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翼 《长白学刊》2014,(3):113-118
从我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来看,传统社会救助制度与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诸多不同。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制度虽然实现了综合救助与专项救助相结合、长期救助与短期临时救助相结合,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努力方向,包括实施积极的救助,树立救助过程中的公民权利观念,科学确定救助对象和水平,提高救助的专业性,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等。  相似文献   

2.
正一、制定背景印发《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规范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构建完善"定位准确、制度规范、权责清晰"的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体系、推动我市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2014年,南京市栖霞区着力构建社会救助综合体系,倾力打造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强势推进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实施,广泛开展"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全区社会救助综合水平明显提高。一、完善救助政策,构建社会救助综合体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困难  相似文献   

4.
叶慧  张伟 《今日浙江》2013,(6):40-41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项托底性的制度安排,200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将其纳入社会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大社保体系。10年间,我省社会救助体系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司法、临时救助等专项救(援)助为支撑,以社会慈善和社会互助帮扶为补充,实现了由传统分散临时救济,向法制化的整体性制度安排转变。在这转变过程中,我省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逐步规范,通过科学、高效的  相似文献   

5.
正按照会议安排,现就重庆市贯彻落实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意见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完善"四类救助",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完善基本生活救助。抓住"扩面、提标"两个重点,对重残人员、重病患者实行"单人户"纳入低保,全面推行低保渐退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居民消费水平、物价变动情况"双联动"机制;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力争到2022年实现城乡统一。二是完善专项社会救助。针对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健全医疗、  相似文献   

6.
<正>「背景」近年来,江苏省泗阳县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专项救助为主体、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并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应急响应、摆渡转介、补充兜底作用,强化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和运行机制的互动衔接,构建了"急诊救助"新模式,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民生保障和社会救助改革等一系列部署,积极推进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彰显民政担当。着眼分层分类,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201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新时代大救助体系建设部署,全面推进"1+8+X"大救助体系建设。目前,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初步建立了由政府各救助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救助格局,构建了由5个层次4大类型组成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救助对象上分为特困、低保、低保边缘、支出型贫困救助、  相似文献   

8.
谢松保 《政策》2011,(10):52-54
社会救助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策。当前,我省正处于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我省跨越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全省民政部门的一项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9.
杜锁强 《中国民政》2006,(11):27-28
搞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近年来,西安市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制度入手,注意搞好配套制度建设,已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住房补助等制度相配套,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经常性救助与临时性救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为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有力地促进了和谐西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的重要支撑,其不仅影响社会救助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关系精准救助、高效救助和温暖救助目标的实现.以赋权理论为指导,在"模式构建-行动路径-优化逻辑"分析框架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功能定位,可以从"服务-价值-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建设-发展-整合"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双城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主线.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组织,搭好有效救助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市民政局通过实行城镇居民低保、农村居民低保、农村居民大病救助制度,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目前,全市共有  相似文献   

12.
构筑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使困难群众同样能够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全社会的共同进步,就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使社会救助工作真正实现"有人抓、有钱帮、有部门管、有制度规范、有体系保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已经初步构建起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尤其建立健全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救助范围覆盖城乡、操作程序明确规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救助水平逐步提高的制度目标。尽管如此,社会力量在参与社会救助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完善与提升空间。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社会救助制度,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实现公平正义和谐原则、妥善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加快和谐大连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5.
正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政服务对象的根本利益,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创优为主题,以体系建设、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机关建设、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把好事办好"为目标,构建了"四个体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和"一个机制"(军民  相似文献   

16.
魏志军 《乡音》2014,(9):18-18
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维护我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一、统筹城乡专项救助制度.提升综合保障效果。要健全、完善、规范社会救助体系,发挥整体效益,就要继续加大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救助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今年2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首次将救急难、疾病应急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针政策纳入法制安排,是我国统筹构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标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市长宁区通过在全区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针对各类困难群众提供分群分级的救助帮扶,构建起"政策找人"救助关爱体系,努力打造"精准+高效+温暖+智慧"的新型社会救助大格局,切实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推行"政策找人"机制的目的推行"政策找人"机制,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实现社会救助从被动施救到主动预防的跨越,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我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对此,笔者结合达州社会救助工作实际,就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谈点看法。一、达州社会救助工作基本情况达州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灾害频繁,地方财政困难,贫困面较大。全  相似文献   

20.
郭文灵 《中国民政》2007,(10):51-52
一、开展综合救助工作的动因现行的常规社会救助是一种支流涵盖式救助制度,在一个拥有许多困难群体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支流的能量极其有限,只有把这些"支流"汇集成大江大河,才能惠及更多的百姓。社会综合救助体系建设,就是对现有的救助制度、救助项目、救助力量进行整合,把分散的救助集中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