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重庆南岸仁济医院 清光绪十八年(1896年)由英国伦敦布道会开办,原名私立重庆仁济医院,院址原在城区木牌坊(今渝中区民族路)。清宣统元年(1910年)由加拿大教会接办,1934年在南岸玄坛庙叶家山修建住院部大楼,大楼为三层砖混结构,形式上采用中国传统屋顶与西洋式的门窗和内部结构相结合的折衷主义手法。随后院本部迁至南岸,1953年6月1日更名为重庆第五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2.
《红岩春秋》2008,(6):87-87
传说,位于重庆渝中区的白象街得名于街上有个白象池。不过,早在清乾隆年间,白象池就被废弃,只留下了街名。又传说,白象街有一尊汉白玉雕塑的石象,恰好和南岸玄坛庙一对青石狮相对,形成了“青狮白象锁大江”之势,既锁住了重庆的财运,也保佑了重庆风调雨顺。  相似文献   

3.
海狮支路     
正1926年,英国人控制的海关税务司设于重庆南岸狮子山下,海关验关趸船和办公住宿的房屋也建在这一区域。为方便上下山,修建了从海关到狮子山的便道,取名海狮支路。海狮支路与黄家巷相连,距慈云寺不远。狭窄的街巷顺坡弯曲延伸,向下可到玄坛庙码头。海狮支路上既有开埠时期和民国时期建立的洋行、公司和商人建造的公馆,也有不少抗战时期修建的"抗战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居民和房管所又修建了一些房屋。  相似文献   

4.
《前线》2017,(12)
<正>自建城之始,北京地区就修筑了各类用于方国或郡城祭祀的地方坛庙,不过作为常设的国家祭祀场所,盛行于明清时期的北京坛庙文化,则应从北京逐渐成为都城的辽、金、元时期说起。古人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坛庙建筑是都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礼治体系中尤其占据着核心位置。老北京民间向有"九坛八庙"或"五坛八庙"的说法,指的就是明清以来北京坛庙建  相似文献   

5.
黄家巷     
正黄家巷原名磨刀岭。因重庆富商黄锡滋曾居住于此,以其姓氏得名。黄家巷是南岸较有代表性的老街巷,街巷空间肌理富于变化,坡地建筑极富韵味。长长的石梯从长江边的慈云寺向上蜿蜒,石梯两旁有不少建于民国时期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屋。  相似文献   

6.
王新迎  郗志群 《前线》2011,(4):57-58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坛庙建设始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中大型的皇家坛庙无疑是历代国都的代表性建筑。时至今日,包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等古都在内的坛庙建筑群.绝大多数都已消失殆尽,唯有北京还较为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帝都坛庙建筑群。这些建筑不但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物,也是中国古代坛庙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大故宫》     
首次打开故宫外延,将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及三山五园、避暑山庄,与相关之坛庙寺院、皇家园林、行宫陵寝等,纳入故宫姻系,  相似文献   

8.
<正>走进农六师奇台农场开垦庙社区三队职工糜必华、万兴娟的家,看到一栋宽敞明亮的砖房和一排排干净整齐的猪舍。36岁的糜必华看上去显得有些单薄,但他的头脑非常灵活,他家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开埠后,已在重庆立足的英商立德乐,于1895年以"永租"方式,在南岸龙门浩"九湾十八堡"陆续修建了猪鬃洗房、货栈、码头、办公用房等建筑及设施,垄断重庆猪鬃经营,同时从事进出口贸易、航运等业务。今天,地处南岸区上新街新码头34号的立德乐洋行旧址,部分建筑保存完好。其中一栋赭红色的三层楼西式别墅,即立德乐洋行主楼,昔日就有"红房子"之称。抗战时期,"红房子"颇  相似文献   

10.
北京园林职工“文革”中保护文物纪事董建华,于蓟华古都北京名胜古迹众多。由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玲珑精巧的私宅园囿、历史悠久的坛庙寺观等构成的风景游览地遍及古城内外。"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名胜古迹无疑成了红卫兵"破四旧"首当其冲的目标。眼见珍贵的文物古...  相似文献   

11.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规划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174平方公里,是以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4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九华山“山奇、庙玄、佛灵、景秀、文特”,素有“莲花佛国”、“江南第一山”之美誉。九华山群峰竞秀,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盛开,唐代诗  相似文献   

12.
《红旗文稿》2012,(6):2
人祖山位于山西吉县县城西北部30公里处,西与黄河壶口瀑布为邻,主峰海拔高度1742.4米,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人祖山体势雄伟壮观、风景秀丽迷人,是自然观光、休闲养怡的绝佳胜境人祖山的人文遗存众多。山中现存历代庙宇达200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建有"娲皇宫"和"伏羲皇帝正庙"的人祖庙,建在峭壁绝顶的"玄天上帝庙"(俗称"高庙")和全国罕见的北极庙。以人祖山麓的柿子滩和人祖山怀众多的万年石器为支撑,以历代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2009,(1):49-49
文庙就是孔庙的另一种称呼。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以后,人们把祭祀文宣王的庙就简称为"文庙"。文庙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宣扬礼制。在一定程度上文庙也承担着学校的职责,有些地方学校就设于文庙之内,故此人们往往把庙和学连在一起称为庙学。武威文庙是甘肃省内文庙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威文庙位于武威市城东南隅,明清至民国曾多次重修扩建。文庙东西宽135米、南北长187米,占地  相似文献   

14.
正青海坛城,梵文叫"曼荼罗",藏语称"吉廓",是藏传佛教密宗中最为重要的图像之一。坛城艺术是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具有近千年的历史渊源。据统计,坛城有100多种,名称、图案各不相同,式样丰富多彩,分类也十分繁杂。坛城主要由红珊瑚、琥珀、松耳石、青金石、金粉等价格昂贵的矿物质制成,是藏文化中珍贵的文化艺术遗  相似文献   

15.
文峪位于洛河南岸,因孔子曾到此讲学建文庙而得名。全乡总面积2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384亩,辖32个行政村、7748户、29369人。境内有卢敖炼丹遗址,为卢氏得名之由来;有峡谷古寺,为著名旅游之胜地。河滩与河川共有,丘陵与深山并存。卢栾公路穿境而过,为该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交通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9月19日,研究生毕业的刘帅来到芳山镇庙岗子村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对于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刘帅来说,这片土地充满了神奇,最值得兴奋的是,他在这里找到了"最初的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离村部不远的地方就是芳山镇庙岗子小学。与城市小学不同的是,这里的班主任几乎是一个人教授所有的课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经过多次与芳山镇人民政府、芳山镇中心小学和庙岗子村小学的相关领导沟通,刘帅如愿以偿成为庙岗子村小学的一名支教老师。  相似文献   

17.
唐剑锋 《实践》2007,(10):48-48
封坛洞藏年份酒泸州老窖华夏香"这酒好香啊!"随着泸州老窖封坛洞藏年份酒的开启,使得现场酒香四溢、醉人心脾。"玉液飞觞满座香"拉开了封坛年份酒鉴评的序曲,亦叩开了泸州老窖433年厚重的历史。在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二楼会议室,鉴评会高朋满座,白酒界群英云集。国家酒类加工食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李亚男会同四川省、泸州市等各有  相似文献   

18.
提起镇原县庙渠村,村里的老字辈都记得过去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东边的沟沟西边梁,户户都有光棍郎".如今,庙渠村里马路平坦宽阔,农家小院碧玉生辉,广袤田畴里花果飘香,麦黍盈实.200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38万元,人均产粮1100斤,人均纯收入1250元,全村90%的人家买上了电视机,录音机等家用电器,60%的农户盖起了新瓦房,10%的农户装上了电话. 庙渠村为什么变化这样大呢?用村民的话说,就是"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这个火车头便是庆阳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镇原县"五好村党支部标兵"的庙渠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19.
走进位于交口河畔的镇原县庙渠乡庙渠村,只见庄前屋后红杏满枝,黄花遍野.平坦宽阔的马路,绿树成荫的农家小院和大田里忙碌的麦收景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过去的庙渠村穷得出了名,一句"东边沟沟西边梁,家家都有光棍郎"的顺口溜描出了它的贫困.近些年来,庙渠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农民大力发展黄花、烤烟等支柱产业,使全村农民过上了好光景.  相似文献   

20.
隔山 《党课》2009,(2):101-103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共有8代10人先后主持皇家建筑设计,长期掌管样式房的江西雷姓世家的誉称。作为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雷氏家族的建筑创作涵盖了都城、宫殿、园林、坛庙、陵寝、府邸、工厂、学堂等皇家建筑,其中更有五项(故宫、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世界最伟大的建筑世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