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破解空壳村     
《云岭先锋》2017,(7):23-23
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一些地方集体经济收入缺乏稳定性,持续增收后劲乏力,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等问题,我省在2016年开展'基层党建推进年'和2017年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工作中,不断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使'空壳村'薄弱村'比例大幅下降,形成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集体经济强村。  相似文献   

2.
宣组 《支部生活》2005,(3):20-21
宣威市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紧迫工作,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和途径,着力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截止2004年底,全市集体经济收入过万元的村有46个(其中过百万元的1个、过10万元的6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80余万元。通过多渠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  相似文献   

3.
正克山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着力提高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因地制宜,挖掘资源性收入。做足"土地"文章,对低价超期发包的机动地进行重新梳理,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资产经营,拓展资产性收入。通过盘活村级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及流动资金,找准市场需求点,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多元创收,增加服务性收入。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本地具  相似文献   

4.
正兴城市积极探索抓基层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日趋壮大。自2017年以来,转化"空壳村"99个,全市237个村中有215个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总数的90.7%。突出党建引领,凝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兴城市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乡、村三级党组织联动,下好"一盘棋"、打好"组合拳":一是靠实责任。建立市委联席会议制度,制订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康平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整合资源、示范带动、健全机制等途径,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自身"造血"能力差等难题,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17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的行政村达67个,占总数的42%;超过50万元的行政村25个,基本消除了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加强领导,合力推进工作落实。县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铁岭县幅员面积2249平方公里,人口39万,下辖15个乡镇(场),216个行政村,573个基层党组织,党员18021名,其中农民党员11415名。2014年上半年,全县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已经达到了13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1.1%,全县村级集体收入总额2370.64万元。近年来,铁岭县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强化引导和扶持、拓宽增收渠道、加强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途径,推动强村富民。"四项措施"强保障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敏锐地意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刻不容缓,因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村党组织  相似文献   

7.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普洱市是典型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可谓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目前,全市993个村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717个,占72.2%。如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稳步发展、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资产总量的不断扩大、运行质量的逐渐提高已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历史重任,也是当前必须抓紧做好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东营市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巩固党的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来抓,启动内力,倾注外力,凝聚合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市1781个村中有集体经营性收入的达到78%,其中10万元以上的占18%。2012年底,全市村集体资产总额56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07亿元,村集体积累3.13亿元,当年实现收益2.04亿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西州做深做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抓党建促产业发展“一抓两促”工程,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要举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州297个村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占84.2%;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21个。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以来,龙井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工作,认真抓好抓实,济市村级集体经全得到较快发展。超前谋划,科学规划村集体经济发展蓝图。市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组织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即3年作为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周期,每年一小结,以逐年增递进的方式,按照各乡镇村级体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正昌图县三江口镇距昌图县城100多公里,是辽宁省最北端的乡镇。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镇党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按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要求,配班子、选干部、明思路、抓落实、见成效,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初步摆脱了困境。全镇12个行政村村级固定资产累计达3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有6个,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4个,基本自给自足的村有2个,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级实力增强。2014年9月,太平山村被中国生  相似文献   

12.
铁岭县幅员面积2249平方公里,人口39万,下辖15个乡镇(场),216个行政村,573个基层党组织,党员18021名,其中农民党员11415名。2014年上半年,全县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已经达到了13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1.1%,全县村级集体收入总额2370.64万元。近年来,铁岭县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强化引导和扶持、拓宽增收渠道、加强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途径,推动强村富民。"四项措施"强保障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各地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农村经济主体的村级集体经济也得到了一定发展,村级集体收入有了增加。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稳定村级集体经济已成为广大农村面临的严峻的问题。 经过对地处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河镇三十二个村的调查,目前村级集体经济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石阡县积极探索实施"100%的村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0%的贫困户链接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0%的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100%的贫困户有稳定的脱贫致富门路"机制,逐步实现村强民富。石阡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集众智众策众谋,以民心党建为依托,积极探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四个100%"机制,即100%的村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0%的贫困户链接集体  相似文献   

15.
陈正邦 《唯实》2013,(7):10-11
做好"三农"工作,村级是基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级集体经济不发展,村级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吸引力就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推动富民强村的重要保障,是增强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昌图县三江口镇距昌图县城100多公里,是辽宁省最北端的乡镇。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镇党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按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要求,配班子、选干部、明思路、抓落实、见成效,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初步摆脱了困境。全镇12个行政村村级固定资产累计达3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有6个,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4个,基本自给自足的村有2个,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级实力增强。  相似文献   

17.
切实抓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村级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农村经济指示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农村当前实际,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入手,以切实抓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最近,廊坊市委、市政府组织500多名干部,历时百余天,对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较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加深了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针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令人担忧1995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为7.8亿元,村级集体资产总值达到33.69亿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鄂州市东沟镇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全镇村级集体  相似文献   

20.
正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习近平近年来,康平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促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党建为"引擎",通过整合资源、示范带动、健全机制等途径,基本消除了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