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城市环境逐步改善,而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却日益突出,农村环境保护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环境保护状况。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以垃圾、污水为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强环境治理首要就是要制度上进行保护,就是要加强农村环境立法。我省明确了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主要任务,即农村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将就我省制定农村环保条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环境的有效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社会信任、社会规范与社会网络分别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价值基础、行动准绳与现实载体。现实中存在社会信任的破坏导致环境治理意愿不足、社会规范的失效致使环境治理效果不佳和社会网络的缺失造成环境治理程度不深等困境,需要通过构建社会信任体系、优化社会规范共识和扩大社会参与网络来提高村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意愿,进而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突出,治理绩效低,从政府责任的角度而言,涉及政府环境治理定位不明、环境责任履行乏力、依法治理能力不足等因素。针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及治理现状,需要创新农村环境治理体制,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法律法规,建立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型农村环境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农村部分村民为样本,通过比例分层随机抽样的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以定性、定量分析村民的环境态度和环保行为。结果表明:环境态度对环保行为存在正向预测作用,同时也受到情境因素相当的限制。一方面,生态教育塑造着着村民的环境价值观;但另一方面,人文环境与硬件设施的双重困境让友好的环境行为始终是纸上谈兵。村民喜闻乐见的环境宣传以及环境友好的外部设施能够为农村生态公民的培育、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环境治理破冰。  相似文献   

5.
农村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多元共治已成为农村环境治理共识。现阶段政府主导下的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在实践操作层面存在参与意识薄弱、参与过程模糊以及参与机制缺失等参与失灵困境。不同于政府主导下的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社区介入依托于社区自身具有的激励优势、民主优势与自治优势为公众参与提供有利契机,有助于化解公众参与失灵困境。农村环境治理实践中通过社区介入推动公众参与的经验诠释了公众参与的动力系统、运作系统与强化系统等关键问题。有别于西方社会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模式,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在政府推动下借助社区介入从宣传认同、公开互动与授权合作等方面提升农村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要以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共同体培育来解决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缺失的社会问题。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的培育是社会治理的创新形式,期望通过多元协同的主体合作,规范有序的环境营造以及协调均衡的内容创新来解决环境治理问题并提升治理效率。因此,基于社会治理创新主体、内容与环境分析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的培育进程具有指导意义。针对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培育进程中存在的治理主体碎片化、治理环境不稳定与治理内容滞后的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培育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与具有自主性的社会参与主体,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转变政府行政范式,重塑农村信任机制,来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的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国农村环境治理由点到面铺开,呈现出治理成果难以巩固的问题,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农村垃圾治理具有初始投入相对较少、日常运行相对较难的特点,而农村污水治理则初始投入相对较多、日常运行相对较易。鉴于这种差异,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在充分考虑村庄属性的前提下,对不同的治理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解决治理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案例表明,要克服治理成效难以持续的问题,农村环境保护必须着重解决日常运行中的有效监督问题,同时激发地方干部和当地村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农村发展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对农村环境问题的认识还不足。农村面临着面源污染、污染从城市向乡村转移和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等三个方面的环境问题。导致农村环境问题加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在于经济发展初期的粗放式经营,更重要的是由于城乡不平等的二元结构和现在项目式的环境治理模式。如果不能改变环境治理模式、实现城乡统筹,农村环境问题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自然改善。因此,改善环境的核心问题是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实现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即实现城乡统筹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9.
实现农村现代化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代化。只有通过政府主导,促进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多方协调共同治理,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优化生存环境,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才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研究中国公众面对环境污染威胁时潜在的环境治理参与群体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居民的环境风险感知以及环境治理参与行动两个维度,划分出潜在的四种参与群体类型,同时,结合保护动机理论以及社会认知理论,从行动成本与收益、个人资源禀赋以及政府信任与环境治理评价三个方面,分析四种群体类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环保行动成本与收益、个人资源禀赋以及公众对政府信任与环境治理评价对于公众选择积极的环境治理参与均具有显著的影响。突破居民资源与能力限制,培育公民素质以及建立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机制,应成为未来环境治理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1.
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是应对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贵阳市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中,应以学校、农村为重点,培育公众环境道德,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大力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活动,拓展社会组织参与渠道;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激励与约束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推进和扩大环保公益组织参与第三方监督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愈益成为政府民生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选取A县10个典型行政村为调查样本,围绕"法治化乡村环境治理"进行了专题调研,以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对A县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干部群众中发放了300份问卷,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分析A县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笔者在调研基础之上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形成了此次调研报告,以期从县域农村环境治理的角度,剖析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破解县域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天水市麦积区农村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驱动,创新治理模式,以突破农村环境治理瓶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科学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这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都对农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观念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才能确保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的前进。  相似文献   

15.
农村垃圾治理是民生领域和治理领域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农村垃圾治理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问题;既是技术问题,也是认识问题。系统论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运用系统论对农村垃圾治理问题进行解构和建构,有助于厘清多元主体在农村垃圾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提高农村垃圾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解决新时代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实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农村生态宜居环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等目标。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建设是十九大报告中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随着精准扶贫工作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外来工业污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等。通过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环境治理的问题,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披露信息入手,分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与严重程度,从具体情况出发,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政策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主要目的是要提高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在分析现行农村环境污染政策架构的优缺点后,指出了市场化绿色交易的合理性,现行推进土地承包权、林业产权等基础工作的可延续性,冀望形成以市场交易为核心的环境物权产品体系,政府着重市场监管的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体系建设,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期为我国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披露信息入手,分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与严重程度,从具体情况出发,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政策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主要目的是要提高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在分析现行农村环境污染政策架构的优缺点后,指出了市场化绿色交易的合理性,现行推进土地承包权、林业产权等基础工作的可延续性,冀望形成以市场交易为核心的环境物权产品体系,政府着重市场监管的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体系建设,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期为我国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环境权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之一,是公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都应当享有环境权益上的公平与公正。目前,作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农民的环境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文章着重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力度,完善农村环境司法救济,加大农村环保投入,构建农村环保新机制,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等几方面的途径来论证农民环境权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现有压力型体制及行政组织系统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失灵,表现为"智猪博弈"关系。只有在实践中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逐步建立绿色政绩考核机制;合理分置环境治理事权财权,适当调整行政管理体制;倡导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形成治理行为多样化格局,才能走出传统发展窠臼,真正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