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粮食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形势不容乐观1、粮食生产停滞不前。自80年代中期以来,粮食增产十分缓慢。到1994年时,全国粮食总产8960亿斤,比1984年增加810亿斤,平均每年仅增长0.9%,大大低于80年代前半期的增长速度。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几年停滞不前。纵观近5年的情况,粮食平均减产64亿斤。五大类粮食作物(玉米、小麦、薯类、大豆和稻谷)都比上年减产,稻谷生产已经下滑到1984年前的生产水平,比最高年份减产近400亿斤。尤  相似文献   

2.
农业要面向市场“九五”期间全国要增产1000亿斤粮食,到2000年,我们有13亿人口,1万亿斤粮食并不多;到2010年,人口如达到14亿,还要再增加1000亿斤。现在农村中有个问题需要研究,一边是农民,一边是市场。过去不需要农民去考虑生产什么、生产多...  相似文献   

3.
茅台酒区别于其他白酒的本质原因在于其优异的品质。至今茅台始终保持“贵族化”的生产方式:5斤粮食生产一斤白酒,5年一个周期,“不挖老窖,不卖新酒”。茅台公司每年为国家纳税13亿元,为仁  相似文献   

4.
(一) 近几年的粮食丰收,给粮农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也带来了不少忧虑。尤其是今年粮食经营基本放开后,粮农“卖粮难”的呼声更是日益高涨。据新干县粮食局反映,目前全县粮食系统有2.7亿多斤粮食压库,粮农手中还有2亿斤陈粮盼售。“卖粮”的困扰在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然而,新干县曾家村人年均产粮3000余斤,大大高于全县人均不到2000斤水平,却基本上不存在“卖粮难”的问题。为什么曾家村无卖粮之忧呢?该村村长说:“我村近几年‘卖粮难’的压力小,主要归功于生猪生产的迅猛发展,就地转化了大量的粮食”。新干县曾家村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水稻为主的产粮村。1990年以来,面对有粮卖不出去这一预想不到的严峻形势,村里一班人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世界约有耕地220亿亩,约占世界总面积的10%;人口约30亿。按人口平均的耕地面积为7亩多。1960年,全世界共生产粮食22,179亿斤,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4—1938年的平均年产量13,732亿斤增加了61%,同期,人口增加了40%;比1950年粮食总产量15,028斤增加了48%,同期,人口增加了20%。  相似文献   

6.
顺义是平原县,过去被誉为“北京的乌克兰”。改革8年多来,如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顺义县也发生了几个极其明显的变化。一是粮食持续8年增产,1986年粮食总产8.6亿斤,比1978年增长了49%。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出现了新格局:副食品生产已发展成同粮食并驾齐驱的产业,1986年为首都市场提供了42.5万头生猪,3800万斤鲜蛋,250万只鸡鸭,3亿斤蔬  相似文献   

7.
青海从国内外调入粮食的比例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25%左右扩大到现在的56%;广西的粮食产销缺口从2001年的36亿斤扩大到2005年的60多亿斤;其他一些省、自治区也开始从产销平衡区向粮食销区转化。据预测,“十一五”末期我国粮食总需求将达到10600亿斤,而2005年我国粮食总供给为9680亿斤,相差约1000亿斤。一般按照总需求的5%进口粮食不会影响安全,那么到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应达到10000亿斤。”  相似文献   

8.
《奋斗》2023,(12):56-59
<正>绥化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素以“寒地黑土特色物产之乡”驰名。2022年,粮食总产230.96亿斤,每百斤中国粮食就有1.69斤产自绥化,是黑龙江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块稳固“压舱石”。2021年9月以来,中共绥化市委根据中央、省委部署,针对粮食系统及企业违纪违法问题和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重拳出击、铁腕治腐、高压震慑,揪出了一批粮仓“硕鼠”,净化了粮食系统的风气,使绥化“压舱石”作用更加稳固,“供给端”成色更加优良,“领跑者”姿态更加昂扬。  相似文献   

9.
顺义县马坡乡,论条件,不算好,“两坡加一洼,旱涝全都怕”;说变化,在郊区各乡中,是较快的一个。一九八○年,这个乡粮食总产1,790万斤,平均亩产734斤,三级纯收入350万元,人均分配121元;在全县居老末。  相似文献   

10.
萨仁 《前线》1965,(16)
从北京市区到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的故乡——京西周口店,沿着京周公路,九十华里,就可以到达了。北京猿人博物馆就设在这里的龙骨山上,离这里不远就是房山县周口店公社的南韩继大队。北京猿人在五十万年前在龙骨山一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今,生活在这里的南韩继人,正在实现粮食亩产千斤的目标,开创这个地区粮食生产的新纪元。这个大队,去年粮食平均亩产九百三十八斤,创造了全市最高纪录。今年夏收粮  相似文献   

11.
报刊拾零     
【据《人民公安报>报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创造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跨越的世界奇迹;1988年粮食总产量不到8000亿斤,1993年超过9000亿斤,1996年突破1万亿斤大关——粮食总产量实现了举世瞩目的“三级跳”。 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得益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1988年亩产478斤,到2001年亩产达到568斤,增长19%。这使得近年来我国人均粮食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我省粮食生产在战胜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获得了1078亿斤的好收成,连续4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今年,我省将通过五项措施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13.
平谷县的农业生产,在中央、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以一九六三年为起点,连续三年出现了大跃进的形势。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一点八,棉花总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五十七点六。一九六五年,虽然遇到了天旱,粮食亩产仍然达到五百斤,皮棉亩产达到了九十斤。如果和一九六二年比较:粮食亩产提高了百分之七十七,棉花亩产提高了近四倍。现在的生产水平,和平谷县历史上低产的情况相比,确实是个很大  相似文献   

14.
郭健 《实践》2013,(3):26-28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面实现并超额完成了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全年粮食总产达到505.7亿斤,首次突破500亿斤大关;粮食单产首次突破600斤,人均粮食占有量首次突破2000斤,粮食总产首次进入全国十  相似文献   

15.
“一麦一稻,惜之爱之。”爱粮节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2020年8月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从粮食生产到消费全过程来看,“舌尖上的浪费”确实触目惊心,但流通领域“看不见的浪费”也不容忽视。专业机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抓好流通领域节粮减损,就能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实现粮食增产,为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赵勤  李莹 《奋斗》2009,(5):57-5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巨大。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新形势下,结合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实施,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理论导报》2013,(4):F0003-F0003
南昌县素有“江南粮仓”之称,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全省强农惠农富农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村信息化工作先进县、全省农精工机械化工作选进县。2012年,南昌县粮食是量超过20亿斤,  相似文献   

18.
敢讲真话     
《党建文汇》2014,(10):1-1
1958年,“大跃进”运动逐步发展到巅峰,为了宣传“大跃进”的“丰收成果”,粮食亩产上万斤甚至几十万斤的报道时常见诸报刊、闻诸电台、而且相互比着往上抬。  相似文献   

19.
《前线》1960,(11)
白薯是高产之王,玉米是饲料作物之王。两“王”合作增产多。去年房山南转继生产队的二百八十五亩春白薯,全部间作了玉米,由于加强了田间管理,平均每亩产白薯三千一百五十九斤,玉米三百四十七斤半;每亩产量按粮食计算为一千一百三十七斤。今年北京采用这个方法的地方已经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07,(3)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特别是抓住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的良好机遇,以建设全国重要优质粮食生产与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为重点,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三年迈了三大步,先后登上850亿斤、900亿斤、1000亿斤三个台阶。2006年全省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1011亿斤,比上年增加94.6亿斤,增长10.3%,再创历史新高;棉花、油料总产量预计达到82万吨、48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1.9%、6.9%;肉类、禽蛋、奶类产量达到745万吨、400万吨、14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1%、6.7%和33.6%。农民收入增幅近10年来首次突破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