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义会议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新世纪回顾遵义会议及其伟大功绩,给我们以下启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坚持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的原则,坚持既防右更要防“左”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2.
陈晓阳 《党史文苑》2005,3(6):23-24
遵义会议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新世纪回顾遵义会议及其伟大功绩,给我们以下启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坚持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的原则,坚持既防右更要防"左"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翻开红军长征史料可以发现,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后的一段时间里,红军是一边走一边频繁地开会。周恩来同志曾经回忆说,进入湘桂黔交界处,中央一路开会争论,从老山界开始,争论更激烈。惨烈的湘  相似文献   

4.
正"1935年1月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现在我们看到的会议室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相似文献   

5.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得益于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条件。其中的人和就是发扬了以民主团结为核心的一系列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红军长征途经遵义时举行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陈云作为与会的政治局委员,坚决支持毛泽东等人的正确主张,为实现党的历史转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十分关键的事件。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绝处逢生。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对于党和红军的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长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精神动力,锻造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突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80年前,在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为纠正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错误,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拨正了革命的航向,从而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基础。遵义会议在我们党历史上所以具  相似文献   

9.
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危如累卵的紧要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5,(5):18-20
<正>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确立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战略战术,使党领导红军完成了具有伟大意义的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形成的革命传统、孕育的宝贵精神,始终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1.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遵义会议前后,周恩来苦撑危局,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积极筹备遵义会议的召开,在遵义会议上极力推举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会后,又坚决维护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为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曙 《党史博采》2014,(5):20-23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时年31岁的邓小平,以中央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担任会议记录,成为这一“具有伟大转折意义“会议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般认为,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起  相似文献   

15.
<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革命战争和自身组织关键问题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日趋成熟的领导集体和决策核心由此初步形成。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已被庄严写入党的两个历史决议,永载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册。杰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这次会议的历史功绩和宝贵经验,对于今天我们正在昂首阔步进行的新长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立志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探寻革命发展道路,出色地领导了工人…  相似文献   

18.
徐静 《党建》2021,(2):30-32,2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征程、经历的百年跌宕、取得的百年辉煌、不变的百年初心,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永载史册,这就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彻底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并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重要标志,实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我认为,对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