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社民 《法学论坛》2006,21(6):99-104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频短片在网络上传播,引起了人们对著作权合理使用与侵权的争论。本文认为《馒头血案》是独立作品,并且是合理使用产生的作品,而不是戏仿作品。对于戏仿作品应当在著作权法中给予合法地位,以保障数字环境下新的作品创作形式,繁荣文学艺术。但《馒头血案》完全符合著作权法第22条之(二)的规定,属于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合理使用作品,不存在侵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谈“适当引用”与抄袭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当引用”是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的对著作权限制的合理使用行为之一。它不需要取得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也无需支付报酬。抄袭则是著作权法第46条第1款规定的严重侵权行为,行为人不仅要承担公开赔礼道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而且还  相似文献   

3.
【裁判要旨】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适当引用作为合理使用的一种情形,依法不构成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侵害。判断被控侵权行为是否符合适当引用的情形应当遵循五要件:1.使用目的是为了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2.引用的是他人已经发表的作晶;3.引用必须是在适当范围内;4.必须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称、作品名称;5.不得影响著作权人对自己作品正常使用且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我国邻接权保护制度的探讨孙玉"邻接权"是著作权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法律制度,它的意思是邻接于著作权的权利,具体是指:以著作权对作品进行保护为前提,承认作为将作品内容传播给公众的媒介的表演、录音录像和广播电视具有一种相当于作品的精神价值,因而在著...  相似文献   

5.
论作品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品是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客体,为了使作品能得到著作权法的适当保护,弥补著作权法难以对受其保护作品的取舍作出详细规定可能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在理论上抽象概括出作品的法律属性,以明确作品受著作权保护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一部作品能否受著作权保护,关键在于认定其是否具有下列属性(条件)。一、作品的独创性。作品的独创性又称创造性或原创性,是指作品源发于作者自身,是作者独立进行创作活  相似文献   

6.
论科技作品的著作权郭庆存一、科技作品著作权的客体研究科技作品的著作权,首先必须界定清楚科技作品著作权的客体,即科技作品的具体办涵和外延。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之规定,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多种形式复制、传括的文学、艺术作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7.
石倩 《法制与社会》2012,(33):23-24
本文从权利穷竭的概念入手,分析著作权权利穷竭制度建立的条件。通过剖析著作财产权是否适用权利穷竭原则,进一步明确权利穷竭原则在著作权法中的具体应用,由著作权权利穷竭的地域性问题,引出著作权平行进口,而且通过对比著作权平行进口的利弊,鼓励著作权的平行进口,适当的引用平行进口,吸收国外的经验,保证作品的传播,并对完善著作权权利穷竭的知识体系以及规范著作权平行进口,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8.
创作及相关概念的法律适用问题初探于彤,李翠萍一、修改权与创作权的界限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款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很明显,"创作"就成为公民享有著作权的前提。根据目前普遍接受的解释,创作的法...  相似文献   

9.
改革与新思维——网站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方案(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站(网页)的著作权法律保护网络上的信息不仅包括被“上载”的原有作品,而且包括“网络原创作品”(小说、散文、诗歌、动画等)。不论是“上载”的还是“原创”的,只要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的条件,作者的著作权都应受到保护。法律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并不因作品的载体而不同,因此并无所谓“纸上著作权”和“网上著作权”的区别。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著作权法》列举的…  相似文献   

10.
对编辑作品的法律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编辑作品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编辑作品是作品的使用方式之一。编辑人“根据特定要求,选择若干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断汇集编排成为一部作品”(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十一项规定),是为编辑作品。“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这是我国著作权法关于编辑作品的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我国著作权法将法律予以保护的编辑作品对象限定在若干作品或者是作品的片断的编辑使用上。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审判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新…  相似文献   

11.
衣庆云 《知识产权》2012,(9):42-47,53
在电影作品著作权立法问题上,无论是现行著作权法的立法模式还是修改草案的立法方案,都明显不够妥当。原因之一是在理念上和立法上没有区分电影作品本身与电影录制品。这一区分是厘清电影作品相关法律关系的前提,是电影著作权法律制度构造的基础。因此,现行著作权法关于电影作品和录像制品的分类标准是错误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取消录像制品这一类别也是不当的,适当的方案是采用电影作品和其他视听作品的分类,赋予含义单纯化之后的录像制品以邻接权。相应地,我国著作权法将电影作品的原始著作权归属于制片者的做法,既不合法理,又漠视了作者的权利。只有在著作权原始归属于作者的前提下,作者才可能享有电影收益的再分配权。  相似文献   

12.
一、著作权侵权行为著作权侵权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又无法律上的根据,擅自对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使用,损害著作权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的行为。由于我国《著作权法》未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作出明确的规定,因而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认为,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使用他人作品无法律上的根据。即行为人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既没有著作权人的授权,又不属于《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范围。(2)使用人使用的作品,必须是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如果使用人使用的是《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3.
视听作品的大量涌现和传播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特别是著作权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出现的新问题在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中得不到圆满的解释和适当的规范.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的相关立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试图阐明视听作品获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件,并对我国视听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法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作权法的基本目标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赋予作者著作权是一种制度工具,其条件是被激励创作的作品需有助于实现著作权法的基本目标。作品是著作权法的基石,其前提是由自然人作者创作,其特征包括多样性、价值性和稀缺性;它们与作品的可版权性密切相关,决定了著作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无论是从著作权法基本目标出发,还是藉由作品的前提与特征考察,人工智能作品都不能满足著作权法对于作品的要求,从而难以成为著作权客体。对人工智能作品可通过网络登记加开放许可等措施予以管理,其对于著作权制度的挑战可以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5.
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建筑作品的著作权,我国原著作权法并无明确规定,原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虽将其归入艺术作品中,但对其范围没有明确。修订后的著作权法将建筑作品从艺术作品中分立出来,将建筑作品列为著作权的标的之一。2002年9月15日开始施行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将建筑作品定义为:“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司法实践中,很多人对这一新规定,特别是何谓“有审美意义”,及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存在模糊认识,我国目前又尚无较深入的理论研究。本文试通过分析建筑作品的艺术性,阐明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6.
违禁作品享有一定的著作权,但其著作权的行使应受到严格限制。从本质上说,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就是不享有著作权,所以我国《著作权法》中的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规定是不合理的。但由于违禁作品著作权行使中的核心行为即违禁作品的出版和传播行为更多地牵涉到公共秩序治理,其属于出版法的规制范围,因此对于违禁作品的传播行为宜由出版法加以调整,而对于违禁作品著作权的享有、行使及其限制则应由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在著作权法立法中并无必要对其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民事法律关系剖析王丽萍,王守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创作作品,使用作品的过程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平等主体之间的这些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经著作权法调整后就具有了权利义务的内容,便成为著作权民事法律关系。著作权法正是...  相似文献   

18.
《人民司法》2005,(3):11-13
一、问题的提出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适用法定许可,是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新增的内容。著作权法对教科书所使用作品的类型及使用的数量、程度都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对教科书这个概念没有作出相应的解释,这给司法适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00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摄影作品著作权纠纷案,原告丁某指控某出版社和某市教育局未经许可,擅自在其出版发行的乡土教材中使用原告拍摄的一帧摄影作品,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被告某出版社认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育大纲》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未对著作权转让作出规定。本文将就确立著作权转让制度的现实必要性以及著作权转让的特点、内容、方式等问题作初步研究。一、《著作权法》确立著作权转让制度的必要性在建国以后长时间内我国法律不把著作权看作一种“私有权利”,作者创作作品除获得一些象征性的稿酬外,对其作品不享有更多的财产权利;作品的使用处分亦带有浓烈的行政色彩。随着《民法通则》首次提出保护知识产权,我国对于著作权的民事权利性质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并于1990年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著作权法”。但在当时对著作权的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20.
合理使用:著作权的例外还是使用者的权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理使用:著作权的例外还是使用者的权利董炳和合理使用是著作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解决了作品的使用者在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时与作品作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对合理使用的性质从理论上进行研究,以确定它是作者著作权的例外还是使用者的权利,对于作品的作者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