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自1921年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奉为自己的坚定信仰。所谓信仰,就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而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塑造的过程中,中国和平基因始终是一个重要元素。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塑造与中国和平基因对接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和平基因,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和"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和平、和谐,内蕴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稳  曹宏 《观察与思考》2014,(10):39-4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在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遭遇到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中原创力薄弱;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培育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重视文化生态的维护,以应对和解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人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初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过完全自发的结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作为理解的前提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同时也努力清除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混杂的非自觉的、消极的传统文化因素,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传统文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不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四个自信",还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都需要和呼唤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相结合"的表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完整总结,也是指明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政治理想的现实展开,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接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  相似文献   

5.
<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武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代代相连的血脉和灵魂。就如何认识和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即"为什么两者能融合发展"和"两者如何融合发展"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治国理政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借鉴传统"和"文化加强对外交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继承传统富民思想,以传统价值理念为渊源培育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借鉴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这些理论创新与实践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复兴的重大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更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价值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品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二者契合的决定性因素。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契合,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研究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统战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统战文化是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优秀文化之一,它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直接来源于党的统战工作实践,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新时期的统战文化以"和合"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大团结与大联合统战文化永恒的主题。统战文化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体;政治性是统战文化的本质特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统战文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唐珊 《人民论坛》2020,(5):136-13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与实践过程中构筑的精神家园。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和"走进去",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尚斌 《人民论坛》2012,(11):138-139
中国共产党员优秀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内在精神特质,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有机结合的结晶。中国共产党员优秀品质决定着我们党的政治形象,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下文中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简称为"革命文化")。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以及革命文化等思想的创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革命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创先争优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实践党的先进性的产物,反过来又指导、推进着实践发展,其精神实质就是"创先进,争优秀"。这种经过血与火洗礼的精神,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与追求,植根于中国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伟大实践与创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孟国丽 《前进》2024,(1):30-32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七个着力”重大要求之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怎样实现这样的“转化”与“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要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给出了实现路径与具体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内在关系的时代表达,明晰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的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21,(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新的征程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十分丰富。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深刻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5 000年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与建军治军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等十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传承、弘扬和升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安邦之道。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十分丰富。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深刻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5 000年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与建军治军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等十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传承、弘扬和升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安邦之道。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华文化中的和合理念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的双重和平基因。面对"修昔底德陷阱""文明的冲突""历史的终结""国强必霸"等质疑和魔咒,我们党提出与众不同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有机统一体,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高度契合又一体相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关联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其"特"之根基所在、精神命脉和内源性动力。体现人类理想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想理念、既与传统相系又与现代相接的传统美德和反映道义高度及美学追求的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三大核心要素,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切入点。但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调和关系,而需要在历史维度上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在现实维度上梳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在发展维度上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主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在场决定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应注重丰富发展传统文化并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陈煦  周清 《北京观察》2021,(8):38-40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深层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