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君子与小人的定性,并无一个统一不变的标准。同为某君,你可以认为其是君子,我却认其为小人,君子有品格,小人有劣迹。而标准的模糊和道德价值的不堪重负又使得“君子”约束力急剧下降和“小人”心态的急速膨胀,以至于官场上、商道中、人海里君子式的“清者自清”之风难撼小人形成的“同流合污”之势。所以,当物欲横流、鱼龙混杂的时候,要辨清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委实是一件难事。君子与小人的难辨,还在于君子与小人之外,有着“伪君子”这个似是而非浑水摸鱼的第三者。君子与小人,与生俱来,而伪君子,当属孔圣人造君子运动中被偷换概念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3):41-41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相似文献   

3.
贞观君臣在隋末大乱造成的废墟上,拨乱反正,终使国富民安,天下归心,史称“贞观之治”。贞观君臣为政重视正上梁,作表率,以便天下行效。唐太宗登基不久,就指出:“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也。”太宗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发现,权位一高,就会有各种势力以各种形式腐蚀攻击,“或以勇力,或以辨口,或以谄谀,或以奸诈,辐凑攻之,各求以售”,因此,君主、大臣在拒抗腐蚀方面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贞观六年,魏征告诉太宗选官用人的重要:“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太宗表示要选用“才德…  相似文献   

4.
(二)制度机制设定及管理上对审判权力欠缺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而不能维护道德底线,是引发法官职业风险的重要内在原因。 在欧洲中世纪神明裁判时期,法官被认为不是人而是神,因此就不会受人的自然局限,也就无需外在或内在的约束。其实,法官也食五谷杂粮,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不可能修练成仙不食人间烟火。苟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从人的本性来说。君子靠自律,小人靠桎梏,而实际上君子有时也需要桎梏的。  相似文献   

5.
李敏 《中国审判》2011,(2):49-51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胜过文才,就会显得粗俗野蛮;文才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质朴和文才配合适当,这才是一个君子。记者想到王轶的时候,脑中闪现的就是孔子的这句话。认识青年法学家王轶,是从他的课堂开始的;讲台上没有一页讲稿,一堂90分钟的民法课却在他的口中行云流水般地讲下来了,其间不但没有任何阻滞,甚至连一点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也没有。  相似文献   

6.
张文珍在2004年12月6日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较早的记载见于《国语·郑语》。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史伯相同的是晏子,他也是用举例来说理,而晏子的针对性更强,就是君主的治国理政如何才能更合理更科学。君臣之间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和谐的状态。这一思想被孔子归纳提升为衡量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相似文献   

7.
商无信不赢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的前人总结出许许多多诚信的格言。如“人之所助者,信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巧诈不如拙诚”;“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等等。至于人际交往中讲诚信的动人故事,也是不胜枚举,著名的有“尾生抱柱”和“范张鸡黍”等。  相似文献   

8.
佚名 《政府法制》2012,(9):25-25
前段时间,官方用“失足妇女”来形容从事色情行业的女性,让人感觉好像失足是因为一不小心误入歧途的意思。其实失足在古代并不是这个意思。失足出自《札记》:“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法治》2012,(15):1-1
“为官避事平生耻”、敢于坚持原则、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是为政之德的基本要求、对领导干部来说,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在群众眼中是最重要的形象,不讲原则、不负责任在群众眼中是最可憎的行为。要看到,不得罪歪风邪气,就必定得罪公道正气;不得罪少数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就可能得罪大多数奉公守法的人。我们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使自己成为得罪组织和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10.
莫清年 《政府法制》2012,(12):27-27
“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勿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相似文献   

11.
一、讲团结,做到与人为善 讲团结.必须自觉做到与人为善。孟子有“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就是说君子的最高德行是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与人为善。每位干警都要有容人容事的胸襟,有互谅互让的气度,有闻过则喜的雅量,坚持在大事上讲党性、讲原则,在小事上讲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不嫁人与不做官洪家宁孔子曰:“吾始于人也,闻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闻其言而观其行!”这大概是老夫子的经验之谈。看来这位孔圣人当初也上过那些言行不一,惯于用假话、空话、大话蒙骗人者的当,才有如此感叹。一个人说的话能否使人相信,尤其是一个领导干部,讲...  相似文献   

13.
交友之道     
西方有谚云:看一个人如何,只需看看他周围的朋友是怎样的人即可。实际上早在几千年的中国,孔子便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孔子将能给自己带来积极效应的朋友定义为“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即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相反则有“损者三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更应该多交些好朋友,远离那些小人。  相似文献   

14.
一鹤  京华 《法庭内外》2007,(3):14-19
在讲述张恩照的故事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叫“勿忘在莒”。 这个成语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次齐桓公和宰相管仲、大夫鲍叔牙、宁戚四人—起喝酒,喝到高兴时,齐桓公对鲍叔牙说:“为什么不给我祝酒?”鲍叔牙听了,就双手捧着杯站起来说:“希望您不要忘记流亡在莒国的时候;希望管仲不要忘记在鲁国成为阶下囚的日子;希望宁戚不要忘记在齐都城外放牛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4):48-48
有这么一则寓言: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可谓风景在别处。  相似文献   

16.
江西湖口县王向东问:我因夫妻关系不好,以自己名义在银行存入一年定期存款1500元。后存单被妻拿走,我为避免其取走款,即到银行办理了挂失手续。存款期满时我前去取款,工作人员告诉我已被我妻凭原存单和我的身份证支取。经交涉,银行答复说存单没有遗失,不应挂失;即使挂失有效,但在有人出示原存单及我的身份证时,银行仍可付款;如我诉诸法院,也不会获得法律支持,因为我妻是该存款的共有人,有权取得该款;访问:银行的答复有道理吗?答:定期存款存单表明的是一种储蓄法律关系。依记名存单,记名人享有到期向银行请求给付本息的权…  相似文献   

17.
2004年2月6日清晨6点30分,著名的网络论坛——天涯社区登出了一篇名为《远君子近小人》的帖子,帖子的作者自称“赔我钱”。君不见,本周掀起滔天巨浪的都是些什么股,是那些曾经暴跌的、被股评家评级为垃圾的股票。可恰恰是它们让人有一种神仙的感觉。本人在1月4日以7.48元买入“桂林旅游”,之后在2月3日被我以8.93元卖出,我每天都按涨停板挂卖单,可随后的两天又是两个涨停板,让我后悔不已。抓住了不敢拿住,原因就是我脑子中的“近君子”思想作怪。再看看绩优股本周连小浪花都没有掀起。为什么?只能用“远君子近小人”来解释。“君子”虽不害…  相似文献   

18.
秦铁 《法治纵横》2011,(10):45-47
总有些叔叔阿姨在底下跟我讲:“你爸爸是好人,很有学问,你长大要学你爸爸,他为人很正直,从来不搞什么阴谋诡计。光明磊落,而且能上能下,服从党的需要,为党做了很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刘世凯 《政府法制》2014,(20):29-29
贞观六年十二月的某天,唐太宗“龙心大悦”,亲自审讯了390名死囚,并允诺他们各自回家,约定秋后回来就死.秋后,囚犯们果真纷纷归狱.据说太宗有感于囚犯的“诚实”,悉数将其释放.按照历朝的正统说法,自然又得称颂一番:“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罪大恶极,确实是小人了,但是等到了浩荡的皇恩一降,就可以使他们以光速变为君子了.这是因为啊,皇恩一向都是深入人心的,并可以瞬间改变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还要讲“慎独”林博斌“慎独”一词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莫观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做人之道理是时时刻刻不能背弃的,……(如果有不好的念头或行为)尽管很隐蔽,但没有不表现出来的;尽管很细微,但也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