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艳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184-188
贵州汉语中有一批词语在汉语古籍文献和其它汉语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说明它们来自侗台语,可以定之为“底层词”。贵州汉语中存在着侗台语底层语言的事实,对探索贵州汉语发展史和民族关系有重要价值;进行贵州汉语中侗台语底层词的研究,对保护侗台语这一濒临灭绝的、具有地方性的、民族性及古老文化特色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年代学是以亲属语中基本词汇保留率的多少来推算其分化的年代。由于无确 凿的文献记载和过硬的考古发现,对于侗台诸民族的分化迁徙年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 过语言年代学对侗台语的研究得出:在百词表中,黎语同侗台语的百分比为31,其从侗台语中分化 出去大约在3000年前;侗水语同台语(壮泰语)的百分比为56,其分化年代大约在1500年前;临高话同侗水语的百分比为63,其分化年代大约在1000年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对台语方言(Tai dialects)的研究,对原始台语(Proto—Tai)的构拟,对台语(Tai languages)的分类,以及对台语同其他语支的亲属关系都增加了兴趣。这篇论文打算把台语同侗水语(Kam—Sui Languages)的亲属关系搞清楚。台语这个名称是狭义的用法,指的是关系相当密切的亲属语支,它们暂且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次语支  相似文献   

4.
汉语和侗台语(下简称江台语)关系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一个多世纪前,欧洲学者就发现了汉台语之间的关系,18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斯克纳在他的《暹逻语和汉语》一书中指出,汉语官语、福建语和暹逻语之间存在着关系词,继他之后(90年代),另一个德国学者孔好古对汉台语的关系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汉语和侗台语有亲属关系。于是,他提出了“印度支那语族”的谱系划分。孔好古的观点得到了法国学者马伯乐和丹麦学者吴克德的赞同。其中,马伯乐还提出了三国以前汉语跟原始台语有密切关系的具体看法。汉台语同源说(下简称同源说)被欧洲学者一锤定音之后逐成至理名言而为世人所接受,当然也包括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5.
丁崇明 《思想战线》2002,28(5):123-126
汉语绝大多数修饰式词是偏正型的。大多数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形容词性语素在中心语素后。汉语、藏缅语“名语素 +名语素”构成的修饰式复合词一般是修饰性语素在前 ,侗台语和苗瑶语部分语言名语素构成的修饰式复合词是修饰性语素在后。有的语言修饰式复合词有偏正型 ,也有正偏型的。支配式的复合词构词差异与这些语言主要语序有关。一般有补充式词的语言是有补语的语言 ,但有补语的语言不一定有补充式词。假设补语产生于补充式词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对侗族文化尤其是侗族款文化进行研究,至今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现对侗款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了解学界对侗款研究的情况,还有哪些方面亟待进一步去研究,有利于拓展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侗款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侗台语系属的争论 侗台语(Kam-Tat Languages)的系属一直是国际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早在1937年著名的语言学家李方桂先生在《中国年鉴》上发表题为《中国的语言和方言》一文,把侗台语族归列到汉藏语系(Sino—Tibetan)。1954年罗常培、傅懋勣两位先生联合发表的《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进一步明确了李先生的分类。直到现  相似文献   

8.
侗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款,从狭义来说,它就是侗族的法律、法规。但侗款还包括立法、司法等一套侗族的法律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侗款也具有侗族法制的含意。“款”字是个古代汉语借词(不象是同源词),其侗语读音叫,Kuant”。它在侗语里是“法律条款”之意。不少的侗款资料表明,在“款”这个词出现之前,侗语里用以表达“法律”或“法规”概念的是”jinl”和  相似文献   

9.
黄梅 《传承》2013,(9):101-103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侗族没有建立过独立的民族政权机构,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因此,对侗族尤其是侗款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夹杂在汉文资料中的描述以及口传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对侗款的研究必然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梳理,旨在梳理中找到从政治学研究视角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黄梅 《传承》2013,(7):101-103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侗族没有建立过独立的民族政权机构,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因此,对侗族尤其是侗款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夹杂在汉文资料中的描述以及口传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对侗款的研究必然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梳理,旨在梳理中找到从政治学研究视角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侗语,过去的中外语言学家,大都将它归入汉藏语系,侗傣语族或侗台语族。建国以后,才划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但也有的学者,至今仍然坚持前一规范。当代侗语,分为南部和北部方言,其中,各又包含3个土语,且和壮语、布依语、傣语,特别是和毛南语,仫佬语、水语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现谨就文献之载,和与侗语有关的吴方言,作为沉淀于这一方言的越语,与侗语作一比较,借以映证两者的族属及其历史渊源。当然在这里只能因文中之书,以上古音或中古音来断其声韵,并取其与侗语相关者而较之。至于涉及语音学诸问题,为本文所难负,故错谬难免,望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汪舟 《北京观察》2013,(7):64-67
那些历经沧桑的台语老歌,散发着那片乡土的芬芳,承载着那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同胞的泪水与希望,如泣如诉的歌声带领我们走进台湾人民的心灵深处……诗言志,歌咏怀。台语歌曲是台湾同胞用乡音抒发的心声,尤其是那些流传久远的台语老歌,是台湾同胞的集体记忆,积淀着对生于斯长于斯  相似文献   

13.
汪舟 《两岸关系》2013,(4):53-56
诗言志,歌咏怀。台语歌曲是台湾同胞用乡音抒发的心声,尤其是那些流传久远的台语老歌,是台湾同胞的集体记忆,积淀着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情眷念。不同历史时期的台语歌曲,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风貌,反映了台湾同胞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内心感受和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从侗语亲属称谓的构词、抽象词的构成、形象词的构成、自然现象和方位观念的构词以及一词多义的构词等几方面的语词构成中,试探侗民族的造词心理过程及其有关的文化现象。如婚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初民们对自然现象的揣测与方位观念及侗族文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侗语声调     
声调是侗泰语族语言的特点之一。声调研究在侗泰语研究中应该占有重要地位。而侗语的声调系统在同语族语言中又有它的特殊之处,对探讨侗泰语声调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将就侗语的声调,特别是声母对声调的制约关系作概括的阐述。 阐述之前,为了行文的方便,先把侗语声调的排列次序和调类名称说明一下。侗语声调的排列是根据它本身的演变规律,结合其中和汉语有关词的调类排比确定的。和国内外学者对侗泰语族其他语言的声调排列是一致的。我们按照汉语音韵学上对汉语四声的排列和命名,把侗语声调的名称和顺序标为:  相似文献   

16.
1·1“语法是研究一类一类的形式出现或不出现在由别的类构成的框架或槽之中的。所有在这一点上行动一致的形式是同一个形式类的成员。”这就是说词是有语言环境的。凡同一类词不仅有自已共同的语言环境,并且这个语言环境是其他词类所不具有的。我们把侗语中凡是能放入“~5+X+au~4”或“tji~4+M+X”公式中的词都认为是形容词,  相似文献   

17.
侗族语言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语在语言学相关理论研究之创新和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之地位两个方面论述其科学和创新价值,认为侗语、侗水语和侗台语在追溯和揭示南方族群文化和历史上有关键意义,侗语则是侗族文化的最核心成分,并且应该成为文化保护、整合申遗工作的核心资源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侗笛     
笛子歌,侗语称“嘎笛”。侗笛传说是由田里的禾杆苗发展演变而来的。金秋时节,牧童到田里放牛兴趣来时,即用禾杆在一头撕开半块皮,作为簧片,然后,在禾杆上面开了几个相等距离的小孔,即吹出简单的弦律。秋季过后,禾杆枯委,孩子便以竹子代替杆笛,也就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侗笛。侗笛似如广东岭南的喉管,它所独特及处是不要张口换气,即  相似文献   

19.
侗语的词从意义和结构来分析,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单纯词可以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多音节的。合成词是用词素按照一定的结合关系组成的。组成合成词的词素除虚词素外,一般都有实在意义,大部分都能单独成词。  相似文献   

20.
在侗族的古籍资料——侗款中,常会出现“jul hus jiv gal,ligoc langc jiv xeih”的语句。历来人们在翻译的时候,一般都把“jul hus jiv gal”译成“州府置歌”。 本文将对侗语“gal”字的汉义提出个人看法。 首先,谈谈侗族款词中出现这句话的背景。侗族款词,现已成为朗诵词一类的口头文学。但是,狭义的侗款就是侗法。在古代的侗族社会里,侗族款组织在执行侗法过程中,在需要对人犯处罚重款的情况下,要将其款项购卖一头牛来宰杀,将其肉切碎煮熟后,分送给款区内的各家各户,名之曰“散款肉”。但是,在散肉之前,首先要把牛的上腭和下腭都砍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