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尼采的悲剧学说解读盖茨比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尼采的悲剧学说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进行分析,旨在阐明盖茨比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于一体,是理智和激情的混合体,在社会悲剧大背景中注定他的个人遭遇是无法避免的,由此为人们理解其悲剧性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小说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的代表作。菲茨杰拉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中写出了不少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青年一代的“美国梦”的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他利用原形批评这种文学手段,在其作品中渗透了多种原型意象,如颜色、太阳、以及圣经原型。《圣经》对哈代的思想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他借助圣经中的神化原形意象,渲染了苔丝悲剧性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陋罪行。《德伯家的苔丝》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关于自然,关于宗教的小说,这也是这部作品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原型一词古已有之,其内涵在不同的理论中有不同的阐释,而就在文学理论内部的阐释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我们理解、把握直至运用原型带来了麻烦和混乱。在文学批评呈现综合性文化批评态势的今天,对原型的本质进行探讨与挖掘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本文则是在此问题基础上探索纷繁多变原型意象背后的规律性,即原型的结构性:置换变形性。旨在更直接、更深刻地重新认识原型这一既抽象又具体,既多变又稳定的人类文化与文学基因。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所处国家的不同和接受文化传统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与理解当今西方社会,理解对方的人文精神,必须了解《圣经》在西方文化传统及当今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圣经》是基督教经典,也是西方文学、历史、法律和哲学的源头之一。在当今的西方社会,《圣经》仍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6.
《圣经》英译与《钦定圣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圣经》是在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圣经》英译是其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圣经》1400多年的英译史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版本和翻译巨匠。1611年《钦定圣经》是《圣经》英译史上的一个顶点。《钦定圣经》保留了原文大众化的语言特色,不仅对英语语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影响到英美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化《圣经》英译研究有助于中西文化交流,为丰富我们的文化提供借鉴,从而发展壮大我们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狄更斯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他带有自传性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运用了很多《圣经》中的思想。本文从《圣经》中的一些内容出发,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朱天心小说《从前从前有个浦岛太郎》套用浦岛太郎故事的原型结构,描写在现代语境中一个老左派从沉迷于时光童话到梦幻破灭的荒谬生命历程。作者对原型故事进行反讽式的重写,主人公似乎在自愿地演绎一出现代版的浦岛太郎故事,他注定无法摆脱时光的悲剧,这次重写呈现出的荒凉意味更加深广,成为一则现代人理想与生命荒谬性的寓言。  相似文献   

9.
《夜莺与玫瑰》是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不仅有唯美的意境和诗化的语言,还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故事中的许多意象都与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基督教的教义《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夜莺与玫瑰》中的三个重要意象充分体现了这篇童话故事的圣经溯源。  相似文献   

10.
诗剧《浮士德》描述了悲剧人物浮士德不平凡的坎坷一生。不朽的浮士德既是作者歌德的艺术写照,同时它跨越时空界限成为整个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原型和象征,还折射出当时的张扬自由和个体意识的时代精神。通过对浮士德这个充满悲剧冲突的原型在生活实践和追求历程中人格和心理的分析,来探寻积淀在人类灵魂深处的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宗教作家,许地山作品与宗教的关系向来都是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其前期、后期作品中与基督教的关系入手:前期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取自《圣经》,后期作品中的人物受基督教影响,挖掘了其思想中由怀疑悲观到积极奋斗的转变及创作风格由浪漫主义向写实主义的过渡,体验其“文学为人生”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2.
自从《金苹果》发表以来,尤多拉.韦尔蒂在作品中大量使用神话的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就受到评论的广泛关注。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原型分析理论来解读作品中所引用的古代神话,从而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意图及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中古时期的典型语料《世说新语》为对象,探讨了该书原型连动结构语义特征的基础,分析了组成连动结构原型范畴的层级成员:次原型连动结构、临界连动结构,并指出了时间原则在构建连动结构的句法、语义框架时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圣经》中的有关动物的习语典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又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同时《圣经》的文体和语言在英语形成过程中也占有一席极重要的位置。《圣经》中的典故变成习语进入英语语汇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本文就《圣经》中与动物有关的英语习语的来源及其含义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15.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作者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了不起的思想家.同为史籍,先秦史籍如《左传》、《战国策》等记事都往往只限讲政治、讲人事,而司马迁的《史记》兼及了天文、地理、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问题的研究,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谈及经济问题的人.他在《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卷一百  相似文献   

16.
霍桑作品《红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介新娘"这一原型的运用。因为诉诸于读者"集体无意识"中关于中介新娘的"原始意象",海斯特·白兰这一人物形象才会超越个人领域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从而获得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感染力。霍桑正是窥见到人类共同精神财富中的中介新娘形象并把她发扬光大,才使海斯特·白兰的形象印在了读者的脑海中和文学的史册上。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学神话框架的核心是《圣经》。弗莱对《圣经》有着独特的文学理解,他在狭义和广义的圣经文学下,开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圣经与文学。对比弗莱的"U型结构"理论与《鲁滨逊漂流记》,可以看出,《鲁滨逊漂流记》具有典型的宗教结构形式:它通过阐释鲁滨逊的精神超越过程,探讨了西方圣经文学的精神主脉,是西方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次精神突围。  相似文献   

18.
多义词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而原型范畴理论为多义词的不同词义提供了充分的理据。本文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若干多义词为例,应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多义词不同词义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并由此得出:在多义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原型意义的教授,有意识地去寻找多义词各词义间的家族相似性,使学生整体上把握各词义之间的联系,提高多义词的习得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来解读美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美国历史上第一、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结合《俄狄浦斯王》、《美狄亚》和《希布吕托斯》这三部希腊神话故事,对剧中女主人公爱碧与伊本乱伦的母子关系、杀子和具有俄狄浦斯式的母亲这一形象进行重新解读,从而进一步体味这位"灵魂戏剧"家创作的震撼人心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20.
在《雪国》中,作者以寥寥几笔,成功地塑造了叶子这一人物形象,赋予了她完整的性格。作为虚幻美的化身,叶子身上呈现出了川端心目中完美女性应具有的特征,也使其成为了爱的象征、美的象征。她在火中的“涅榘”,保持了其纯洁性.也使其对爱情的追求得到升华,使小说的意境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