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纪春艳 《理论学刊》2020,(5):140-148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和城乡养老保障间差异的存在,农村养老压力巨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以及农村空心化发展趋势,农村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农村"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倡导农村社区老人之间以劳动成果代际接力的方式开展互助养老服务,在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开发老人人力资本、构建和谐社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方面综合效应明显。农村发展"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提供可行性选择。但"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农村发展面临着社会认知度不高、制度化和规范化不足、组织和管理不完善、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以及队伍稳定性不高等困境,亟需政府、社会组织、家庭、个人等多方共同努力予以应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福州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而农村养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突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金水平、医疗保障水平、社会化养老服务等远不如城市。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应加大对农村老龄事业的投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走多元化、社会化之路,全力构建以家庭为基础、互助为依托、机构为载体、志愿公益为补充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文化因素是影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不能简单地照搬照套国外模式,而是必须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必须从抓住农村养老保障这个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矛盾出发,构建起适合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试点、推广到停滞整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主要采取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广覆盖、低水平、强制性的农民基础养老金,建立差别性的职业养老、商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举国 《求实》2016,(11):80-88
目前,我国农村多元主体合作供给过程中出现了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三重失灵。元治理视阈下构建"一核多元"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可以避免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失灵。"一核多元"型供给模式构建的路径在于:突出政府的核心地位,加强内部元治理,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系统;充分释放市场活力,通过激励手段培育发达和规范的养老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民养老问题日益显著。解决好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利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影响。就当前农村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家庭对农村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孝德观念淡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法律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养老支持力度,加强年轻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家庭养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健全法律体系等对策,由此来改善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敬老院是村社集中供养模式的组织载体。在乡村社会场域中,敬老院的建立和运行离不开村集体的组织动员。村集体不仅是资源整合和社会动员的重要主体,而且通过养老服务外包构建了风险共担、分流治理和监督制衡的治理结构,维系了敬老院的日常秩序。因此,村集体是统合地方政府、乡贤群体、农民家庭和养老服务公司等不同主体的核心,由此形成"多元一体"的村社养老秩序。面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困境,通过发掘基层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立足村庄社会构建低成本、高福利的村社养老模式,是回应当前老龄化形势下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虽然泉州市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存在许多有利条件,但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包括:农村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养老压力逐年增大;农村医疗设施落后,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存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人照料护理问题尤为突出;等等。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可采取以下措施:巩固和发展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的农村养老;因地制宜加大投入,逐步提高农村老人的经济保障水平;建立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料制度;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老年协会,使之成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当前,作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生育观念的转变和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有利于农业劳动者应对经营风险的增大,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破解"三农"问题,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发挥土地保障功能、加强社区养老文化建设及服务理念、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养老保障立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互助养老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型养老模式,但是实践中农村互助养老面临多重困境。从优势视角出发,基于农村老人在互助养老中的主体性以及农村的资源性优势,探讨了社会工作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路径。社会工作有嵌入农村养老的专业视角和需求为本的专业理念、方法。通过社会工作嵌入下的资源整合、增权模式下的农村老人主体性重塑、社会工作介入下互助组织的形成,可以有效提升农村互助养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一直维持低水平、单一化发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缺乏立法支持、政府责任缺失、基金缺乏法治监管、制度衔接不足等,不仅阻碍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社会稳定。为此,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应做好中央和地方的立法分权工作,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法治监管,做好制度衔接工作,使农民的养老保障权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强度,对促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经调研分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强度弱于需求强度,导致服务供给的有限性与需求的多样性不匹配,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此,构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相对稳定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传统农村养老制度已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步瓦解,现存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于国家财力支持不足和保险对象错位等原因还不能真正承担起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重任.因此,要从保障方式、保障水平和法制建设三个方面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社会基本保障,不仅是现实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现状以及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更是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农村传统的土地养老保障和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需求,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着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土地无法保障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低、养老保障覆盖面小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必须确定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更好地发挥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继续发挥土地养老保障的作用,明确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加速,养老问题异常突出,通过对辽宁部分农村地区的调查,了解辽宁农村老年居民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建设农村养老机构的具体措施,及构建适合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理论与现实的博弈,我国农村养老宜从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适度发展社会养老;构建农村老年人养老津贴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住院报销比例;建立敬老奖励制度,倡导农村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等六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汪超  姚德超 《求实》2016,(9):88-96
传统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模式的合理选择,但老人留守农村却是传统家庭养老的瓶颈所在,其问题的症结点在于流动社会中的离散性家庭结构裂解了传统代际支持模式,抑制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既然农村老人留守与养老问题源自于农村家庭离散式流动,回归家庭应是该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此,应依循"多赢"思路,将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置于以人为本的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在统筹兼顾与合理预期的基础之上构建起"支持家庭"的融合统一体,有效化解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难题,伴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逐步增加,养老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城市养老依托退休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确保退休之后能较为安稳的享受老年生活,但对于农村老人而言养老的成本和现状尤为艰难。因此,探索新型农村养老模式成为破解农村养老困境的突破口,"以地养老"等新型农村养老模式为农民养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