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振泉 《新东方》2000,(8):40-40
巴西警方抓住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偷。这个小偷不仅印有自己的名片,而且喜欢四处分发。这个小偷专偷“宝马”牌豪华轿车。他一旦相中并且偷走了某辆轿车后,他会把自己印制的精美名片悄悄地寄给轿车的主人。他的名片非常的特别:上面赫然印着自己的公司是“盗窃和抢劫有限公司”;公司的地址:666犯罪大街违法花园;自已的头衔当然是“小偷”了。  相似文献   

2.
《干部人事月报》2009,(9):77-77
一位刚参加工作的记者有一天到警局采访,正碰到警方抓到一个小偷。该小偷犯案可能上千件,是头一次被捉到。他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还自己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几张他一看就承认是他做的,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就予以否认,并说他的手法没有那么粗。  相似文献   

3.
《福建通讯》2002,(7):48-48
有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散步归来。眼见自己的茅屋遭到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时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了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且早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中。  相似文献   

4.
失主排队向小偷账户上打钱,这事听起来悬乎,但的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家住兰州市小西湖的王师傅说,自己的小轿车车牌被盗后,虽然报了警,但当日出门就很不方便,无奈之下,他只好按小偷的提示到银行去打款。让王师傅没想到的是,来到附近银行后,他碰到了不少像他一样倒霉的人。  相似文献   

5.
小偷一再扒钱。失主怒抓小偷。无奈混乱中小事捅成大事,小偷所偷之钱不仅没有如数归还。失主对自己及家人抓捕小偷的行为反而懊恼不已,因为——  相似文献   

6.
感动生命     
一本书里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女钢琴家重病垂危,绚丽的生命就要结束。某日,一个小偷敲开了她的房门,这小偷手里捧着一束鲜艳的玫瑰。这是小偷惯用的伎俩,若无人应门,他便撬门行窃,若有人开门,他便问:是你叫送的鲜花吗?小偷敲开了女钢琴家的门,他看到的是一双美得叫人心悸但分明闪耀着生命的最后火花的眼睛。紧接着,发生了小偷思维以外的事情。就在他还在发愣时,他手中的玫瑰已被轻轻接去。“多美的花呀。”女钢琴家说。她一边忘情地嗅着,一边转身把它插在钢琴旁的花瓶里,一双颤抖的手陶醉地抚摸着它说:“但愿你比…  相似文献   

7.
剑戈 《江南警界》2003,(2):9-11
打死小偷的人被依法判刑之后,他才明白一个法律常识——生命权至上,小偷的生命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郭军峰  李迪 《人民公安》2023,(20):56-57
<正>吞东西、撞头、装残疾……这是哪位高人玩杂耍?不!这是小偷们被抓后使尽一切办法逃避打击的各种伎俩。正所谓警情千千万,件件都不同。这不,前几天出警就遇上了一个装死想瞒天过海的小偷,但他最终没逃过警察的火眼金睛,民警施计把他打回了原形。上周六,我和老谢、小李三人当班,开着警车在辖区巡逻,正在商量中午吃什么好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起报警:在一家商场门口有小偷正在撬电动车。我们驾车火速赶往事发地。赶到时小偷刚把电动自行车撬开,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辈子会收到多少张名片,又会扔掉多少张名片?有多少张名片能让你留下印象?而你又能被几个人记住了?想让别人记住你,就要从名片做起,要让自己的名片更特别些,才会在众多的名片中脱颖而出,让人家对你的名片左看右看,想忘记都难。  相似文献   

10.
拯救小偷     
一边是失去理性的群众仍在高喊“打死他”.一边是失去理性的小偷在众人的怒喝下更加惊恐而走向深渊,本着一个民警以人为本的职责,我们在刹那间做出了人性化的抉择:挽救小偷比抓住小偷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伙同他人截留私分370万元国有资产后,他携妻女逃往巴西。此后八年,在巴西挣下千万家业的他却承受着亲人相思不能相见的煎熬,当年迈的母亲没有等到儿子的归来离开人世时,他终于明白,上天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和亲情故土相比,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多么不值得。最终他决定抛下数千万家业,回国自首。  相似文献   

12.
小笑话     
诗有什么用 ?最概括的回答是 :“言志”。即表达感情。其实 ,诗还有一项可直接造福于作者的功能——劝退小偷。它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面家郑板桥开发出来的。郑板桥在潍县县令任上被罢官时 ,仅带着黄狗一条、兰花一盆 ,由“一肩明月 ,两袖清风”伴着回乡。但也有人认为他既然当过县太爷 ,定然家财不少。一天夜里 ,天寒月黑 ,板桥不能入睡 ,刚巧小偷入屋光顾。他想 :如果大声呼喊 ,万一小偷急起来动手行凶 ,自己会吃大亏 ,但如果佯装熟睡任由小偷在家里胡弄 ,又不妥当。于是轻轻翻身朝里 ,低声吟道 :细雨蒙蒙夜沉沉 梁上君子进我门小俞知道…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在《增广智囊补》里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王敬则初当吴兴太守时,郡内小偷很多,百姓因屡丢财物而终日提心吊胆。一日,捕快抓到一个小偷。王敬则把小偷的亲属都召到公堂来,并当着他们的面鞭打小偷。然后,罚他每天打扫街道,不得停歇。这样,一直罚他干了几个月后,才令他歇手,但附带一个条件:他必须找到另一个小偷来顶替他,不然,还得接着干。那些小偷都害怕被曾经干过小偷的这个人认出来,于是纷纷逃到了外地。因此,吴兴境内便得到安宁。  相似文献   

14.
瘸子的计谋     
瘸子走路十分不灵便,更别说跑了,所以瘸子当小偷是不可能的事情,万一被发现了岂不很容易被逮着。可是,有一个瘸子竟当了小偷。他一条腿瘸,但却十分善于行窃,而且诡计多端。一次,他在半夜里跟随两个小偷进入大户人家,瘸子让那两个小偷用绳子把他从天窗吊下去。他下去以后,四处搜寻钱财,然后把东西放入箱中,叫那两个小偷用绳子把装满财物的箱子吊上去,再把空箱子放下来,装上钱财再吊上去……后来,那两个小偷窃窃私语说:“钱财已经很重了,那瘸子要是从屋里出来,必定会多拿,不如咱俩扔下他逃走吧。”接着,他们便扛着箱子和财物逃走了。到了荒野,…  相似文献   

15.
场主的话: 本栏目上期《瞻前不顾后,能不遭黑手?》刊出后,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讲述自己在公共场所被盗的遭遇,并对小偷表示了切齿痛恨。但是,也有读者提出,为何小偷在公共场所那样猖狂? 小偷猖狂,一方面与其胆大妄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不无关系。本期试验,我们随警作战,通过小偷出手到被擒的瞬间,观察周围群众及当事人的反应。通过观察,我们深切地感到,许多人还缺乏见义勇为的具体行动,一些场所还缺乏“人人喊打”的良好氛围。 我们认为,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除了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外,群防群治,人人动手,齐抓共管,是其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薛胜 《公民导刊》2004,(1):36-37
如果有人好心提醒你,你的包被小偷割了,你一定会十分感激他,但谁又会想到原来这个好心人也是“同盗中人”呢?我就碰到了这样的小偷。  相似文献   

17.
手机怎能成为最亲密的伙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小谢,是一个生性活泼开朗的人,同学们都说他是个天生的“乐天派”。但是最近他一改往日乐观的面貌,整天变得闷闷不乐,还动不动冲着同学发脾气。原因是前几天,小偷把他的手机偷走了。他说,虽然寝室也有电话,没有手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并没有什么太  相似文献   

18.
“任天堂”之迷 佛罗里达州有一名小偷很爱玩任天堂电子游戏机。有一次他私闯空门,看见屋里有一台“任天堂”,一时技痒,忍不住坐下来就玩,没想到欲罢不能。等屋主回来,从窗外瞥见情况不对,马上报警,把小偷捉个正着。据警方称,这名小偷已有过一次同样的纪录。  相似文献   

19.
在岳飞故里———汤阴,有个从公安局退休的老干部,叫郭天顺。提起他,不仅在公安系统享有威望,在社会上名声也很大,特别是一些地痞流氓、小偷无赖对他怕得要命。他退休后,一些企事业单位纷纷以高薪、优厚的待遇聘请他担任保卫科长,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然而,他却怀...  相似文献   

20.
小偷告失主 2002年4月3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报道:某村民刚买的一辆新摩托车被盗,经查系自己邻居所为,当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小偷为逃避法律追究,与失主签订了一份合同:“小偷退还失主摩托车,并补给失主3000元,失主不再追究此事。”但司法部门还是将小偷拘捕归案,并判有期徒刑一年零九个月。小偷刑满释放后,欲向失主索回2500元,被失主拒绝。小偷一纸诉状将失主告上法庭,要求追回自己的3000元。经审理法院判决如下:“令失主将3000元交出上缴国库,并对失主与小偷各罚款5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