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10,(1):26-26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家庭还包制1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一年沸腾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奇特的少数民族春节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人民欢庆新春佳节的喜庆日子。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博大,民族众多,在一些边远民族地区,他们过春节的日期有着独特的计时方法,颇为有趣。独龙族──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山贡山独龙族自治县的独龙族群众,他们将每年11月至...  相似文献   

3.
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  相似文献   

4.
春节,俗称“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热闹、庆祝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 洛阳民间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之说。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起,便时不时可听到鞭炮声,春节的味道愈来愈浓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老百姓认为灶王爷(俗称老灶爷)是一家之主,掌全家祸福,每年在这一天上天之前一定要清点所在人家的人数,有几个人回来时就会带回几份福禄,所以在外工作的人一般都要在该日之前回家祭灶,并且照例要烙“祭灶饼”、吃“糊嘴麻糖”,以图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祭灶时要鸣放鞭炮,并将旧…  相似文献   

5.
曾奇 《中国保安》2000,(2):41-41
窗花新春佳节时 ,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 ,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 ,故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 ,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 ,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 ,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  相似文献   

6.
说春节习俗     
说春节习俗□辛夷“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去沽酒,三十贴门神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是黄河流域流传的年事歌谣。农历新年,古代叫“元旦”、“元日”,俗称过年。年的起源与农业生产相关。...  相似文献   

7.
最早的春节最早在夏朝,《腊祭》中记述:“传说在腊月里,人们杀猪祭祀上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还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又唱又跳。”这便是春节的雏形。又据《尔雅》中云:“夏日岁,商日祀,周日年,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亦是关于春节的记述。  相似文献   

8.
《传承》2006,(2):19-23
☆贴门神、春联☆贴年画、窗花☆吃年饭☆守岁☆压岁钱☆放爆竹☆拜年☆舞龙舞狮☆迎神接福☆庙会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  相似文献   

9.
每逢佳节倍思亲,台湾同胞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与福建省仅一水之隔的祖国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均与中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  相似文献   

10.
農曆元旦,是我國各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因為這時正值春季的開始,所以稱作春節。人口最多的漢族人民過春節,不論南方、北方,風俗習慣相差不多。而五十多個少數民族人民過春節,却有許多饒有風趣的習俗。共度‘友好節’不少民族過春節,有一些显示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習俗。佤族人在大年初一總要相互拜年祝賀,特別要向寨子裏的長者祝贺。拜年時賓主互贈芭蕉、糯米,表示團結和睦。白族人在除夕清晨相互祝福、贈送禮物後,各自回家杀猪過年。所有殺猪的人家需拿出一些猪肉放在一起,煮熟後全村每人一份。未殺猪的人除  相似文献   

11.
春节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节日,春节习俗的主要内容比较相近,都是喜庆丰收,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幸福、万事如意,还包括一些祭祖、祭神的活动。但又各有特色,丰富多样,展现着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天涯共此时──海外华人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许多传统习俗可谓根深蒂固,一些海外华人、华侨,虽远离祖国,但每逢春节到来,仍以各种方式共庆佳节。美国的华人过春节别有一番情。年初一,美国朋友只要与熟悉的美籍华人或在美国生活多年的...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春节 过年时荡秋千为纳西族所喜爱。不过,立秋千时要由当年结婚的新郎去立,结秋千绳则是新娘的事。傈僳族春节 泸水县的傈僳族,春节期间喜欢在温泉举行赛诗会,俗称:“澡塘会”,兰坪县和泸水县的傈僳族都远道赶来参赛,先洗澡后赛诗。诗会连续七天七夜,有唱古代民歌的,也有唱新民歌的。壮族春节 壮族与汉族一样,过的是农历新年。除夕夜,壮家人做好次日一天用的米饭,叫“压年饭”,希望来年丰收。过年包的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有的地方还举办“歌墟”,附近壮族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对唱山歌。拉祜族春节 在沧源县拉祜族的村寨,春…  相似文献   

14.
<正>居住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妇女均有染齿习俗。她们认为染齿很美,只有染齿,牙齿才好,才不会被虫蛀,才不会过早脱落。染齿,可分为染料染齿和嚼食槟榔染齿两种。染料染齿前夕,需要预先吃一些酸性水果,或者用酸汁涂抹一遍牙齿,让牙齿有"酸酥"之感时,再点燃一束松明,让松脂滴在瓦片或者木片上,再将黑烟熏集其上,刮其染齿。边熏烟,边刮染,连染数日,直至  相似文献   

15.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既连接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又寄托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其中所包含着的民族情结、亲情关怀和人文色彩,不但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在中国,过春节,不单汉族过,少数民族也过。云南26个民族,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民族都喜欢在腊月30至正月15期间过迎春节。节日期间的年夜饭是过年的重头戏,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也不同,真可谓五彩缤纷。云南建水县、石屏县一带的彝族和汉族一起过春节。每年腊月24日,彝族同胞便进入了过年的准备阶段,一家男女老少都为过年的事而忙碌,男人们忙着备年货、杀年猪,女…  相似文献   

16.
春节作为一项传统的风俗活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春节习俗正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在都市显得尤为突出。昆明春节习俗在继承传统年俗、保留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时,在年前准备、过年习俗、社区活动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并且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与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7.
古代少数民族的饮酒方式、习俗,多相聚群众,粗犷、豪爽,包括咂酒,转转酒、青稞酒、“曼加”酒,瓜箪酒、黑糊酒、交杯酒、肝胆酒、苦酒等。这些饮酒方式、习俗具有集体性、朴野性、豪爽性、团结性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是人生的终结,面对死亡,人们既感到恐惧,感到对死去亲人的怀念,又充满对新生的希望。于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上就形成了一套为消除恐惧、寄托哀思,同时又寄希望于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新生,活着的人更加兴旺的礼仪习俗。本文根据对少数民族丧葬礼仪习俗的调查资...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过年有很多传统习俗,期间每天要干些什么都有着清晰的规定,所谓的年味,也都是从一个个习俗中散发出来的。春节虽然是指农历一年的第一天,但习惯上人们的过年活动往往进入腊月就已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并馈送亲友。《东京梦华录》卷十明确记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祭灶,送灶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习俗研究之法律意义初探陈治国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关系,并由此而产生的家庭,形成一定社会的组织细胞。家庭离不开婚姻,社会离不开家庭,千千万万的婚姻家庭支撑起一个社会,给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并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