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仲裁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的国际投资仲裁机制存在诸如公私利益失衡、缺乏纠错机制、透明度低等缺陷。仲裁根植于传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土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治理念与文化背景差异甚大,与现实的争端解决需求无法实现良好的嵌合。在此背景下,我国可以建立"一带一路"话语体系下的国际投资仲裁机制,通过制度设计克服现有仲裁机制的缺陷,建立多元有机衔接的争端解决服务保障机制,实现常设仲裁机构与临时仲裁的双轨并行;在构建路径上可以选择与沿线国家的优质仲裁机构建立区域联合投资仲裁机制,共同探索契合"一带一路"区域的示范性投资仲裁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国家战略,对于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涉外仲裁是当下流行的国际商事、投资纠纷解决机制。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涉外仲裁制度不断创新发展,完善了仲裁司法审查制度,探索了仲裁机构发展契机,创设并完善了自贸区仲裁机构,开拓了国际投资争端仲裁新领域,健全了仲裁人员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落实,国际商事仲裁将在解决沿线各国的国际商事纠纷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全的仲裁协议制度,不仅为完善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提供了重要保障,更有助于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跨境旅游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经济增长点。跨境游客作为核心要素,其权益保障是跨境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基于信息不对称、语言障碍、停留时间有限等因素,跨境游客权益保护存在诸多行政与司法困境。"一带一路"国家间应开展跨境游客保护国际协同与合作。从建立跨境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语种跨境旅游联合投诉、构建跨境旅游纠纷联合调解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跨境旅游纠纷在线解决、开展紧急情况联合救援合作保障跨境游客人身安全等具体路径,全方位构建一套完整的跨境游客权益保护合作机制,作为"一带一路"跨境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务实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合作所提出的新要求,完善区域经济产业链、配套服务机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全面改革,争取让区域经济搭上"一带一路"的便车,取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冠状病毒全球传播背景下,各国政府为保护公众利益和减轻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纷纷开启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一代国际投资协定ISDS机制改革。"一带一路"沿线国本属于ISDS案件高发地区,而我国早期与沿线国签订的双边或区域性投资协定主要着眼于东道国利益的保护,不利于我国境外投资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获得法律救济。兼顾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并重的双重身份,我国政府应积极投身并引领国际投资协定改革,在协定文本中纳入不可仲裁事项的例外条款、合理设置ISDS仲裁前置条件、完善ISDS仲裁程序规范,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达成进一步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参与ISDS机制改革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CEPA是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港澳在CEPA的助力下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大计。日前妥善解决争端的相关规定还不够健全,现有制度不能促进争端的完美解决。建议积极学习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熟争端解决机制,完善具体的构建机构和规则程序,实现与"一带一路"争端解决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商事争议的预防与解决成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及加强国际商事仲裁人才培养,有利于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当前,北京“两区”建设不断深入,《北京市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也在逐步落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而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以仲裁、调解、诉讼为核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则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机遇。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贸易壁垒重重等问题,应客观认识"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区域融合,构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协调机制,搭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已同许多国家、国际组织、区域组织以及国际农业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农业双边合作机制与平台,推动了国家和地区间农业贸易和政策的协同发展,以及农业技术的互相提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中国已与131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87份合作文件。农业一直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的重点,研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但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合作共赢模式,还能使更多亟待发展的区域更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促成区域经济全方位融合发展和格局重构。文章在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性国家战略、区域间协调机制、区域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平台等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应从双边、区域、多边角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投资、民商事刑事司法协助、国际商事仲裁、打击跨国犯罪和腐败行为等领域的司法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构筑牢固的法治保障网,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13.
王欣 《今日海南》2010,(3):38-39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国家区域振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将海南打造成一个集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国际化"窗口"。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动和实施,具有涉外因素的国际经贸、旅游纠纷也会迅速增加。要确保国际旅游岛的顺利建设与运转,建立完备多元、科学有机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势在必行。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解决国际旅游、经贸纠纷的方式是仲裁。  相似文献   

14.
<正>"一带一路"建设是以经济贸易为主要载体,以互联互通为核心概念,以互利共赢为基本目的的跨国战略合作设想。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如何融入"一带一路",服务"一带一路",已然成为各级民主党派组织思考和行动重点工作之一,农工党无锡市滨湖区基层委员会凭借自身优势,早介入,早规划,以"三大行动"情系"一带一路",智谋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时代统筹国内外大局的新倡议,已在各领域逐步规划、启动、推进,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兴趣,成为近年来热议的话题。党的十九大又给"一带一路"倡议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一带一路"倡议,将使"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从而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彼此间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与文化包容。华侨华人广泛分布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他们也是"一带一路"的先行者、见证者和实践者。无论是在历史时期还是在当前新形势  相似文献   

16.
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合作方面迎来诸多机遇,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与东盟部分国家存在领土主权争端问题、东盟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长期的贸易顺差导致贸易不平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这些挑战不仅会带来贸易摩擦,影响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会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因此,要从建立双边谈判和磋商机制,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全面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优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等方面入手,降低和消除贸易壁垒,挖掘新的贸易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7.
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是提升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条件。"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重大机遇和优势,但其也面临着许多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能否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加大的投资有效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通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能否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在的政治经济风险因素建立起有效的化解机制,以及能否切实提高对金融和对外投资的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球性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跨越中东地区,直达欧洲,沿线国家和地区恐怖主义蔓延,宗教冲突频繁,对其建设与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国需要切实致力于提升沿线国家反恐合作机制建设水平。针对相关地区反恐合作存在的疑难问题,以现有的反恐体制为基础,在深入评估相关地区恐怖主义威胁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构建新形势下的国际反恐合作机制,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把新丝绸之路打造成和平、合作、和谐的国际大动脉,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非洲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不可或缺的重要区域。新时代,我们应结合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安全合作、创新经济手段、拓展人文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行稳致远,提升中非合作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我国开展对外交往的新思路,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密切区域经济合作,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与各个国家、地区能源、资源及基础设施等项目合作时,必定涉及环境问题。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来统摄全局,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