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雷高岭 《奋斗》2004,(8):26-27
市场经济与信用道德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越频繁,对信用的要求越高;而社会的道德信用程度越高,社会的经济运行成本就越低。可见,信用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也是一种社会道德资源。因此,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信用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资源或社会财产,它具有经济性和生产性。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建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了“自保障”和“转化保障”概念。在公共部门对弱势群体提供外在的“物”社会保障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以个人为取向和以社会为取向的社会资本,分别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国家和市场不能解决的“自保障”和“转化保障”。弱势群体积累社会资本的具体路径包括建立个人社会网络,建立公共组织,建构信任与规范,促进互惠交换。  相似文献   

3.
武中哲 《发展论坛》2002,(11):53-54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社会普遍实行了一种以“单位”为基本结构单元的组织管理模式,广大社会成员被组织在“单位”当中,并且通过单位组织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以单位组织为中介来实现多方面的联系。我们把这种组织制度称作单位体制。单位体制赋予了单位成员的无限就业保障。一个人如果成为单位成员,那么他(她)同时也就成为一个“国家人”,单位组织无权也无必要让其失业。因为在纯粹的单位体制下,单位组织(主要指企业组织)不仅仅履行着经济职责,更重要的则是代替国家履行着管理社会的职责。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各个单位组织的经…  相似文献   

4.
骆奎 《世纪桥》2011,(1):51-5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分析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而唯物史观自创立开始就被误读为一种“经济决定论”。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别走了不同的道路;早期西马的超越逻辑主要体现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哲学路径,而阿尔都塞的超越逻辑则体现了科学主义的哲学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扩展了马克思哲学的讨论域,有利于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真语境;而马克思的历史观并不是把一切现象都还原成经济作用的历史决定论,它本质上是主客体统一的社会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6,(12):56-56
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社会经济》课题组在11月13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近年来,国外出现的“社会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形式,为西方国家带来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新出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法国经济学家蒂埃里·让泰最早提出“社会经济”的概念。他认为:社会经济不是“以人们衡量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即工资、收益等来衡量的。它的产出是把社会效果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的”。此后,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将社会经济进一步界定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中的经济形式。并且强调社会经济将是人们进入后市场时代的必然选择。由l于不以营利为目的、致力于公益事业、广泛的志愿参与和自由平等的交往原则,使得社会经济能更有效地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救助弱势群体,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各种政府不为、市场难为的社会服务工作。它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安排弱势群体就业。其二,以人文关怀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宗旨。近20年来,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非政府非营利部门的壮大和志愿行为的涌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弥合了社会裂痕,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刘铁红  于长水 《奋斗》2006,(8):14-15
在市场经济社会,诚信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讲诚信能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失信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从根本上动摇社会的经济根基。诚信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诚信.国之大纲”,“信为政基”,国无信不强、不威。诚信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伦理资源,诚信乃“立人之道”、“民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不兴,社会无信则不和谐、不安定。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优良诚信传统的国度.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却出现了诚信严重缺失的状况,不讲诚信已成为社会公害,失信已然成为世人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以知识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主导带动社会发展的经济,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形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是工业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知识的生产活动具有突出的继承性、创新性特征和要求,人的智能和既有知识是其不可或缺的两大资源。没有丰富文献资源的“知识经济”是不可思议的。毫无疑问,文献资源建设既是“科教兴国”大业的基础建设,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建设。由于小农经济传统意识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图书———情报系统及其文献资源的结构分布不尽合理,条块分割,过度分散,…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现。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是经济决策的重要目标。笔者认为,决策者要做到正确决策,必须高度重视资源的关联性。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的过程,马克思说过:“人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此阶段。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也不能停止牛产一每一个社会牛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不断的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完成社会再牛产过程,需要多种资源要素一“劳动过程的简要要素是:有目的的…  相似文献   

9.
迟建民 《新长征》2012,(6):12-13
省十次党代会以“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主题,指明了我省普惠、共享的未来发展方向。省委书记孙政才所作的报告中就“全面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作了深刻的阐述,强调指出:“没有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毫无意义;没有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我们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必须把社会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巩固发展安定和谐的政治和社会局面。”这一阐述认识深刻,态度坚决。  相似文献   

10.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没有公正的对待农民,就没有真正的和谐社会。公正对待农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事关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全局性大事。当代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现实生活中权利义务分配的不公正和制度缺乏社会公平和经济理性,也就是在我国以往的制度设计中,有意无意地损害了农民的国民待遇,对他们造成了制度性的歧视。本文在探讨农民不公正的问题之后,进而寻求权利义务分配的公正或合理和建构以自由平等为价值诉求的制度,以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1.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与不断完善,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也给中国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国社会治理结构出现了从“一元治理”向“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治理体系的演化。新社会组织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它包括三部分: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其中社会中介组织是主体。国外一般称这类组织为“非政府组织”或有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经济社会的转型使得新社会组织得以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使新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面临着新的整合和调整。社会转型,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12.
资源动员理论(resource mobilization theory)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是对上世纪60年代美国涌现的大量社会运动的反思和总结。其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资源动员,即资源总量的大小及其组织化程度是决定一项运动成败的关键,资源总量越大、资源组织化程度越高,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二是社会运动的动员背景,即社会运动的成功在资源动员的基础上同时也取决于社会运动组织所嵌入的社会背景。尽管资源动员理论兴起的时代较远,但是由于较强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经济遵循的“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线性过程,倡导在物流不断循环作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其要旨是将经济活动组成“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循环过程。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观念和模式的一次革命,它强调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来。“社会管理”这一概念及其涉及的工作领域、方法、影响就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并迅速成为时代新命题。作为一场综合性的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本文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尝试对当前社会管理的实践作一系统性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探寻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杨柏 《当代贵州》2007,(7):51-51
发行养老彩票,就是让人在买“梦”的同时,购进一份未来稳定的社会预期,让买“梦”买出一个心里踏实。作为一个涉及民生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在我国说它是一个牵扯着政治的问题,可能也并不为过。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它复杂的成因与结构中有很深的经济问题色彩。  相似文献   

16.
冯长元 《新长征》2006,(10):28-29
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荣辱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标志,在社会成员的道德经验与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一种荣辱观上升为社会普遍的道德观、人生观,它的具体形态和对社会的作用方式就在根本上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从而影响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的命运。历史经验表明,不同民族和社会文化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政治、军事的竞争,而且是道德文明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引言:“资源瓶颈”和“环境危机”,是当代的两大痼疾。,而其背后,传统的粗放型和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屡遭诟病。难道经济的增长就得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当新型工业化的大旗被我们高高擎举的时候,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呼之欲出、这就是——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1,(10):53-53
“社会管理创新”一词最早出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指的是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许先春 《求实》2000,(2):2-5
从实践上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使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实践方式;从理论上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象一根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各个范畴之中。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它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新的范畴。在这些范畴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个核心范畴。一、新的社会特征 新的实践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决策,就…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七大中,胡锦涛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