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是一支素质高、潜力大、富有生机与满活力的新生力量。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侨力资源,是侨务部门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新华侨华人应是我们海外侨务工作中的重要对象。本文认为做好新华侨华人的路径主要有:支持新华侨华人在海外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推动海外和谐侨社的构建与完善;增强新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和祖(籍)国的认同感;鼓励新华侨华人为翻开两岸关系新页做贡献,充分发挥新华侨华人在民间外交和民间关系中的作用。总之,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侨务”战略,借助社会力量,聚合侨力资源,切实加强对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社团新力量的工作,培育侨力新资源。  相似文献   

2.
韦谦 《八桂侨刊》2003,(2):17-19
一、对外开放是广西加快发展的第一选择;二、华侨华人是广西对外开放的资源宝库;三、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余彬 《八桂侨刊》2013,(3):51-57
津巴布韦华人朱惠琼生活史个案分析采用了一种局内人视角的传记法研究。生活史研究的“TEST”基本结构包括:运用时间轴线和经历分期研究生命史;运用事件集合和生活要素的基本逻辑研究生活史;运用历史一社会结构限制条件研究社会史;运用认识结构的经历一感知与叙事一反思双重层次分析法研究思想史。其中,海外华侨华人在生活史基本结构每一维度上存在一种族群认同的自我证明程序。通过海外华侨华人个体生活史资料的积累性过程可以形成海外华侨华人国别史研究初级资源的一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广西作为全国重点侨乡,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众多,至今却没有一所华侨博物馆。近年来,关于建立华侨博物馆的呼声日益高涨。通过走访和调研并就目前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首先可以抢救、收藏和保护华侨文物,为广西侨乡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库;其次可以通过展示华侨历史文物,彰显华侨华人与归侨侨眷爱国爱乡的历史功绩,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海内外文化的交流;此外还可以向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和广大民众宣传党和国家的侨务方针和政策法规,激励侨众为广西的建设发展献策献力,对今后进一步做好侨务工作,扩大广西在海外的影响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联系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华侨华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联系范围和规模有所扩大,主要通过侨汇、捐资、投资等方式与中国大陆发生经济联系;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不少爱国华侨华人还是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其中主要有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以各种形式资助抗美援朝战争、投资兴办企业、侨汇、捐助文教、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以发展贸易和增加投资的形式,更加积极影响到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大陆经济对华侨华人经济的影响会迅速扩大,因而会出现双方向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晓芳 《世纪行》2009,(1):34-34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华侨华人3000多万人,掌握高新技术的专业人士60余万人,其中湖北籍的约6万人,占总数的十分之一。是湖北省进行经济社会建设和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不可忽视的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宝贵资源,是促进我国发展的独特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如何适应形势变化,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华侨华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海外统战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设华侨华人信息专业网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加入WTO后,人们的生产、生活、科研的节奏加快,“个性化”信息需求不断增强,追求专业性与服务深度的专业网站发展壮大起来。它不求“大而全”,而是力求做到在一个特定领域内信息的全面和内容的深入,从横向的大信息分类转向信息的专业化和信息的深度加工。从这个意义上看,建设一个以“资源共享、高效服务”为宗旨的、集各类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资源和高效服务为一体的、功能强大的华侨华人信息专业网站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回顾妈祖信仰在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传播的情况,分析了妈祖信仰在华侨华人谋求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一)增进华侨团结;(二)创办公益慈善事业;(三)寄托对祖籍国的思念。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逐渐成为中国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对推动中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本文拟从创新创业的维度出发,探讨海外侨务资源的深层次变化,并对海外华侨华人来华创新创业的现状与主要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和改进侨务资源利用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为今后进一步涵养和拓展侨务资源、积极推动我国的创新创业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被誉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维系华人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组织形式.浙江籍华侨华人号召力强,在各时期表现优异,但是在发展传承过程中,浙江籍华侨华人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换届竞选不规范、年轻成员比例不高等问题.为解决现有问题,浙江籍华侨华人应朝着华侨华人运行合法化、华侨华人建设规范化、华侨华人负责人年轻化、华侨华人评估体系化等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2.
华侨博物馆作为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专门机构,其兴建主体、捐赠主体、展陈内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华侨博物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文化认同及中华文化认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方法,它通过具有地域特点的藏品和展览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乡土文化认同构建提供了基础和途径。基于这些优势,华侨博物馆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认同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先从延续性、族群性、特殊性、多样性和国际性方面,分析华侨华人问题研究课程所涉内容的特点,然后介绍国内一些大学开设华侨华人问题研究课程的历史与现状,最后从学生特征、现实性和教学方法三方面总结如何讲授华侨华人问题研究课程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由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主办的“当代海外华人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15日至18日在暨南大学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本次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会议主题有三个:华侨华人学科发展研究;当代海外华人与居住国民族关系;90年代以来海外华文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口述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民族志与田野调查密切相关。口述民族志以报道人叙述为依据,通过报道人细致地过往回忆,将华侨华人迁徙历程、日常生活、社会事件进行历史还原,与过往的历史形成比对,或可达到“口述翻案”的效果。文章基于在斯里兰卡的田野调查,以“现场感”所要求的“人”“时”“景”为三大要素进行提前准备,访谈人的问题提纲围绕个人与家族生命史、时间与空间为两大维度进行提问,继而通过“厘字辈”“画系谱”和“写文化”,反思华侨华人研究中民族志方法与实践,以盼能为华侨华人研究提供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华侨华人人数众多,历史悠久,社团林立,在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中起过重要作用,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研究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也是研究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一个缩影。 本文利用现有资料,从历史和现状的角度出发,对19世纪以来,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的形成、发展变化、社团类型、功能作用及今后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考察,说明新加坡的华侨华人社团组织是一种文化意识和经济意识非常浓厚的团体,它同华侨华人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华人社团既有浓厚的中华文华的烙印,又有鲜明新加坡化的色彩,它们是参加新加坡经济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华侨博物馆具有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的职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华侨文化的重要机构。本文分析了华侨博物馆在侨务文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华侨博物馆在华侨文化建设、人文交流、社会文化发展及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尽管几十年以来,中外学术界对泰国华侨华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学术界对泰国华侨华人研究仍然存在着被忽视和研究不够深人的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本文试图对目前中外学界对泰国华侨华人研究的历史进行简要的回顾,并对之进行一些粗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华侨华人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国内发表的专著论文不胜枚举,但研究华侨华人妇女问题的成果却非常有限,尤其缺乏研究专著。范若兰博士的新作《移民、性别与华人社会: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以下简称《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的出版,对华侨华人妇女研究的贡献,不言而喻。《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是国内研究华侨华人妇女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华侨华人妇女研究上的空白。以往研究中对作为华侨华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华侨华人妇女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传统的历史研究大多数从男性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是“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凡是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能看到侨刊乡讯”。的确,中华民族历代都有一些人走出神州大地,迁徙到世界各地。目前,分布于海外的华侨、华人已达Z000多万人。自so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华侨回国探亲、旅游、投资,海外华侨、华人的整体经济实力也得到大幅度的增强。在许多国家,华侨、华人已由昔日“默默的”少数群体变成为引人注目的和活跃的族群。相比之下,侨刊乡讯却较少被人注意,似乎是不登大雅之堂。然而事实上,它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