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当代西方文化思潮主流思想及其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岩 《理论探讨》2006,(4):48-50
当前,文化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各国都在加紧对文化战略的研究。由西方中心论走向非西方文化觉醒,由文化冲突走向文化共生,由霸权主义文化走向多元文化,由消费文化走向民族文化,由战争文化走向和平文化,将是当今西方主流文化思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唐代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唐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高峰。也是各民族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的时代。在盛唐文化的宏阔气象中,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承载着中西交流使命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也包括通往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通往朝鲜半岛、日本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都实现了空前的畅  相似文献   

3.
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年代。在这年代里,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话,继“五、四”运动之后,再次在中国大地掀起高潮。伴随西方文化而入的西方政治思潮,在中国经济和政治的改革浪潮中,正拍击着中国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并逐渐改变着中国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一艰难的跨越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全面改革的序幕,从此,中国跨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这个时代为自己确立了两大目标:民主和现代化,即政治上的民主和经济上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反差很大、幅度很广的跨越: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极“左”的专制走向民主;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走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传统走向现代化。无疑,这是一个艰难的跨越。80年代的大学生正处于这种跨越之中。  相似文献   

4.
<正>党内优秀政治文化内容丰富,但本质上是由先锋队政党性质决定的,究其理论渊源,不外有三: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锋队理论;二是中国古典德性政治哲学;三是毛泽东的革命政治伦理。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锋队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锋队理论诞生于德国思想传统与俄罗斯知识分子传统并不是偶然的,因为这两个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中具有很深的未来主义与救世主义的情怀。西方政治文化有一个古今之变,马基雅维利、霍  相似文献   

5.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从文化角度分析和批判西方的殖民主义,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贡献。然而其理论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侧重文化分析,未揭示文化殖民现象的经济根源;二是囿于民族视野,未看到抵抗文化殖民的阶级力量;三是依赖话语反抗,未提出抵抗文化殖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靳萱 《民主》2003,(12)
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我们56个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普通百姓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更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多元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许多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已逐渐萎缩,大量的民族艺术项目和技艺正走向消亡。为了避免重蹈西方工业革命使欧洲文化艺术严重受损的覆辙,调查、抢救、保护、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已迫在眉睫,为此,民进中央于11月17日—18日首次召开民进民族文化保护研讨会。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倾情打造社会主义大文化的急切呼唤声声入耳,深深的文化情怀令人为之动容。保留民族走过的痕迹一个物种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但民族文化不能像断线的风筝,随风而逝,这已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于洪 《学理论》2013,(10):56-60
北京位于南北走向的太行山与东西走向的军都山交汇处,其下与华北大平原结合,是重要的南北交通枢纽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这一区域同时也是多民族交汇、互动、冲突、融合的地带。历史上,这里曾是山戎、匈奴、鲜卑、奚、靺鞨、室韦、高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经营和活动的区域,使得形形色色的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森林游猎文化融合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统一的中华文化。民族互动促进并完成了以中原华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它不仅滋养了不同民族的共存、赢得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还维系了民族团结、国家独立与统一,是推进民族进步、发展与繁荣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中国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一、传统与现代的纠葛在思考中国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时,方法论原则的确至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唯物辩证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引。在唯物辨证法看来,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作为过程向前发展的,都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一个扬弃的过程。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继承,同样不是例外。中国人有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在这一点上,比起其他民族来,我们要幸运得多。然而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人所面临的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双重夹迫下的痛苦选择。在这里,人们对传统的眷恋、对民族前途的关心和对异质文化的抵御,本能地交织在一起,使…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来,日本青年文化具有显著的混合型文化特质。一方面它有着很强的政治文化色彩,另一方面,享乐主义意识又逐渐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日益成为其文化主流景观。前者与发展中国家青年文化极其类似,后者则反映出日本作为工业发达国家所特有的社会现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青年文化现象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不平衡的现实的必然结果。70年代以后,日本青年文化逐步与整个西方青年文化的大势合流,政治文化色彩减弱,但由于文化定势的惯性作用,仍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因之,日本青年文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于分析东方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正负效应或许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取得永续发展,作为提升国魂、民魂的文化自信应摆在突出位置,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指引着这个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文化自信这个强有力的支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这个大背景下,文化自信之所以能作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的基础,这与它背后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不可割裂的。它们作为文化自信的基石,无论从内容还是时代价值上,都彰显着其独特魅力,是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当代西方有关族群权利与国家建构争论为中心,分析了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的局限。认为当代西方的这种政治思潮是建立在"分"的文化基础上的。尽管在实现民族合而共存上,这一思潮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依然以形式或制度上的共存为主。本文认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存不仅需要制度上的建设,还需要发展一种内在的相互信任关系,这是民族共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羁縻制与少数民族政治行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创造璀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羁縻制就是这种制度文化中的一个亮点。羁縻制不仅是千百年来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实现制度认同和社会整合的传统民族政策。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羁縻制的产生构成了皇权统治下少数民族政治行政制度的二元结构;羁縻制是少数民族传统政治行政制度多元结构的历史产物;羁縻制走向衰亡和实现新旧体制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进程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经济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同时,反映到政治和文化层面,霸权主义使不同文化产生矛盾和冲突,进而危害着人类文明的缔造。人类文化精神的形成取决于各个民族的全球文明意识,取决于关系到全球化中的主要矛盾和冲突的化解。针对西方文化霸权,中国必须建设一种立足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的先进文化,并与人类文化精神走向具有高度一致,以促进全球化的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化有过三次成功的交流。第一次是中国古代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结合 ,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第二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结合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次是马克思主义、西方市场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结合 ,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中国社会伴随着中外文化的成功交流不断走向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文化整合不仅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呼唤。作为新的文化体系的形成过程,文化整合的内容从微观来说至少包括结构、功能和样式重组等三个方面,从宏观来看应该包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个体文化与类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等三个层面的整合。经济全球化语境下文化整合必须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具体说来,应遵循开放性、民族性和秩序性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16.
王致宁  许婕 《学理论》2011,(13):291-292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人才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和谐,进而推动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凸显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当前社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标准化进行分析,标准化体制僵化了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严重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与模式上的创新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功利化、世俗化思想倾向的渗透直接导致预科生爱国情感淡漠,崇尚西方文化与价值体系;西方"民族分裂主义"的影响将直接民族团结国家稳定,致使少数民族预科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一幅波澜起伏的画卷。这幅画卷反映出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由渗透走向侵略,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百多年间,在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道路上,就印有无数中国留学生的足迹。从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开始,一批接一批的中国学生,从沉睡、蒙昧的古老土地上,走向美国,走向西欧,走向日本,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沐浴西方民主风雨,探索救国图强之路。可以说,没有近现代的留学运动,就没有近现代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近现  相似文献   

18.
对于民族的概念和分类,多年来在国内外民族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在选篇文章中,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研究的体会,对民族概念问题上存在的分歧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三种不同的用法:一、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最初是指资产阶级民族而言,后又包括社会主义民族;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从部落发展而成的民族,是指文化民族和文明民族而言的,包括奴隶社会民族、封建社会民族和资产阶级民族;三、把民族分为文化民族和自然民族两类,并把民族学研究的对象限制在自然民族或原始民族的范畴,这是资产阶级民族学家的习惯用法。作者认为,民族学研究中所说的民族。即:一、氏族。二、部落, 三、部族,四、资产阶级民族,五、社会主义民族.  相似文献   

19.
"民族国家"概念是东西方学界流行的一个界定现代国家性质的概念。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西方学界一直存在着混乱和分歧。有的把民族国家界定为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有的则把它界定为主权国家。这种混乱主要是由"民族"这个概念的混乱引起的。民族概念在西方各国的历史演化中形成了两种理解,一种是政治上的(主权人民),另一种是种族-文化上的,后者在非西方国家得到更多的传播和流行。这种混乱和分歧实际上是由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问题造成的,因而,民族和民族国家概念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局限性。其历史性说明了它存在的某种合理性;其局限性表现在,一是不能正确反映和认识复杂的世界现实,二是容易给政治实践带来危害。民族国家观念及其背后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是导致多民族国家民族分裂和民族仇杀的重要思想根源,也是西方一些国家民族分离运动的重要诱因。正确的出路是跳出西方"民族国家"的话语窠臼,把"民族国家"概念放到它应该放的适当位置,然后用新的概念去认识和表述不同的国家形式,并用新的国家理念去指导不同国家的现代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20.
赖勇军 《各界》2007,(6):19-20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治理国家、社会的理论原则,可以从理论形态、制度层面和运作层面对其进行诠释。法治作为一种历史新文明,其首创于西方,是西方民族献给世界文明的一颗硕大法律成果。该文从理论形态上通过西方法治理论及其大众法律文化两方面对西方法治作一概述,以资我国依法治国及构建和谐的大众法律文化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