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名大会》近期正在热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主持人鲁健这句开场白很多人耳熟能详。邯郸、余杭、峨眉山……节目中出现过的一些地名的来历、含义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地名文化"发烧友"们更是翻箱倒柜查阅古籍,探寻地名背后尘封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樊文  刘涛 《中国民政》2020,(2):17-18
2019年11月16日,首次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开播。节目以"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为主旨,以地名为载体,以人为锚点,全面展现了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生动呈现出地名背后蕴含的寻根文化、孝亲理念、安宁向往、奋斗精神,有效激发了全民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文化为主线,从地理、历史、语言、民俗等方面,全方位展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渊源和社会发展变迁。节目播出后,在全国掀起一股"地名文化"旋风,为增强地名文化建设活力、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各级民政部门是地名文化建设的职能机关,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樊文 《中国民政》2020,(2):28-29
《中国地名大会》无疑是2019年岁末最火的一档电视节目。这档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的节目一开播就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给全社会带来了一股地名文化的热潮,引领全社会聚焦"中国地名"、聚力"地名文化"。节目的播出犹如一股清新的暖流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天,燃起了全社会对中华大地的热爱,激发了全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中华民族升腾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地名大会》播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它在许多时候也是人的"名片"。当主持人自豪地称自己是"某地之人",更多的潜台词是——我身上有某种与"某地"相关的优秀品质。这种以地名代表人之品质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成长。《中国地名大会》不但展现了地名蕴含的文化,也展现了地名蕴含的文化地理特色。  相似文献   

6.
林辰 《中国民政》2020,(2):24-25
地名,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地名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中国地名大会》可谓一大创举,是新时代地名工作的优秀载体和平台,是地名工作的最佳宣传方式之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于新时代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巩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华林甫 《人民论坛》2022,(5):120-122
历史地名文化是“四史”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历史地名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旧城改造中历史地名破坏严重、不合理的地名更名,以及“县”作为政区通名面临消失的风险等方面。做好历史地名文化保护,可以从优化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逐步开展地名整理,并赋予旧名新生,同时各级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推动全民参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普天之下,莫不需名。"伴随着铿锵的语音与前卫的舞美,《中国地名大会》的宣传片打响了首期开播的战鼓。对于参加了这一季地名文化知识竞赛的我来说,如同在当时录制时一样,既兴奋、又紧张。地名,无处不在,它可以出现在长征路线图上,可以出现在列车时刻表里,可以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也可以是植根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湾古港。人的生活不能没有地名,人类社会无法离开地名。可以说,"地名"这两个字既能下夯土埃,又可上跃扶摇。以此作为节目的主题,既有开创的新意,又有辟新的诚意。  相似文献   

9.
夷陵、琅琊、姑苏……这些小说里的风水宝地,就位于中华热土;醉翁亭、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这些出现在文人墨客诗词中的亭台楼阁,只闻其名便令人神往;左权县、尚志县、张自忠路……这些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地方,承载了多少厚重的红色记忆。2019年11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首档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在央视首播。节目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和参与性,迅速吸引了万千观众的目光,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的文化共鸣和情感共振。  相似文献   

10.
许启大  刘连安 《中国民政》2012,(2):17-19,26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地名单一罗马化是世界各国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为推进世界地名标准化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在我国地名拼写问题上"英语化"等思潮抬头的情况,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紧紧把握发展方向?本期特刊发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许启大、中国地名研究所译写室主任刘连安《推动我国地名单一罗马化保护文化多样性》一文,希望能对推进中国地名单一罗马化进程有所启发,使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地名信息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有效媒介,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20,(2):F0003-F000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讲好黄河地名故事,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地名文化,宣传我国在黄河生态治理和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就,中国地名学会继2017年推出《中国地名文化走进联合国》大型画册被联合国总部收藏之后,再次邀请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参与《黄河地名文化走进联合国》摄影作品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有多种英文译本,不同的译者对书中地名、人名以及绰号的处理差异很大。通过比较沙博理和杰克逊的译本发现,两名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人名、地名的翻译存在着一些问题;绰号的翻译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译,造成译文的变形,其原因在于译者对原文和中国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3.
杨红  吴振国 《学习与实践》2012,(11):135-140
地名是语言的一部分。地名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可以说某一地区的地名见证了该地区社会发展的历程。武汉乃九省通衢之地,其地名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武汉地名涵盖了汉派文化、楚文化、山水文化、历史文化等多维度的特征。汉风楚韵是武汉地名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文化底色。通过对武汉地名文化的多维度考察,了解地名命名的规律,能够对武汉都市化进程中新地名的命名和地名更名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CCTV-4每周六19:00档首播CCTV-1每周日22:30档重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首档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中国地名大会》第一期已于11月16日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首播。作为一档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的节目,《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为载体,以人为锚点,勾勒中国文化地图,以人文情怀为环扣牵紧人与地,以地名知识为纽带牵紧人与文化,生动展现了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聚焦地名背后蕴含的寻根文化、孝亲理念、安宁向往、奋斗精神,引导大众在"知来路"中"明去路",激发全民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二○一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宁政办发[2015]4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及《江苏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地名的文化生态分析——以岭南部分地名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彬 《学习与实践》2006,(8):145-150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具有既可悟、又可视的特点,体现着自然、社会的双重性,进而使得地名学成为边缘或交叉学科。作为语言景观的地名,是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地名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能折射出地理环境的特征,反映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人类对地理环境特征的认识。此外,它也反映出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关系,体现着文化生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卢秀芬 《中国民政》2011,(11):60-60
浙江省仙居县民政局四项举措力推地名命名工作规范化。一是依据法制化。严格依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规、规章。二是程序规范化。地名命名程序严谨规范,先由建设单位或有关部门提出命名申请,填写命名申请表,说明命名理由,再由辖区的乡、镇(街道)提出初审意见,然后报民政局审核,最后报县政府审批。三是命名前置化。国土、规划、民政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从源头上实现地名标准化,各部门在审核、审批的过程中把好第一关,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28日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制定2008年1月19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文化传承需要,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9.
武汉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山水园林城市.我们从武汉三镇地名的历史沿革中可以寻找到它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山水园林城的印迹.武汉三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其地名充分体现了三镇不同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15,(5):48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具有极其丰富的地名文化资源和浓厚的地名文化特色。江苏省南京市地名主管部门始终坚持"地名讲文化"的理念,坚持地名文化保护特色,多年来在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名文化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求真务实、实践创新、保护弘扬,努力将"南京老地名"打造成古都历史文化的"金钉子"。以制定地名政策法规为基础,地名文化建设成体系。完备、规范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工作提升的制度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