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以及录音设备的普及,录音证据在民事诉讼案件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在某些案件中与声纹鉴定结论一起成为定案的关键证据。但鉴定程序的确立方面相对滞后,直接影响到鉴定工作的完成与鉴定结论的准确性。本文从鉴定实际工作出发,对受理案件与鉴定过程的程序中的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 :受理的案件水份大 ;经济犯罪跨越的区域广、涉及人员多、办案时间长、耗费资金大 ;普遍存在“四难”现象 ;缺乏专业人才 ;办案经费不足、后勤保障无力 ;信息窄、工作渠道不畅。面对这些问题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监察案件录音录像制度实践存在“调取难”问题,其原因可以总结为法院裁量权规则设定和录音录像规则设定的不完整。监察案件录音录像制度的理论构建和法律实践对案件中证据合法性的确认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监察法》及相关规定在践行程序正义理念和落实诉讼权利保障方面存在待完善之处,相关证据合法性的判断标准也需要更加具体化。  相似文献   

4.
论音像证据的审查王谢春音像证据是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录音、录像所反映的声音形象、电子计算机所贮存的资料、其他科技设备所提供的资料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包括录音证据、录像证据、电子计算机贮存证据、其他技术设备提供的证据等。目前我国诉讼立法对这类证...  相似文献   

5.
同步录音录像在白侦案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南明区人民检察院2003年至今的做法上看,还没有一起嫌疑人翻供的情况发生。在实施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就存在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思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的新证据种类──视听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种类及特点视听资料(Audovisuals),也称音像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等形式反映的声音和形象,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有关资料以及其他现代科技手段获取的信息资料等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通常包括录音带、录像带、电影胶片、微型胶卷、唱片、传真资料、雷达扫描资料、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以获取视听资料的手段为标准,视听资料可以分为下列三种:①录音、录像资料。是指通过录音机和录音磁带、录像机和录像磁带记录和储存的与案件有关的声音、形象,然后使音、像重现的一种证据资料。②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办理轻伤害案件中引发信访较多、涉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多。分析当前办理轻伤害案件的偏差与不足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应采取五项工作措施 ,提高轻伤害案件的办案质量 ,减少信访缠访  相似文献   

8.
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下称“讯问录音录像制度”),自2005年12月15日高检院出台((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下称《规定》)而在法律规范层面上予以确立。随着2006年3月1日起在全国检察机关的分步实施和分级推进,该项制度在司法实践层面上开始运行。而在制度实施前后,高检院陆续出台的关于讯问录音录像技术规范、技术工作流程、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文件,以及主持的设备测试工作,又为此项制度的运行在技术层面上提供了支持。2010年6月13日两高三部联合制发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两个《证据规定》)并于7月1日起施行,两个《证据规定》在有关证据审查的规则中均涉及到了讯问录音录像,这意味着讯问录音录像制度中又加入了层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的法律规范。但是司法实践中对于讯问录音录像的具体运用存在较大的争议,比如讯问录音录像的属性、讯问笔录与讯问录音录像不一致应如何处理、讯问录音录像应当如何在法庭上展示等。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劳动争议案件主要涉及的是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与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平衡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商业秘密劳动争议案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此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修改涉及公诉工作的重点问题包括: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后的审查、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录音录像的移送、审查、播放、自侦案件的自行补充侦查、起诉时材料的移送、法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被不起诉人不服不起诉决定提出申诉、不起诉后对犯罪嫌疑人的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处理、庭前会议、开庭前取回案卷材料和证据问题、法庭审理中对证据合法性的证明、撤回起诉、简易程序、量刑建议、检察机关办理二审案件时的阅卷问题、检察机关办理二审案件讯问被告人、补充证据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视听资料,即以录音、录像和电脑储存件来证明案件有关情况的客观材料的总称。亦称录像资料。在当前新形势下的司法实践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这种证据材料的运用在不断增加,这势必在证据的种类归属上出现疑难和争议,法学界也对此作出了大量论述。这些论述中,较多学者认为视听资料应当独立地成为一种证据种类,并应在立法上给予  相似文献   

12.
录音证据在民事案件中越来越多的被当事人所"青睐",而录音证据在审判实践中被告法官采纳的确少之又少。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和证据规则对于录音资料这一类视听资料的证据规则规定笼统模糊,造成不同法官对录音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采取不同看法,对于录音证据如何审查和认证、非法录音资料如何排除等问题也存在不少争议和分歧。本文拟通过相关案例,通过分析民事审判实践中对录音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存在的分歧,详细探讨如何理解和正确判断录音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共同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的侵权责任法立法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共同侵权行为及其连带责任作出了新的规定,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共同侵权行为本质特征究竟是主观说还是客观说问题,以及连带责任应当遵循何种规则的问题。这些规定都与传统的规则有所不同,在制定侵权责任法的时候,应当如何抉择?本文的意见是:可以选择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特征的关连共同主张,但是不能采用新的连带责任规则。  相似文献   

14.
经济犯罪案件所涉及的会计资料与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内在联系使得会计资料勘验能够从主体、行为、结果、时间、地点、手段、方法等多个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经济犯罪事实的全过程。经侦民警可以根据案件提供的线索从款、物和单位三方面灵活运用会计资料勘验。具体运用在侦查实战中,会计资料勘验与初查的关系以及会计资料勘验实施的范围和时机的把握又是会计资料勘验的难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高会计资料勘验运用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刑诉法解释对讯问录音录像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围绕其中第54条的内容,学界对讯问录音录像的查阅权产生了理解和适用上的争论。这些争论主要聚焦于讯问录音录像的证据属性、适用范围和查阅权的具体内容。随着程序性辩护和被告人供述合法性审查日益普遍,讯问录音录像的查阅权应当得到保障,其权利内容也将越来越丰富。讯问录音录像查阅权的保障有赖于讯问录音录像全覆盖和全移送的实现,涉密审查机制的完善,以及讯问录音录像保密责任的厘清。  相似文献   

16.
经济犯罪案件所涉及的会计资料与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内在联系使得会计资料勘验能够从主体、行为、结果、时间、地点、手段、方法等多个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经济犯罪事实的全过程。经侦民警可以根据案件提供的线索从款、物和单位三方面灵活运用会计资料勘验。具体运用在侦查实战中。会计资料勘验与初查的关系以及会计资料勘验实施的范围和时机的把握又是会计资料勘验的难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高会计资料勘验运用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涉及房屋拆迁纠纷的民事、行政、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出现了明显上升趋势,此类案件涉及了一些深层次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案件的审理结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稳定。文章针对各类房屋拆迁纠纷案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妥善处理各类房屋拆迁纠纷案件应注意的问题,并就预防和减少各类房屋拆迁纠纷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安部门办理的涉税案件相当一部分来源于税务部门的移送。税务部门移送之前通常已经或正在对其追究行政责任。公安部门办理此类涉税犯罪案件往往涉及行政执法与刑事诉讼的衔接问题,包括警税信息交流不畅、移送监督不到位、行政处罚与刑罚的竞合、行政执法与刑事诉讼法律依据不同、证据转化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原因是税务部门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的衔接渠道不畅通。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完善涉税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诉讼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录音录像及照相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治安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在处置的过程中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和照相可以在心理上威慑参与人员,同时为公安机关后期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提供线索和证据。在处置前应准备符合实战需要的录音录像及照相设备,在处置过程中应当选择有利位置并使用合适的方式对案件现场进行录音录像和照相,以满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民事诉讼更为复杂,一些案件常常涉及某些专业问题,这些问题由于超出审判人员的知识范围而成为困扰审判的一大难题,为了使审判机关正确认定事实,公正处理案件,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家参与诉讼。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专家制度对我国民事诉讼立法有一定启示,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