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14):8-8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有关中国大国地位的讨论蔚为风潮。然而,世界上公认的大国,需要国内外一致的认可——真正的大国会考虑人民的感受,倾听人民的声音;一个受国际社会尊重的大国必然是一个能够善待自己人民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世界大国需从做地区大国开始 一场奥运,似乎让中国的大国地位呼之欲出。但从客观物质力量而言,中国仍只是一个区域性大国。而任何一个世界性大国的产生,都是从做地区大国开始的,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进程也将不能摆脱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1,(7):8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有关中国大国地位的讨论蔚为风潮。然而,世界上公认的大国,需要国内外一致的认可——真正的大国会考虑人民的感受,倾听人民的声音;一个受国际社会尊重的大国必然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5)
每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等作为支撑,也必须实现心态从地区到全球、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因此,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大国,就必须克服思想上的障碍,具备大国心态。从当前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思想障碍出发,探讨如何构建大国心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之后,大家都希望中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回顾历史上九个曾经辉煌过的大国历史,思考中国该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大国崛起的历史过程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王报换 《民主》2008,(6):44-44
对中华民族来说,2008年是一个不寻常的特殊年份。2008年,中国将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彰显五千年中华文明之精髓和正在崛起中的中国大国地位。2008年,又是中华民族面临种种空前严峻考验之年,半年之内不仅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南方特大雪灾,而且又发生了建国以来特大地震灾难。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国力不断增强,如何将大国的综合实力转化为大国的外交能力,这就关系到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是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内涵深刻,体系丰富,特征鲜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使命凝聚着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精髓。"和合文化"构成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根基与渊源;"合作共赢"是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命运共同体"是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及历史使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探索与历史上崛起大国根本不同的新理念、新道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从大国崛起的历程和轨迹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先进文化,谁就能走在世界的前列,谁就可能成为世界性强国。 大国崛起的文化条件,以下四个方面,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人口规模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巨大的人口规模使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拥有显著的大国优势,也遭遇了许多风险挑战。人口规模巨大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现代化道路,促成了中国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规划。改革开放后,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区域竞赛”机制等大国优势的释放,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新发展阶段,在巨大的人口规模基础上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利用好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为核心的大国新优势,构建大国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于国际层面的形象表达或集中性的形象表达是,让中国成为能够担负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基于美国对外关系历史的启示.从宏观或政治哲学层面来看,合适政治组织模式的选择、强大经济体的形成、意识形态“防火墙”的构筑,以及政治精英外交思维的成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然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人们亦须同时警惕大国的帝国化问题、社会权力结构的僵化问题,以及战略收缩的无序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先奎 《党政论坛》2012,(12):24-25
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在中国与周边以及亚洲大国之间挑拨离间、分化瓦解,给中国周边外交以及亚洲大国外交构成了严重挑战。中国周边外交迫切需要从运筹全局的高度,进行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调整,其中一条就是把印尼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战略环节,即把印尼作为中国周边外交和亚洲大国外交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12.
陈向阳 《求知》2013,(12):29-32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加快重组,大国关系复杂多变,西方大国之间、新兴大国之间、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都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嬗变,中国的位置更加关键、处境更加敏感。一、国际战略格局进入"新一超多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五年来,国际格局多极化进入历史新阶段,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团结稳定的国内环境,也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对营造和平国际环境以便顺利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时代背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大意义、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四个方面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之后,大家都希望中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回顾历史上九个曾经辉煌过的大国历史,思考中国该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大国崛起的历史过程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让中国重新审视管理财富的能力。在过去30年中,中国对外金融发展具有三个划时代意义的变化:其一,中国从一个外汇短缺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其二,中国从一个吸引外资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  相似文献   

16.
王小鲁 《党政论坛》2013,(22):12-12
介绍新思路。王毅在美期间会见的各国代表团来自五湖四海,这与中国外交“以大国为首要、周边为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布局保持一致,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积极主动风格。通过向各国官员全面阐释中国外交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17.
罗斯福身有残疾,如何能领导美国这样一个世界级大国进行二战这样的复杂战争?答案是依赖他的谋士及谋士们的“金点子”。  相似文献   

18.
任晓 《理论视野》2013,(12):59-63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近年来提出并强调的一个对外关系新概念,并已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这一新概念主要是在思考和处理对美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1,(10):24-24
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称:在海啸破坏福岛的铀反应堆并摧毁公众对核能的信念前几周,中国透露它正推出一项竞争性技术,建设一种更安全、更清洁、最终也更便宜的以钍为基础的反应堆。这一事件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除了一些对钍有浓厚兴趣的人——但它可能标志着能源政策的战略领导地位正从缺乏生气、安于现状的西方转向一个愿意打破成规的崛起的技术大国。  相似文献   

20.
王磊 《求知》2010,(7):29-30
<正>现在,中国的GDP位居世界第四位,世界制造大国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但无品牌的中国产品,展示给世界的只能是硬件的坚实,却不是软件繁荣,当西方国家抱怨贸易赤字的时候,我们应自省的则是"品牌赤字"。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