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行政区划和府际关系的重构是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国60年来,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和府际关系的调整和改革,基本上延续了传统中国的治理逻辑和治理术,即以属地管辖和行政内部发包制为特征、由职权同构和行政分权构成的多层级的地方政府结构为基本治理结构。为适应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现实要求,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和府际关系必须根据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设计,对既有的地方治理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民主化和地方自治促进和改善地方治理,使地方行政区划和府际关系以及相应的产权、财税权和人事权等制度走向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应在竞争中加强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当前府际关系的重要内容,竞争与合作关系则是府际关系的两个关键纬度。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区域市场融合需要的加剧,基于传统行为观念主导的地方政府的行为和调控模式,越来越严重地固化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变相的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因此,建立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关系,以此快速而稳定地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为有效的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的府际协合治理将这种角色体现的淋漓尽致。美国在联邦政府层面,设立联邦应急管理署,国土安全部,国土安全部下建立《国家事故管理系统》并制定《国家响应计划》以此促进联邦、州、地方各级政府全面提升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能力。在州层面,《州际应急管理互助协议》(EMAC)为跨州区域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协合治理提供合法性机制,各级地方政府都设有应急管理中心,并形成县与县,县与市,市与市协合治理的模式。美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这种府际协合治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管理的创新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出现了由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向"新公共管理学"的范式转变."新公共管理"既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新理论形态,又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研究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借鉴其经验教训,吸取其理论成果,对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而政策执行行为内嵌于特定的府际利益关系背景之中。提升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纠正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行为,需正视以纵向府际应付关系、横向府际竞争关系及部门之间分割关系为主要特点的府际利益博弈关系下的执行效率低下、边际创新增多和信息共享失败的综合作用。在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探寻地方政府与公共政策的"重叠共识",在府际关系中构建共容利益共同体,对推进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现代化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整体型政府"是针对新公共管理带来的"碎片化政府"问题,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政府改革新理念。"整体型政府"将使原有的"碎片化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组织僵化、资源浪费、整体效能低下等问题得到较好克服。"整体型政府"改革为地方政府采取多元化改革措施提供了支持。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着沟通和协调问题。以整合和协调为核心的"整体型政府"理论对于完善我国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地方政府的概念和结构与中国不同,美国的公共权力结构是多中心的、分散化的多样性模式。在美国,地方政府是指除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以外的所有政府类型,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州政府、联邦政府之间均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实行自主治理。地方政府与行政区划不一一对应,存在跨政区的地方政府。参照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划分标准,美国地方政府的结构功能可以分类概括为一般目的地方政府和特别目的地方政府两大类。一般目的地方政府又分为县政府和次县级政府。县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州的行政管理的分支和延伸,并满足地方公民的公共需求。次县级政府包…  相似文献   

8.
狄龙规则与地方自治规则是调整美国纵向府际关系的两大重要法案,它们在现实中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构成了美国纵向府际关系的制度基础。中美两国同为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的大国,因此狄龙规则与地方自治规则变迁的历史可以对我国纵向府际关系调整提供借鉴意义。要构建复合制衡机制、完善程序法治保障、探索分权式单一制体制、创造政府间良好竞争氛围、纵向权力划分兼顾财权与事权以及破解"职责同构"并推进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与运行差异化,从而实现纵向府际关系的协调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公共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浪潮(在转轨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同样的改革趋势).而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成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最基本趋势.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围绕"新公共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探讨,本文作者对这一讨论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府际关系即政府之间的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府际关系多靠政策调整,且随意性大。应当将府际关系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使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地区当前府际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试从法律的角度对横向府际间关系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前,规模最大的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由于传统上对府际关系研究的偏颇的视角,使得对口援疆很难找到适合的政治学成果作为直接理论指导。事实上,对口援疆在地方政府的法律地位、地方财政的独立性、纵向府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较为坚实的法制基础,却也同时面临着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两种不同的法制困境。对于这些困境的消解,除了证成该政策在法制背景下的合理性外,更重要的是从横向府际关系的法制化、法制效用的具体生成、镜像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大量招聘"编外人员",以协助各级政府利用公共权力,维护公共利益,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公务员与"编外人员"由于身份普通,待遇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在政府内部形成了人力资源的"二元结构"。由于这种结构的不稳定性,与政府"在编人员"的管理相比,我国地方政府的"编外人员"管理随意性较大,加之政府回应性的增强,政府公务员的编制有限,致使"编外人员"有逐渐膨胀的趋势。本文选取我国城市规模在千万级人口以上的北京和广东两个地方政府为样本展开调查研究,深入对公职人员队伍"隐形膨胀"的规模、原因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我国政府公职人员队伍"隐形膨胀"的逻辑、效果、风险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行政改革浪潮而兴起的政府改革理论,它为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野。“新公共管理”模式是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而进行政府改革和行政创新的必然产物,作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替代物,“新公共管理”实践模式的出现,是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治理变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本文拟从新公共管理产生的背景、基本主张等方面入手展开论述,进而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模式来探析我州的行政改革与创新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危机跨域性的增强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边界,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府际合作已成为化解公共危机的必然选择。然而,制度性集体行动风险的存在使得府际合作面临碎片化的困境,导致合作关系难以达成、合作治理效果不佳。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出发,分析公共危机治理中府际合作的现状和困境,并基于降低交易成本以摆脱合作困境的考量,提出搭建府际关系高效协调机制、引入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优化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监督保障机制以保障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更好地推动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5.
伴随区域公共议题日渐突出,传统的治理模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公共管理实践,许多公共事务由于涉及不同管辖区,已经超出了单一行政区划的范畴,演变成跨行政区公共服务难题。这一转变在理论脉络上体现为府际关系到区域公共治理的变迁,在治理机制上体现为整体性治理对传统官僚组织模式的完善,在政策演化上体现为从地方政府竞争到寻求合作治理的努力。跨区域公共服务的供给必将经过理论和实践探索,搭建多方合作治理的架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先后启动了"后新公共管理"改革。"后新公共管理"改革在价值取向、机构设置、权力调适、信息技术和行政文化等五个维度对新公共管理运动进行了扬弃与超越,并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启动新一轮政府改革的效仿典范。  相似文献   

17.
府际关系是现代政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性的经济市场化和地方分权化的发展趋势,府际关系变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行政改革普遍关注的重要领域。加强政府合作(府际关系中的一种)是公共行政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行政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中美政府合作的研究状况,尝试着通过分析,在我国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能够为加强各级政府合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斯蒂芬·奥斯本在《新公共治理?》一书中提出了"新公共治理"一说。那么,新公共治理究竟"新"在何处?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对新公共治理范式从理论基础、资源分配机制、价值基础、系统结构、政府角色等方面与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在新公共治理理论下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在分析单位、评价维度和公共价值方面发生的变化,并对我国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变迁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新公共治理范式下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分析单位由个体转为系统,关系绩效成为新的评价维度,政府绩效的合法性和公共价值成为新的关注焦点。我国政府改革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系统绩效、关系绩效和公共价值还远未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研究是我国应对地方治理全球化、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具有系统性,突出地体现为地方政府环境制度供给能力、环境公共监管能力、环境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和环境多中心合作共治能力等。目前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地方政府环境责任意识,地方政府环境权能,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府际环境合作,环境社会资本,企业环境责任和环境技术创新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协作性公共管理: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变迁和政府面临问题的日益复杂性对政府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新公共管理运动造成的国家碎片化和跨边界复杂问题的解决,新世纪以来,国外公共行政学者提出了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本文对国外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的缘起、概念、表现形式、模式、过程和应用领域,并对协作性公共管理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