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伟华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0):127-127,130
《诗经》与《圣经》分别是中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委婉含蓄与直抒胸臆、比兴与比喻等两个方面对《诗经》与《圣经》中有关的爱情诗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两部作品在叙述手法上的不同,同时,通过比较探讨了中西方诗歌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大江文学虽然不属于基督教文学,但是大江初期作品与《圣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物关系结构上,大江初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圣经》中以耶稣为中心的多元性人物形象具有相似性。这也是大江文学更容易被西方读者接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所处国家的不同和接受文化传统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与理解当今西方社会,理解对方的人文精神,必须了解《圣经》在西方文化传统及当今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圣经》是基督教经典,也是西方文学、历史、法律和哲学的源头之一。在当今的西方社会,《圣经》仍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并阐述的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圣经文化原型。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运用圣经故事作铺垫,隐含着圣经中的人物和经历。根据诺斯洛普.弗莱对原型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材料在菲茨杰拉德笔下是作为原型出现的。作者运用原型作为某些意象、人物形象、叙述模式的象征,用圣经文化的方式描绘出一个关于美国文化的寓言故事。  相似文献   

5.
《圣经》英译与《钦定圣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圣经》是在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圣经》英译是其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圣经》1400多年的英译史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版本和翻译巨匠。1611年《钦定圣经》是《圣经》英译史上的一个顶点。《钦定圣经》保留了原文大众化的语言特色,不仅对英语语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影响到英美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化《圣经》英译研究有助于中西文化交流,为丰富我们的文化提供借鉴,从而发展壮大我们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圣经》中的有关动物的习语典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又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同时《圣经》的文体和语言在英语形成过程中也占有一席极重要的位置。《圣经》中的典故变成习语进入英语语汇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本文就《圣经》中与动物有关的英语习语的来源及其含义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7.
《夜莺与玫瑰》是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不仅有唯美的意境和诗化的语言,还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故事中的许多意象都与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基督教的教义《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夜莺与玫瑰》中的三个重要意象充分体现了这篇童话故事的圣经溯源。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他利用原形批评这种文学手段,在其作品中渗透了多种原型意象,如颜色、太阳、以及圣经原型。《圣经》对哈代的思想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他借助圣经中的神化原形意象,渲染了苔丝悲剧性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陋罪行。《德伯家的苔丝》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关于自然,关于宗教的小说,这也是这部作品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一座精神高峰,无论是其思想还是其艺术创作都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尤其是《野草》这部作品,非常典型和突出的体现了当时西方文学中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文学对鲁迅的濡染或日鲁迅对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等方面有意识的批判和接受,这也显著地体现了鲁迅先生在文化上极力提倡的“拿来主义”。因此将从《野草》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出发,探讨《野草》所体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表征,以期在一个新的角度和层面上认识和把握《野草》超越当时中国散文诗创作的前沿性,并试图尽一己之力为《野草》研究做出自己的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圣经》的商事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教义要求,《圣经》中潜藏着对商事活动的鼓励态度,在买卖、度量衡、契约、债、借贷、放债取利等一系列规定中,《圣经》体现了商事活动中诚实、公平、平等、仁爱的基本准则,从而对后世的价值体系、商业规则,对民商法的基本精神及某些法律部门、法律制度的形成有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们长期形成的精神信仰,也在经常地、长期地制约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只追求法治,而忽视人们的精神信仰,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法治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是与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密不可分的。基督教中的“摩西十戒”构成了西方法制的基础和内核,人们追求法治与信奉上帝是熔为一炉的。中国要真正实现法治,就必须高度重视人们精神信仰的塑造与养成。  相似文献   

12.
“姐妹情谊”是一种女性疏离父权社会、背叛异性恋秩序、在同性情缘中寻求支持与满足的性别僭越行为。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的“姐妹情谊”叙事经过了异性恋机制中的精神“方舟”、欲望化的嫘斯宾情结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姐妹情谊”并非女性主义乌托邦,它的建构或解构既昭示了一条反抗男权文化的女性同盟之路,也体现了这一过程的曲折与艰难。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文章演讲作用于人心,有四层面的力量:语言层面的力量、情感层面的力量、理性层面的力量、心灵层面的力量。从毛泽东的写作过程可以看出毛泽东之所以能写出高品质的文章,就在于启动了写作灵感,得到自己心灵层面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由包价旅游合同纠纷案可看出,因旅游经营者违约致旅游者精神享受利益受损现象愈来愈多,但目前对于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学术界大多都主张以侵权之诉提起,并不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然而,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对旅游者来说有许多不利之处,相反,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则容易很多。况且,包价旅游合同的特殊性在于以精神享受为目的,当旅游者只是精神享受利益受损、不存在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则无法提起侵权之诉,只能通过违约之诉来解决。我国应在借鉴域外法和国际性立法的基础上,将包价旅游合同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法律体系中。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愈来愈多地涉及人的精神世界的意义追寻和精神生活的终极关怀,凸显出对精神家园建构的重要作用。学界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家园的内在关联、建构的内容和路径等方面都有研究和论述,其启示有:应以超越性需求为指引,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对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应在审视和解决多重矛盾的过程中构建精神家园;应依托和整合多种学科资源,以大教育的宏大视野建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西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道路是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条道路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民营经济、民生事业、民主政治”为基础,以生态建设和农村建设为突破口,紧紧依靠西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实现西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要构建西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形成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政绩观念和干部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7.
青年价值观的建构依赖于青年所处的文化情境与青年心理机制的内在契合。由于青年自身的特殊性,精神文化成为青年价值观建构的主导力量。当代精神文化在塑造青年价值观的同时,还存在诸如传统文化价值意义消解、大众文化价值意义弱化、主导精神文化缺失等不完善之处。因此,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因子,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积极发展我国主导文化,对于有效校正青年的价值航向,促使青年价值观由应然走向实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沈泽民是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对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工会运动及早期革命文学的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作为一个革命作家,沈泽民在革命活动之余,竭尽全力编辑译介西方文学作品和社会改革方面的文章,同时创作一些评论,针砭新文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满怀激情地投入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社会斗争中。  相似文献   

19.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创作于西方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其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来说,或多或少地可以作为借鉴。社会团结及其两种类型是该书的主线,作品深入讨论社会团结的类型特征、历史转变和社会团结的精神基础、法律保障及其威胁因素,展示出涂尔干对社会整合与和谐的终极学术关怀,这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阶段,西部地区曾有一些企业较早创办,但除一二家企业勉强维持外,其余均昙花一现,相继停闭。除了自身因素,还因为中国近代企业的创办,主要不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而是得助于外来资金和技术的注入,而这是西部所明显欠缺的。同一时期,除了大宗出口商品长途运销外,西部省份的土产运销范围狭窄,商业发展和变革迟滞。与此相关,西部的城市化进程普遍滞后。缺乏近代城市对经济发展的促动和引领,是晚清至民国西部经济落后于东部的具体表现,也是这种落后长期延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