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超 《民主》2014,(1):38-40
2013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先后公布了增选院士名单。在新增选的5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5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两名民进中央委员入选。他们分别是: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北京市委会委员、民进中科院基层委员会副主委金红光(当选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和民进安徽省委会委员刘文清(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本期我们特别刊发金红光和刘文清这两位新院士的采访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近科学家,走进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近闻,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在即,增选名额将不超过70名,因此,有些地方领导为使本地专家当选院士而“打招呼”。然而,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日前发出警告:别再打招呼了!而且他还特别指出,有的因为打了“招呼”,结果本来该候选人可以当选,却因这个“小动作”被取消资格。  相似文献   

3.
吴韻霞 《民主》2014,(3):34-36
<正>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牵头完成的"燃料设计理论及其控制内燃机燃烧与排放的基础研究"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黄震,1960年8月生于浙江鄞县,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主要学术兼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上,为共和国核科技事业一直默默奉献赤诚和智慧的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当选为首任院长。这是他自1991年5月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1994年3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之后,三年间接受的第三项重托。 “由我国工程技术界杰出代表组成的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是工作上各有侧重的两个并行的最高学术机构。”接受采访的朱光亚院长从中国工程院的性质展开话题,而很少谈及自己。  相似文献   

5.
孙晋良,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委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7项.因其特殊贡献,孙晋良教授1986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于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荣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0年,荣获"2007-200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6.
与以往相比,新一轮院士增选给人的直接感觉是当选难度提高了根据“两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今年是院士增选年。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增选,已于2007年1月1日和1月18日分别启动,外籍院士的选举亦同步进行。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691名,工程院现有院士698名,今年增选的总名额分别为60名或不超过60名,选举结果将在今年12月公布。近年来,关于院士队伍质量、“院士崇拜”、院士被异化甚至院士制度科学性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引起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6,(21)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称号和最高荣誉称号。这个称号是国家和人民对您多年来辛勤工作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意味着新的责任和使命。每位当选院士,都是中国人民的普通一员,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中国工程院要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关键是要建设一支  相似文献   

8.
焦点人物     
《瞭望》2005,(29)
周廉、张锦秋:两院士获百万巨奖7月11日,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张锦秋成为西安市最高科技奖“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首届获 奖者,各获50万元重奖。身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的周廉在材料科学领域成就卓著,他创造了第一个将热强钛 合金用于国产先进航空发动机、第一个  相似文献   

9.
孙英兰 《瞭望》2022,(3):17-19
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从国内、国外再到归来为国家服务,杨维才对科技人才成长有切身体悟. 2021年11月,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杨维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面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这位新晋院士坦言:"压力更大了." 杨维才表示,如何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是国家大事,也是身为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的他一直在思考、努力...  相似文献   

10.
就在2000年到来的前4天,中 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了。按照有效候选人的比例,这次应选出院士145名,但最后只有113人当选。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潘家锋说,一些院士提名人之所以落选,并不是他们的学术水平不行,而是在参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违规活动,比如向有关院士送礼、托人说情等。为保证院士评选永远是“净土”,只好“宁缺毋滥”了。 科学探索志在揭示自然和人类自身奥秘,这是十分艰辛的劳动,更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在科学的入口处,不仅要戒绝犹豫和怯懦,而且要戒绝一切虚妄、浮躁、浅薄、…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7,(26)
符淙斌:当选太平洋协会主席6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符淙斌院士当选为太平洋科学协会新一届主席。现年67岁的符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研究,在热带海洋与大气相互作  相似文献   

12.
<正>周邦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先进工作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金属研究所、核工业第八研究院工作,是新中国培养的优秀科学家。周邦新院士长期从事核反应堆用关键材料研究,是我国核材料和核燃料元件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献身科研打破垄断周邦新院士多次主持和参加全国高难度学科项目的攻关工作。其中,他主持的国内首次低富集度铀  相似文献   

13.
邹海伟 《民主》2006,(8):32-34
做好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使后人能够拥有更多的青山秀水和能源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也是当今人们需共同面对的两大重要现实问题,而如何高效清洁地使用能源并找到能实现能源替代的新型二次能源更成为各国尤其是能源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心愿。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黄震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孜孜以求的寻“梦”人,而且一步步地把许多“梦想”变为了现实。他带领团队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的科学研究,不仅有效解决了城市公交车冒黑烟等“顽症”,为城市的人们带来了更加洁净、清新的空气环境,他在二甲醚这一国际新型清洁…  相似文献   

14.
林鹏,1931年出生于福建晋江。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留校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1989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三、四届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校理科环境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届委员、第二届副主任兼生态学教学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委会委员,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生物系副主任。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ISME)第一、二届理事。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5.
许蕾  李向阳 《民主》2004,(9):35-37
林鹏,1931年出生于福建晋江。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留校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1989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三、四届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校理科环境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届委员、第二届副主任兼生态学教学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委会委员,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生物系副主任。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ISME)第一、二届理事。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6.
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我国的激光专家马祖光,按他的造诣和学术水平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但1997年,学校推荐时,他不让上报。1999年第二次推荐,他给中科院写信说"不够条件",要求退同材料。2001年,第三次推荐,是在校党委书记做了工作、听从"党的安排",才签字同意上报的。马祖光将自己的实验成果, 指导学生写成论文,不让署上自己的名字,最后拗不过,只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后。他说不能与学生争成果,留一手,在学术上不能做"奸商"。他家一套沙发用了20年。学  相似文献   

17.
他是我国药理、毒理学领域成绩斐然的科学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少将,是院长,也是一位云游四方的旅行家。  相似文献   

18.
裴钢,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1991年获美国北卡大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5年应聘担任中科院和德国马普学会共同支持的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主要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的调控以及与其它信号转导通路间相互作用(cross-talk)。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药物毒品成瘾机理和进行新药开发。1996年获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7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8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当选国际麻醉品研究会议(INRC)执委会委员,获“何梁何利”生命科学奖。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当选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兼任国际学术杂志“Life Science”,“Journal of Receptor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和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杂志编委。日前,本刊对裴钢院长进行了专访,他在“生命科学”、“科技领军人才”等方面的独到见解,恰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为什么会快速涌现出一个领军人才群体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9.
俞铮 《瞭望》2002,(25)
刚闭幕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会,是新世纪我国科技界最高学术团体的首次盛会。两院院士大会期间,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他指出,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各个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发展,科学技术不仅将成为第一生产力,而旦将成为国家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20,(1)
正2019年12月5日至6日,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代表民进第十四届中央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常务副主席刘新成,副主席朱永新、姚爱兴、卫小春、张雨东、王刚、陶凯元、庞丽娟、黄震,副主席兼秘书长高友东出席会议。2019年11月25日至26日,民进中央2019年参政议政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王予波致欢迎词。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保建、民进云南省委会主委李玛琳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