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媒体技术相比传统媒体具有明显优势,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法院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普法工作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利用新媒体开展普法工作,具有促进司法公开、促进民意沟通和利于公众监督等优势,但同时又面临着规范缺位、互动效果不佳和影响司法独立性等问题.本文从观念、规范和操作层面对利用新媒体开展普法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普法形式是蒙城县普法工作中的一个"重头戏"。为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该县已形成了七项较为成熟的普法模式。一是文艺普法。成立法制艺术团,自编自演法制文艺节目,深入乡村、社区宣传法律知识;二是媒体普法。依托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辟《法制纵横》、《百姓对话》  相似文献   

3.
杨杰 《中国检察官》2013,(13):11-12
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网上涉及检察机关的话题备受关注,检察工作中的一些失误被媒体无限放大,为网民质疑和责难检察工作提供了素材。所以,如何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不断提升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能力,就成为我们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新媒体时代检察机关面临的新挑战当今我们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式样越来越多,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其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现在中国有数亿网民,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包括重  相似文献   

4.
正一、普法工作现状合肥市普法工作开展多年来,取得很好成效,普法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可以用"七个转变"概括合肥市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所带来的变化。一是普法的重视程度实现了由"冷"到"热"的转变。首先是在领导层实现了从"冷"到"热"的转变。普法工作过去是需要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现在是各级领导重视、主动、支持普法工作。如最近召开的市依法治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市几大班子分管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作为领导小组组长的市长,都能挤出时间参加,并对普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普法工作中的一些重大活动,市领导高度重视,或作  相似文献   

5.
2015年是"六五"全民普法收官之年,今年"七五"普法即将开局。如何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及早谋划好新一轮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有力法治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启动新一轮普法工作,开局就是要科学精准制定好普法规划。本文结合"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对制定新一轮普法规划进行了调研和思考,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14,(11):2
正甘肃庆阳市司法局充分运用新媒体普法平台的集群优势和规模优势,强力打造"巧儿说法"普法栏目品牌,努力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六位一体"的普法宣传模式,为传播法治理念、畅通群众诉求、保障法律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一是开办一个微信"巧儿说法"栏目,为群众提供便捷实用学法"新视窗"。借助庆阳当地"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刘巧儿婚姻案"人文资源,开辟了微信"巧儿说法"普法栏目,用百姓的案例说法,用百姓的疑惑来解法。该栏目搭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明确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普法工作中的职责;明确了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在普法教育中的职能作用;强调要实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强调要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等等。这为我们健全完善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史长明 《法制与社会》2014,(13):185-186
当前,随着微博、论坛、博客等新型互联网媒体形式出现,预示着我国已进入高度媒体化的传媒时代,"微时代"和公民社会的来临,各种意愿、情绪通过新媒体被释放、宣泄,然而就是这股不可小觑的"微力量"却作为一种影响大众思维、引导舆论发声、助推公安工作前进的巨大的社会力量。近年来新型媒体越来越受到各级公安机关的重视,如何处理警察与新媒体的关系,发挥新媒体正能量作用,是当前公安机关无法回避的全新课题。本文以"平安哈尔滨"微博为分析范本,积极探索新媒体的特点及传播规律,使其成为警察公共关系的宣传员,警察良好形象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14,(11):66
正◆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证》2011,(4):4
2011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发布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近日印发2011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要点要求认真做好"六五"普法启动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不断推进的改革步伐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法律需求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普法工作如何与时俱进,成为当今普法人探讨的新话题。本文基于当前普法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精准普法"的概念、内涵、价值和操作方法,以期为普法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一、现实困境:当前普法教育的问题与分析自1986年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二十多年的普法工作在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快速变革的社会形态,传统普法模式出现了一些滞后于时代需求的问题,遏制了普法工作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法制宣传阵地是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对于增强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促进"十二五"期间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服务和保障"四个中心"建设,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六五"普法以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法制宣传阵地不断巩固,互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四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最后一年,也是"四五"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结验收年。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推动"四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总结验收工作,为各地各部门总结验收"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依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联合制定了《关于对"四五"普法〈规划〉和〈决议〉贯彻执行情况总结验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在普法"六进"工作中,我们根据近半年的普法效果,编写了王府站镇普法六进歌,并印制成普法台历和普法挂历,下发到本辖区普法对象手里,收到很好的效果,做到了把普法宣传教育触入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5.
安庆文化底蕴厚重,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支点,优选之地"。而持续的法制宣传教育在这片热土上已经深入人心,硕果累累,为全市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自1985年"一五"普法启航以来,"三五"普法安庆市获全国普法先进城市殊荣、"四五"和"五五"普法安庆市普法机构获全国先进称号。27年来,安庆市普法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取得骄人的成绩。该市法制宣传教育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卫生法制》1994,2(2):39-41
一九九四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遵循全党工作的基本方针,认真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不懈地抓好"二五"普法工作。在一九九三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和党的中心工作及五年普法规划的要求,现提出一九九四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一、法制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一九九四年是实施"二五"普法规划的第四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二五"普法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善始善终地全面完成"二五"规划提出的任务。坚持法制宣传为改革开放服务,大张旗鼓地宣传有关建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的媒介形态。媒体监督是指将行政、立法、司法以及一切社会性的决策和实施过程通过信息媒介手段置于人民群众的理性监督之下,以保证其运作的透明化、公开化。新媒体时代媒体监督特点鲜明。媒体对司法的监督是把"双刃剑",监督恰当会促进司法公正,但媒体的监督如果超过一定的"度"就会损害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新年伊始,为有效防控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蔓延,国家启动了中央人民政府层面的多部委协调工作机制平台。疫情期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持续发挥作用,其中连续多日的信息发布会引起全民普遍关注。在各种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疫情防控的全民关注转换为全民普法的有利契机,是广大普法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04,(3):20-23
记者:胡副部长,今年是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的第四个年头,请您谈谈"四五"普法以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相似文献   

20.
正池州市是安徽省宗教工作重点市之一,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该市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43处,其中,佛教寺庙176处。佛教工作,尤其是九华山的佛教工作是全市宗教工作重中之重。"六五"普法以来,该市通过抓龙头带全局,创新开展"法律进寺庙"活动,将"法律进寺庙"作为推进宗教领域普法工作的重要载体,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着力打造"法律进寺庙"普法品牌。"法律进寺庙"活动服务中心,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全面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