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处于人生十字路口。其心理状况、思想状况与过去学习期间有所不同,而新时期更带来与往届毕业生相异的新特点。高校对毕业生的教育(包括理想教育),也必须随之作相应的改变。本文试图通过对毕业生现实思想的分析,在理想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面,提出些粗浅的原则性的意见。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反馈原理是系统论的一个重要原理。在电子电路中,利用反馈原理,可以达到稳定电路工作点,实行自动增益、自动调节的目的。在认识上,信息反馈,同样可以修正原先认识的偏差。毕业生思想教育也应当利用信息反馈,积极引导毕业生认清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大局和趋势,自觉调整、改变与这种大局和趋势不协调、不和谐的抉择,以取得主客观的统一。当今大学毕业生,由于生理、心理、阅历、年龄的局限,思想方法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而,在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常常束手无策,其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能否充分就业,事关高校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高校与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分析研究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问题,并就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4.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离校前普遍存在特殊的心态,概括起来主要有: 1.忧郁心理。目前大学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面临着供大于求的现实,因而在临近毕业时一部分大学生仍然工作无着落,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达到1:3。因此这些同学普遍存在担忧、焦虑、抑郁、自卑心理,对前途感到茫然。有的同学说“毕业=失业”,即将成为“待业大学生”;有的同学虽然找到了接收单位,但对工作单位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及工作环境心存担忧和疑虑;还有的同学感慨自己书生气十足,缺乏社会经验,思想简单、幼稚,没有改革者的气度与魄力,恐难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一直以来,许多家庭把孩子上大学、就好业当作改变孩子和家庭命运的砝码,所以有些家庭不惜倾其所有,甚至高额借贷。而现实的就业状况无疑打破了他们的梦想,这就必然产生了家庭与社会的矛盾。同时,大学生就业难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观念、内容、方式、机制等各个方面创新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教育中存在的现实矛盾,正确处理知性教育与人格塑造、现实性与虚拟性、主导性与多样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等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形势下,要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有效组织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明确其内涵、特点及作用,这是高校深入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旧的人才机制尚未完全消解,新的人才机制尚未完善,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旧体制过渡时期,这就更增加了他们心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一、大学毕业生矛盾心态的表现 1、既希望早日工作,又留恋大学生活,害怕踏入社会。经过几年的学习、锻炼,许多大学生早就渴望走上工作岗位,大显身手了。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论新形势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晓敏 《探索》2007,13(4):106-109
在新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思想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诸多问题.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市场意识、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市场也必须加快建设步伐,规范竞争秩序,为大学生合理充分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去年三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进行“四有”教育,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遵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理想、纪律教育正在全国大学生中扎扎实实地展开,并获得了较好的收效。如何进一步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理想、纪律教育,这是各高等学校正在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在思索讨论中,我们认为,当前要十分注意研究社会环境和大学理想教育的关系,本文试就大学生的竞争与理想教育发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也相应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实行优生优分制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很受师生的欢迎,效果也不错。但是,从毕业生的总体来看,优生优分的学生仅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左右,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分配仍然是实行“一刀切”,几乎还是哪里来哪里去(定向生除外)。毕业分配并没有完全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和实践能力直接挂钩。从毕业生反映最强烈和思想矛盾最多的问题来看,也是分配中的“一刀切”问题。所以,这种分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思想的不稳定,挫伤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大学毕业生的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不断的扩招,高校的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但就当前的经济发展来说,合适的岗位十分的有限,关于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为了实现大学生更好地就业,从各大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探析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全社会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在的大背景下,内地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1999年以来扩招的本科生陆续毕业而显得尤其突出。与内地大学生就业难、待遇走低截然不同,香港的大学毕业生近几年不仅就业率创出新高,月薪也显著提高,无论职位空缺数目和薪酬待遇都有所上升,不少学生还没毕业就已谋到高位。同香港对比,内地大学生就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在大陆,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昔日被誉为“国之栋梁”、“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而今似乎成了“鸡肋”。2001年,内地毕业生110.4万;2003年212万;2005年340万;2006年,全国普通…  相似文献   

1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高校培养的学科及专业结构、就业环境、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等外在的客观因素外 ,大学生个人的择业观念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因此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一、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分析。择业观是人们关于职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是择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配制度发生了根本性…  相似文献   

15.
舒琦 《理论导报》2010,(12):47-47
<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明显地打着时代的烙印并折射出时代特征。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无疑给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极大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敢于面对问题,正视矛盾,做到思想要求与现实需要相统一,尤其要正确处理好人生"得"与"失"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明显突出,这与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素质不理想肯定是有关的。对此,我们应当从最近胡锦涛同志就素质教育问题所作的讲话中得到一些启示。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出口导向”。大学毕业出口导向是“就业”,而后  相似文献   

17.
任倩  唐军 《学习月刊》2011,(22):105-106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深入发展,逐年扩招,使得毕业生人数激增,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受迫于就业压力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在校大学生较以往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技术的提高,而往往忽视了对个人思想修为、综合素质的培养。笔者就如何进一步优化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深圳特区"90后"大学生职业观具有对国家利益的考量与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并重、远大的职业理想与严峻的就业现实矛盾冲突、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与自主平等的职业意识相互影响等特征。因此在教育对策上,一要明确教育目标,二要注重教育内容,三要创新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运行并不稳定。问题在于,大学毕业生的高人力资本存量得益于政府、社会、家庭及个人的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的任何波动都会引致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并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基于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压力,同时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前景,欧、美、加、日等各大经济体都极为关注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投入。就业政策就像是一只“看得见的手”,不仅可以弥补劳动力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不足,而且能够引导和促进“看不见的手”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需求政…  相似文献   

20.
赵静茹 《求贤》2010,(6):42-43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建设事业的成败。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不同.面对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如,对专业的择选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