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1995,(2)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是周世钊《过许昌》的奉和之作1950年9月下旬,时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的周世钊应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途经许昌时即兴作了一首五言律诗《过许昌》:“野史问曹操,秋风过许昌,荒城临旷野,断碣卧斜阳。满市烟香溢,连畦豆叶长。人民新...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7,(1)
正1953至1959年,我在许昌专区许昌公安分局任副局长和局长期间,曾两次给毛主席做警卫,亲见毛主席的风采。第一次是在1953年。那是12月初的一个大雪天,许昌专署公安处打来电话,中央领导要路过许昌火车站,准备停留半小时,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好保卫工作。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体代表们介绍自己的“老朋友”,只有一次。那是在中共九大全体会议上,被介绍的是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纪登奎。纪登奎何以被毛泽东称为“老朋友”呢?说来话长。毛泽东在许昌发现了纪登奎先说说毛泽东的许昌情结。许昌小城位于河南中部,古为州治。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由洛阳迎往许昌,使这里成为汉朝的京城,被时人称为许都。曹操在这里建功立业,威镇四方,成为历史名人。说起曹操,就不能不提到许昌。毛泽东对曹操的武功文治很是佩服,自然而然就对许昌多了几分关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路…  相似文献   

4.
正我不是诗人,几乎没有发表过诗,但不是没有写过诗。人们说青春就是诗。我的青春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当然有过澎湃的心潮,美妙的憧憬,海阔天空的幻想,激剧的灵魂搏斗……那都是诗。不同的是,那个时代更多的是铁和血的诗。1944年正月初二,约在凌晨3时,宁晋县大队从邸良庄出发,在肃杀的冷风中悄然行进。忽地阵云四合,下起雪来。不一刻,天地浑茫,大地皆白。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发现纪登奎是个人才 一、敢讲真话 纪登奎坐在专列上,向毛泽东汇报许昌地区的基本概况后,着重汇报了土改、治理淮河、抗美援朝、农业生产和互助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特别介绍了许昌地区如何以宣传工作为龙头,带动各项工作开展的经验,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毛泽东对许昌地委的工  相似文献   

6.
在美丽富饶的中原大地上,因“魏昌于许”而闻名遐迩的汉魏古都许昌,闪烁着一颗璀灿的明珠——许昌市电业局。该局属国有大二型企业,现主业上岗职工477名,主要担负对许昌5县(市)1区及京广电气化铁路许昌至漯河段的供电任务。全局拥有220KV 变电站3座、110KV 变电站10座、35KV变电站1座,送电线路640Km。2002年售电量  相似文献   

7.
现年46岁的河南省许昌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国华,当年出任县长时仅33岁,出任县委书记时不过35岁。当他面对检察官讯问时,曾不止一次骄傲地说:“当年我是全省最年轻的县委书记。”很多曾经与他共过事的人对他的评价是:有魄力,年轻有为。  相似文献   

8.
《党史纵览》2010,(6):54-54
1951年春,毛泽东乘专列由北京沿京广铁路南下视察,途经河南许昌时,停车听取许昌地区领导人的工作汇报,他着重想了解县、市一级党的建设和宣传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毛泽东喜爱“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据曾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图书管理小组工作过的张贻玖的统计,毛泽东圈画过的唐诗约600首,其中“三李”诗约占三分之一(200首)。  相似文献   

10.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笔者收集整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与许昌的各种珍贵资料,特别是他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对许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的种种批示。这些都是留给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凭吊魏汉故都遗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涉足许昌这片热土。1918年8月,为了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毛泽东偕同新民学会会员罗学瓒、李维汉、罗章龙等20多人,从长沙前往北京。途中行至漯河车站,因河水漫溢,火车停开,滞留一天。次日,行至临颍县石桥车站,前面线路仍未修复,毛泽东一行只得步行来到许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不朽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既写过风趣诙谐的诗篇,也写过庄重严肃的诗章,他是河南省扶沟县人.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谜语诗:  相似文献   

12.
付松 《当代贵州》2014,(17):26-26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诞生过诗人的地方,注定不甘寂寞,注定彰显魅力。绥阳,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乡有诗方为诗乡,诗有乡始具诗魂",著名诗人贺敬之寄予的厚望,成了今天以诗歌为代表的绥阳文化的深刻注解。自隋大业七年(611)置县以来,勤劳善良的绥阳人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谱写了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千秋华章。  相似文献   

13.
冯玉祥将军虽然出身行伍却喜欢文墨。他的诗通俗易懂并自成一体,人称“丘八诗”,故冯玉祥便自称为“丘八诗人”。当年驻防徐州时,曾写过一首《植树诗》名噪一时:“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相似文献   

14.
长征是毛主席最精彩的一盘棋,最动人的一首诗。四渡赤水和腊子口战役,是这盘棋上最鲜活的棋子;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是这首诗的不朽话题。金沙江畔的英雄、大渡河的勇士,揭开了这盘棋胜利的晨曦;遵义会议和三军会师,给这首诗铸就了两座丰碑。没有毛主席,历史就没有最精彩的这盘棋;没有长征,历史就少了最动人的这首诗。这首诗,这盘棋,是新长征胜利的历史奠基。毛主席和长征@张耀宗  相似文献   

15.
于明宏 《新长征》2006,(7):64-64
眼下,写诗的人少了,用诗写故事的人就更为罕见。而能以诗的语言和形式写出1000多个故事则颇有点开文学创作先河的味道。以往,看过邢万生写过的许多书,眼前这套《天下故事诗写成》则更加让人爱不释手。品读之后,感慨良多,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人类社会不懈的理想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因此,在构建和谐许昌的进程中,我们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奋力推进许昌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冯亦同 《世纪风采》2007,(2):23-24,25,26
“远看一条索,近看鸭池河,敌人拼命堵,老子硬要过。要过,要过,这就过!李觉送行蛮不错,你在对面站岗哨,我在这里洗个脚。”——陈靖:《过乌江》 这是1935年2月红军长征路上强渡乌江天险时,一个年仅十七岁的红小鬼创作的一首宣传鼓动诗。该诗曾经传遍军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诗里提到的“鸭池河”系乌江上游的别称,为红军“送行”的李觉是国民党军纵队司令。豪迈的诗句生动地表现了长征英雄们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辛辣地嘲笑了敌人“围追堵截”的失败。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播放的纪录片《长征文学风采录》中,还介绍过这个不朽的经典之作和它的创作者——已故著名军旅诗人、小说和电影《金沙江畔》的作者,解放后曾任华北特种兵部队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委的陈靖将军。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48年就听说过胡志明主席的汉文很好,但对于他还会写一手好的汉文诗,那是到了中国解放以后才知道。50年代初,《人民日报》刊登的一扁通讯,引了他在1950年9月越南军队准备发起边界战役时写的一首汉文诗《登山)。这是我首次读到他的汉文诗。此后,由于工作上的关东,有机会看到胡志明更多的汉文诗。根据已知的,胡志明用汉文写的诗共有100多首,收集在《狱中日记》和《胡志明汉文诗》两本诗集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是声名赫赫的元戎。“经纶外,诗词余事”,他也能诗。现在所能读到的他最早的诗作是早年在云南用杜甫《秋兴八首》韵吟成的咏菊篇,颇能显出戎马诗人的本色。陈毅说过,总司令的诗有总司令的本色。郭沫若是开一代诗风的文豪,也是有过投笔从戎的革命春秋的斗土,周恩来称赞他“是革命的诗人,同时,又是革命的战士”。郭沫若和朱德的诗交持续了40年,贯穿着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因此,这种诗交不但带有个人的情谊的色彩,更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郭沫若和朱德结识于1926年10月,时值北伐高潮。次年3月末,郭沫若…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许昌讲话纪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7年3月5日晚7点半,中共许昌地委的会议室内坐满了许昌中等学校的师生代表,他们焦急地等着听一个不知是什么内容的重要报告。8点整,在地委书记赵天锡的陪同下,刘少奇和王光美健步来到了会场。与会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当他们意识到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