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巩固农村政权的骨干,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不找群众”、“群众也不找干部”的“两不找”现象。不少农村基层干部上班无事可干,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闲得发慌,有的甚至长时间外出,平时找不到人影,到发工资时才能见上一面。目前,农村干部真的不需要找群众、群众也不需要找干部吗?  相似文献   

2.
公仆就要仆从于人民,对于领导干部来讲,解决“四风问题”,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回归“公仆”本色。怎么做到公仆本色的回归,让群众满意呢?我们不断强化“百姓至上”理念,践行群众路线,制定实施了系列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措施,创新开展了公开征集、交办“群众最不满意十件事”等活动,实行工作由“群众提出、群众交办、群众监督、群众评判”制度,初步形成了群众批评监督党委、政府工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君明 《民主》2009,(12):52-52
湖北省安陆市向群众发放“民情订单卡”,群众可根据需求向干部“下单”.干部“签单”承诺,问题解决后再由当事人签字“消单”。活动自今年3月开展以来,全市共接到群众“订单”800多份。“消单”650份,其余的正在办理中(2009年8月19日《湖北日报》)。  相似文献   

4.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应在尊重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疏导群众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四要”和“四不要”。  相似文献   

5.
李树起 《求知》2013,(9):7-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们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近年来。我们宁河县委在全县大力推行“五家”做法.即: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反映问题的书信当“家书”,把群众的期待当“家计”.把人民的事业当“家业”。教育全体党员干部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积极为群众谋事、想事、做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一个称职的领导者,既要具备很好的“唱功”,善于宣传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奔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又要有很好的“做功”,以身作则,犯抓落实,带领群众一步一步地实现既定的目标,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我认为仅有此两功还不够,领导者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听劝”。“听”好是“唱”好和“做”好的前提和基础。“听”在领导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科学决策的基础。领导者的重要职夭之一,就是拿主意,作决策。而能否作出正确的决策,很关键的一条就是看领导者能否深入群众之中,倾听群众的意见。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9,(11):47-47
朱铁志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是否“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由谁来评价?当然首先是由群众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由谁来评价?当然也是群众。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绩”、“政绩”由谁来评价?还是群众。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山东宣传文化系统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了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为主题的“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陈雷 《求知》2014,(12):33-3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要交给群众评判。”深刻阐明了依靠人民群众管党治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湖南省浏阳市高度重视门户网站——浏阳网的建设和使用,大力实施“网络问政”,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推动了群众工作深入开展,促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如今“官”字在群众的眼里变得不可亲近了,形象也不那么好了。“他们当官的捞足了,养肥了,真正为群众着想的能有几个”?当然,这不能责怪群众,是干部队伍中某些人吃、拿、卡、索、占等以权谋私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难怪群众对“官”员们另眼相看。其实,据《汉书》记载,“五帝宫天下”时的官,是掌秤的。“机者,钵、两、斤、钩、石屯,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秤看准星,。X儿要公平。所谓“官犹公屯”:官府叫“公门”,官车叫“公车”,法庭叫“公堂”,衙投叫“公差”,还有“公务”、“公文”等等。不知什么时候起,“官…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各地各部门都在开展形式多样的下基层活动。应该说,大多数领导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身体力行,走村串户,摸实情,给群众办实事,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赞扬。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干部到基层去喜欢摆官架子,即使下到基层,也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脚上不沾一点泥星,看的是“形象工程”,做的是“表面文章”。群众戏称他们为“领带西装、皮鞋锃亮、头发油光、一口官腔”,对于这样的干部,群众不但不愿意接触,甚至于见了他们躲着走。因此笔者以为,干部要多些“泥土味”,力戒“官僚气”。党员干部身上要多点“泥土味”,关键在于四点。  相似文献   

13.
乡镇领导班子是党在基层工作的“前沿指挥部”,是贯彻党在基层各项方针、政策的“终端”,也是服务群众、直面基层社会的“末梢”。乡镇领导班子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在很大程度上,群众是通过乡镇领导班子的作为来判断党的作为,通过乡镇领导干部的形象来认识党员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时下,有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已经不再是“鱼水关系”了,而是“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一些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当,有的干部作风漂浮,不切实际,不能入乡随俗,与群众谈话夸夸其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很少能讲到群众的心坎上;有的干部到了基层,前呼后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颐指气使,吆五喝六,  相似文献   

15.
“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村官”虽然不大,却拥有广泛的权力,管理村的公共事务,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权。应当肯定,绝大多数“村官”是好的,他们常年工作在艰苦的一线,服务群众,任劳任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教育、管理和监督的缺失,多年来“村官”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内伤”。“村官”的腐败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发生在社会生活相对贫困的人群中间,不仅直接伤害群众的感情,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16.
“以民声为令”,这是一位优秀干部常说的一句话,他准确地“抓”住了党员干部的工作准则,说得何等好啊!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有什么呼声、心声,党员干部不仅要主动深入下去,竖起耳朵听、开动脑筋算,还要将把握的“声音”,当着是人民的“命令”,雷厉风行、顽强不懈、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使群众憎恨的“去”之,想往的“得”之,何愁人民群众不喜,党和干部的威信不高,我们的事业不旺?!“民以食为天,王者以民为天”,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社会要前进,力量在群众。愿广大党员干…  相似文献   

17.
所谓“论心”,是指以诚相见,心心相印。现在,有的干部也想和群众交朋友,可就是没有“论心’的雅量。他们也偶到群众中走走看看,可那是“前呼后拥”;他们也偶尔“雪中送炭”,可那是逢年过节的点缀。长期养成的正襟危坐的惯性,使自己放不下架子,找不到与群众的共同语言。其实,“论心”,贵在知心,重在诚心。患难之时,正是考验交友是否“心诚”的最佳时期。在企业揭不开锅、职工发不出工资时,在农民温饱有障时,在群众体痛生病时.“人民公仆”的出现,无疑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们的领导同志,要善于“危难之处显身手”,多交…  相似文献   

18.
“为民作主”是指各级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坚持从群众实际出发,尊重和保障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其核心价值是为人民服务。“让民作主”是指在事关群众利益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发扬民主,依法保证群众按自己的意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核心价值是人民当家作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的执政方式应由“替民作主”向“为民作主”转变,且与“让民作主”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把获得群众拥护、国家治理有效,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于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话语创新,是对西方政治学“合法性”“有效性”概念的扬弃。通过民主新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真民主,实行真监督,党获得群众拥护;通过自我革命,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国家治理有效,党获得群众拥护,跳出历史周期率。  相似文献   

20.
陈思炳 《党政论坛》2010,(13):60-6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做到“三真”,是对全党同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在工作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