞业限制     
李凝未 《法制与社会》2011,(20):107-109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明确竞业限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商业秘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分析并阐明竞业限制与竞业禁止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指出我国竞业限制法律规定的缺陷,进而结合案例提出竞业限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建议。其目的是促进人们对"竞业限制"的正确认识,在实践运用中,学习运用不同的法律取得更加公正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司法界的主流意见和某些地方出台的指导意见认定未约定经济补偿的竞业限制条款无效的做法值得商榷。对离职竞业禁止案例的系统化整理和分析表明,采取赋予雇员约定或法定的竞业补偿请求权的"有效说"之法律设计为妥,对此合同双方可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离职雇员享有符合法定标准的竞业补偿请求权,且补偿应符合"法定最低标准"并在综合考虑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下"不能不合理降低劳动者原有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雇员离职后的竞业禁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与劳动合同法时,我国对离职后竞业禁止协议的规制应当建立在正确的法益目标之上,即以保护商业秘密和维护正常竞争秩序为目的,通过合理适度的竞业限制,谋求雇主、雇员、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间人才竞争导致雇员“跳槽”而发生商业秘密侵权的案例屡见不鲜,商业秘密保护逐渐成为市场主体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商业秘密保护为视角,以此作为讨论我国现行的竞业禁止制度的前提,针对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立法的不足和具体内容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如对不竞业义务主体界定不明确,竞业禁止与劳动者劳动权存在冲突等,试从几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离职后竞业限制法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却也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权、生存权。要解决平等就业权与商业秘密保护之间的冲突,应遵循诚实信用、平等、合理原则,也应坚持基本生存权优先原则,利益平衡原则。目前,中国竞业禁止制度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导致了司法实践的裁判不一和混乱。本文提出了竞业纠纷实践中经常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并且试给出了相关的具体法律建议,以期能为我国竞业限制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黄芬 《行政法制》2005,(2):30-34
董事的竞业行为是指董事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或与相竞争的营业的行为.竞业行为对公司利益有造成危害的潜在可能性,因此受到各国公司法的规制.只是现代各国公司法不再倾向对竞业行为的绝对禁止,而是通过程序上的公正——董事的披露义务与公司机关的批准或追认来有条件允许竞业行为.我国公司法第61条规定了对竞业行为的禁止,该条立法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将结合国外立法、学说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朱军 《时代法学》2011,9(4):108-112
《劳动合同法》对离职竞业禁止经济补偿的合理确定未作规定,使得雇主约定不合理竞业补偿的普遍现象无法得到遏制,同时也不利于维持法律的稳定性和促进司法统一。我国可以借鉴德国法的相关制度解释和完善《劳动合同法》第23条,即明确合理的竞业补偿的计算基础及计算方法,并采取“双重标准”的制度设计以确保最终计算出的竞业补偿具有合理性,即以竞业补偿符合“法定最低标准”为原则,同时以其“不能不合理降低劳动者原有的生活水平”为补充。  相似文献   

20.
离职竞业限制是用来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手段,它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预防企业商业秘密遭到侵犯,但稍有不慎就有侵犯劳动者劳动权之嫌。今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对此作了规定。本文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从竞业禁止的适用前提、对象、范围和地域、时限以及经济补偿等几个方面对竞业禁止条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