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中国律师》2007,(4):17-17
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人民大会堂。近3000位人大代表高票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这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资(包括台港澳)税赋上超国民待遇的终结。这个消息对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何悦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何悦委员说,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征收都是按照内资、外资(包括台港澳)企业分别立法,实行区别对待。这在改革开放之初,对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几十年过去了,我国已经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国内市场对外资进一步开放,内资企业也逐渐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如果继续在税赋上实行内外有别,将对我国形成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我国外资政策的必要性自从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为了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我国政府努力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制定了大量旨在鼓励外商来我国投资的优惠措施。如减免税收、赋予外商投资企业以进出口权,在利用土地上给予价格优惠等;同时,为了引导外资向有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方向发展,保护民族工业,维持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基本稳定,我国也规定了不少对外资的投向及其活动的限制措施。如限制外商投资的行业,要求外商投资企业产品达到一定的外销比例、规定产品的国产化率或国产化进程等。这些措施曾对吸引外商…  相似文献   

3.
我国吸收的外资中有一部分是来自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注册离岸公司的假外资。本文就内资企业外资化的税收制度诱因进行分析,并对广西现阶段规避假外资和未来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资BOT政府保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敢 《法治研究》2008,(6):70-73
BOT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方式,目前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安践中BOT方式一直被定义为政府与外国投资者的关系,国内民间资本投资经常被排斥在外。内资BOT中的政府保证在内容、性质等方面与外资BOT方式有诸多不同。本文对内资BOT政府保证的必要性、法律性质和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府保证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民待遇与外资税收优惠政策之改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认为,我国应对内外资企业实行无差别性待遇,这是国民待遇制度的本质要求,它反对歧视性的次国民待遇,更不赞成对外资过度优惠的超国民待遇。税收待遇是外国人法律地位制度的重要构成。目前我国对涉外企业普遍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实际上是一种超国民待遇,它扭曲了市场竞争机制,不利于我国外资立法的整体优化。故有必要根据无差别性的国民待遇制度的要求,对我国现行外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税法的完善及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资优惠制度利弊分析与重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外资优惠制度利弊分析与重构探究沈木珠一中国外资优惠制度是根据中国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和优惠关于各种优惠待遇的规定和实践而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这些优惠待遇的规定既分散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之中,也分散在国务院及各部委发布的全国性或区域性法规...  相似文献   

7.
论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国民化◇汤华东◇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文件的签署,我国的外资法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摆正外资企业的待遇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妥善处理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关系,是指导外资法重构的基石。一般来说,引进外资...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控立海外投资保证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从1979年开始发展海外投资事业。目前,我国已在16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0余家海外企业。其中约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客观情况是:资源丰富,劳动力相对便宜,但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低下,为发展本国经济,急需外资。因而,对外资一般都实行较为优惠的政策。但发展中国家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不健全的法律规定,又常使外资处于非商业风险的处境。我国许多海外工程承包项目、饭店、公司所饱受的战争、内乱、外汇管制等严重损失之苦的实例,已充分显示政治风险的危害性。即使是…  相似文献   

9.
张五常提出,应将“扩大内需”改为“扩大内供”,废除所有妨碍私营工业发展的制度,使之增加产出效率。比如撤销原料进口税,撤销“来料加工”这一制度安排。让企业自由内销。对内资外资一视同仁,简化税制等。  相似文献   

10.
张驰 《法人》2005,(7):12-13
现阶段,外资弥补短缺的作用不再明显,更多呈现出外资与内资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特点。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和核定外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司法业务文选》2013,(6):39-45
1.2012年10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86号公布2.自2012年10月11日起施行一、第十条修改为:"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不得超过49%。"境内股东中的内资证券公司,应当至少有1名的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不低于49%。"内资证券公司变更为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后,应当至少有1名内资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低于49%。"二、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境外投资者可以依法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持有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或者与上市内资证券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持有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上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步伐的加快,根据对WTO金融服务协定的承诺,我国的保险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竞争,国际保险贸易进一步发展。为了规范外资保险公司的行为,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保险市场的规范发展,有必要对外资保险公司加强监管。本文在分析外资保险公司监管的政策原则与目标的基础上,探求我国对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模式的选择,结合我国当前保险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外资保险公司监管的一些重要问题予以研究,以期促进我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税收饶让与我国外资法的实施周家贵一、税收饶让概述所谓税收饶让是一国政府对其税收人从国外得到优惠减免的税款视为已纳税款给予抵免的一种特殊优惠措施。与一般的外国税收抵免措施不同,其特殊性在于:第一,其他抵免措施一般通过各国的税法得以实现,税收饶让则是国家...  相似文献   

14.
梅新育 《法人》2009,(8):90-91
由于发迹过程中存在太多不足与外人道的东西,许多中国私营业主都私下拿了外国护照,一边利用在海外注册的公司到国内享受外资优惠,一边利用自己没有依法放弃的中国护照突破国内对外资准入的一些限制,通吃一切,万一出事就一逃了之。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很长过程,终于实现了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立法。对比于现行的内、外资两套税收管理体制,我国新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的税率、税基、优惠税收、纳税主体、征税机关方面等方面都做不明不白统一的详细规定,是我国税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外资并购将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需要重视和研究入世后我国的外资并购,并作出立法应对。近年来,我国外资并购的迅猛发展得益于相关立法的支持。适应外资并购的发展,需要对外资并购运作方式及相关事项作出立法规范。我国外资并购中涉及的反垄断调控,急需有法可依。入世后,WTO规则涉及外资并购的重要事项,要求事先存在相关的立法,需要国内立法的及时补缺。  相似文献   

17.
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合营企业),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家给予这种企业以种种优惠,并以法条规定下来。这些法条表明了我们对外资的态度。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境内举办的合营企业已有一定数量。这些  相似文献   

18.
受发现能力制约存在犯罪黑数以偷税罪为例,全省工商注册登记的内资、外资和民营企业有28万余家,但2007年全省公安经侦部门仅立偷税案件196起,偷税的犯罪率为万分之七,这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专利信息分析研究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竞争现状后发现,内资申请数量的大幅增长无法掩盖其在重要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和质量上的欠缺,目前尚不具备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竞争优势,无法与外资进行抗衡。面对美欧日等国企业的"集约化竞争",国内保险机构的申请积极性始终较低。针对内外资之间存在的差距并结合国内保险业的实际情况,建议内资企业加快专利管理制度建设,综合利用各种专利战略。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以来,中国出现了韩资企业非正常的“撤离潮”,其他国家来源外资也有陆续撤离趋势,由环渤海地区向东部沿海各区域蔓延。目前企业撤资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各地人民法院先后以“应对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非法撤资讨债的应急审理机制”为主题研讨司法对策,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2009年年会,就金融危机为国际经济法学研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作了深入分析。上海律协邀请了律师界、政府相关部门、学术界对外资非正常撤离应对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认为面对大量撤资难题,在司法领域可以通过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税法等途径,合理采取起诉、保全、清算、破产申请、跨国司法协助等手段维护中方利益,从而在法院、政府应急机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推进我国外商投资体制和促进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