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标  孙勇彬 《求索》2013,(10):170-172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的黑人文学随着社会和政治生活变化,这种变化与黑人民族觉醒与抗争的政治斗争相伴而行,也与黑人作家和民众对自我身份认同和对人性认知的逐步深入直接相关。美国黑人作家独特的生存方式使美国黑人文学呈现出一种和美国文学既相象又不同的“混杂性”特征与“双重声音”。黑人文学文本通过反映主流文化霸权下黑人的生存状态,同时对文化身份的寻找、定义与建构打破了传统僵化的、白人主流文化框定的族群文化身份,代之以流动的、差异的、主体的黑人生存体验,给主流文化带来了创新式变革。  相似文献   

2.
嘻哈文化源于美国底层黑人街头文化,是美国当代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青年文化的今天,嘻哈文化作为反抗主流社会的歧视和隔离,表达黑人青年真实生活状态和自我认同的载体,对黑人青年,尤其是对他们的语言有着巨大影响,使黑人青年的语言体现出创新、简洁、自由的风格特点,给黑人青年语言打上了独特的嘻哈烙印。  相似文献   

3.
赵昌汉  甘莉 《求索》2014,(2):129-132
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表现了生活在以白人种族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迷惘。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生理特征的认同,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美国黑人文学正是这种社会和文化内涵的承载体,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揭示了黑人长期被迫面对的种族歧视和文化身份危机,也记载和推动了黑人文化身份意识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反过来,黑人文化身份意识的增强也促进了黑人文学的发展。从黑人文化身份意识的发展路程可以看到,通过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来加强文化身份认同及建构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孟庆娟  王军 《前沿》2014,(1):186-187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书写主要是建立在对白人主流文学的解构以及对黑人女性文学传统建构的基础上,黑人女性主义经历了由边缘迈向主流的辉煌时期。在种族、阶级、性别以及历史与文化压迫下的黑人女性,从自身生活经历和感受出发,开始了对身份价值和社会认同感的追寻。伴随黑人女性的不断努力和耕耘,黑人女性的整体领域内的思想得到解放,促成了美国文学的发展,并为美国文学领域的进步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5.
一、黑人的文化与经济对美国的黑人青年和他们的文化的任何思索,都必须看到生活在当代美国的非洲裔美国人的广泛背景。黑人文化本身是在反对贫穷和种族歧视中产生的。应当看到,在总的社会阶级关系中,特别是在种族比较上,黑人青年存在着失业率高和违法犯罪率高的状况。黑人的社会阶级关系,由于种族的缘故而被扭曲了。根据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业资本家为了不断积累利润,需要制造出可以随意处置的劳动力,这就是需要有一支劳动力后备军。他们是按照供需法则产生反应的边缘的剩余人口的组  相似文献   

6.
欧内斯特·盖恩斯是美国当代文坛著名的黑人作家,曾荣获多项国内外大奖,其作品主要以家乡路易斯安那州的乡村生活为背景,描绘了美国南方黑人民族百年来的生活境遇和发展,不同种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致力于塑造鲜明生动丰满的黑人形象,打破了白人主流文化中的刻板印象,表现了黑人民众为反抗白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追求独立、自主、尊严而付出的努力,说明了时代的进步,预示了黑白种族关系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7.
骆洪 《思想战线》2003,29(6):70-74
文学文本拓宽了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视野。美国黑人小说《无形人》(又译《看不见的人》)再现了黑人与白人两个文化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美国白人种族中心主义给黑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不得不采取种种极端的应对策略和手段。良性的跨文化互动必须坚持平等对话原则,反对种族中心主义。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对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扈启亮 《求索》2013,(11):269-269,167
作为非洲最古老的一个黑人共和国,利比里亚是非洲大陆非常独特的国家。利比里亚是由美国遣返自由黑人在19世纪2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的。一百多年来,利比里亚同美国有着长期特殊的联系,利比里亚的作家们更多关注的是在以美国文化为首的西方文化上百年的侵蚀与同化下,如何通过文学创作复兴利比里亚民族文化,拜·T.穆尔就是他们中的先锋人物。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男性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为读者建构了一个白人文化侵蚀下的黑人世界。她笔下的男性人物在黑白文化的夹缝中或沉沦或错位或窒息或探寻,她刻画的黑人男性在既是美国人同时是黑人的双重文化冲击下自我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丰国林 《前沿》2010,(12):153-156
托尼·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都是现代著名的黑人女权主义作家,一生都在为黑人女性的自我追寻而写作,作为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们站在边缘人的立场,关注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的痛苦,用自己的作品开启了美国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本文综合这两位女作家的几部主要作品,对女性自我意识进行了多层次解读。指出建立在白人价值观念之上的分裂的自我,是造成黑人女性否定自我、迷失自我的原因;而建立在反叛社会价值观念之上的叛逆的自我、建立在黑人文化历史传统之上的完整的自我、建立在姐妹情谊之上的群体的自我、建立在争取女性话语权之上的知性的自我才是黑人女性积极走向成功、开创美好生活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的文化认同及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评述美国黑人对非洲文化和美国文化认同的历史沿革 ,认为美国黑人对两种文化的认同一直是矛盾和不定的。他们有时认同其中一种 ,有时认同两者 ,且其内部也常常观点不一。美国黑人的文化认同矛盾与其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密切相关 ,其根本原因是黑人及其文化长期被美国社会歧视和排斥 ,这一矛盾至今仍困扰着他们 ,影响今后黑人民权斗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于贺巾  王莹莹 《前沿》2014,(9):236-237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反传统、怀疑一切的西方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后现代语境下的黑人女性戏剧在语言、取材以及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黑人女性剧作家通过对美国黑人文化的深刻反思,展示了美国黑人族群的独特性,激起了美国女性正视种族歧视并追求身份认同的勇气。  相似文献   

13.
周英丽 《前沿》2010,(1):198-200
奥古斯特.威尔逊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主要的剧作家之一。黑人混子是他的戏剧中一类典型人物。在白人掌权者眼中一无是处的不法混混,在黑人社区内又有无赖和英雄之分。后者,如《两列火车跑》中的斯特林和《赫德列王二世》中的金.赫德列,为坚持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们代表了更高境界的正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受压迫被掠夺者的尊严、以及对黑人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李嵘剑  孟庆娟 《前沿》2013,(22):159-160
20世纪的黑人女性文学经历了三次高潮.在此期间,对于黑人女性的身份解读是其主要的创作主题.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以种族、性别、阶级及历史与文化压迫等为视角,对黑人女性文学批评及黑人女性身份进行了剖析,进一步论证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及第三世界文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最蓝的眼睛>是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在该部作品中,她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而对她来说,食物承栽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是文化的化身.小说中通过"糖、牛奶和冰淇淋"等食物意象的描写,莫里森想告诉黑人民族,他们真正的内在营养是黑人文化本身,而不是白人文化.  相似文献   

16.
赵纪萍 《青年论坛》2009,(6):130-132
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经历了黑人文化复兴的全过程,而且是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她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的创作中融入了诸多的黑人民俗文化因素以及极富特色的黑人英语,在文化层面上体现了黑人文学的独特审美观点,使作品充满了艺术的灵动之感;而且小说在关注主人公珍妮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着力渲染黑人文化所引发的民族自信心,并由此指出黑人文化是黑人民众的根,是黑人重获自信、进行自我身份重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文化认同的历程——以《桑尼的布鲁士》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丽 《求索》2007,(1):192-194
文化认同问题曾长期是美国黑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小说《桑尼的布鲁士》,通过对叙述者“我”的心理变化的描述。巧妙而深刻地揭示了一部分黑人的文化认同的历程。“我”曾长期以“他者”的心态对待黑人及其遭遇,与真实的黑人世界格格不入。后来经过各种事件的触动,特别是在桑尼的音乐的感召下,“我”最终融入了黑人生活,完成了对本族文化的认同,从“他者”变成了“我们”中的一员。这一文化认同过程不仅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黑人的精神经历,也包含了鲍德温对黑人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美利坚民族是从十七世纪开始,以1776年独立战争为契机,经过十九世纪的“西进运动”与南北战争,由英吉利、西欧大陆、北欧和亚洲的移民,非洲黑人,土著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为主体而形成的,它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和多元文化掺杂的人们共同体。美国的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决定了美利坚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主要特征,它们是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有可供我们比较研究,参考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张静静  谭惠娟 《求索》2014,(5):173-177
对黑人女性的关注渗透在美国黑人学者杜波依斯的生活与创作中,这几乎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刻度,将其与同时代的诸多美国黑人学者区分开来。作为一个意义丰富的索引,黑人女性在其生活与创作中的位置也折射出杜波依斯整体的政治文化思想与审美维度。通过提炼杜波依斯的经历与作品,分析其创作与现实的微妙脱位,展示其黑人女性观的萌蘖与发展、内涵与内在矛盾,为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杜波依斯的整体思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徐伯黎 《当代广西》2014,(18):61-61
正亚伯拉罕·林肯签署了《解放奴隶宣言》,把黑人从残酷的奴隶制中解救出来。但鲜为人知的是,林肯一直致力于将黑人移出美国。这是林肯辉煌一生中不能被抹去的污点。把黑人送回非洲去"把黑人送回非洲老家",是美国人想解决黑人问题的主流思想。1816年,美国殖民协会成立,开始大规模地送走自由黑人。利比里亚就是美国殖民协会的重要成功实践。1847年7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