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作为金融发展的战略,在金融改革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应确定以金融深化为改革的终极目标,金融管制与金融深化相结合作为金融改革的有效方略,以金融约束为必要手段,协调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选择与经济发展相适宜的汇率制度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保增长”目标下我国金融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的发展既是威胁,同时又是我国金融调整改革的重大机遇,是“危”同时又是“机”。抓住新的机遇及时调整金融结构,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有着重大的意义。鉴于我国目前金融领域的现状,本文提出调整我国金融结构,应当从多个角度来把握。  相似文献   

3.
关于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融监管的内涵、目标、职能等方面的分析 ,在于使我们加深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制度变革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在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对策中 ,要重视对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发展关系的研究 ,金融监管一定要服从服务于金融创新、金融发展 ,没有创新、发展的监管是没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4.
合理有效的金融制度对形成良好金融秩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着重分析我国目前金融失序的制度性原因,包括正式金融制度的缺陷、金融道德伦理维度的缺失和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局限性,并对规范我国金融秩序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也是我国经济的短板,要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宁夏自治区领导抓住机遇,提出在宁夏建设国家级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一构想。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金融衍生品是指其价值依赖于股票、汇率、利率等基础金融变量的金融产品,是对未来某个时期特定资产的权利和义务作出安排的金融协议,可分为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和互换四种形式。金融衍生品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降低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基础资产的各种风险,属于风险转移和风险管理的工具。金融衍生品贡献巨大,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促成了金融交易活动的日益虚拟化。金融衍生品市场是指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市场,例如芝加哥期货期权交易市场,以及在我国深沪两市上市交易的权证市场、可转换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相关理论始终是国内外理论界、实践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探索、总结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且具有较强现实指导意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梳理、归纳和总结金融发展理论,分析不同时期我国各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数据和特征,探索性地提出了金融发展三阶段理论,即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历经三个阶段:金融被动为经济发展服务阶段、金融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阶段和金融引领经济发展阶段。期望能以此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我国区域发展实际、能够切实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区域金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之延伸,具有传统隐私权之扩展属性。而网络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以及资源共享性,又决定了金融隐私的易受侵害性。在此情境下,互联网金融隐私的保护应当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金融隐私权性质之界定,以及当前我国保护现状之研究,对金融隐私权之保护进行比较法之分析,提出我国金融隐私权保护之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极化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研究涉及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当今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通过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极化趋势进行比较,发现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极化特点有较大差异.利用极化理论和收敛理论对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析,总结俱乐部收敛与金融极化的关联性,为广东以及我国其他地区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接轨,中国金融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金融创新不仅是我国金融业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推动我国金融化的过程中,必须以金融稳定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通过介绍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政策主张,分析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战略是构建双重多元、不断创新的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政策采取的是渐次递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应对金融全球化挑战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程,它带动了我国整个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随着金融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以及中国即将加入WTO,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那么,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应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呢?  一、顺应大势,明确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让中国金融业融入国际金融体系  金融全球化趋势是客观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出现金融自由化浪潮,使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政策放松,金融创新获得迅速发展。比如,美国在1933年以后,颁布《Q条例》、《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等,对银行…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金融的重要性、金融的宗旨、金融安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开放等方面。这些重要论述都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大胆创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为新时代经济金融发展的现实需要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渐进式向前推进,但民间金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和金融功能在历次金融体制改革中尚不突出。在当前"新兴"和"转轨"的双重背景下,新一轮金融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而各类民间金融风险事件背后折射的问题仍然是改革层面的问题,根源于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的滞后,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脱离。从法律、政策、制度入手完善民间金融体制,将民间金融纳入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之中,是规制民间金融的重要战略定位与机制筹措。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金融思想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主要包括金融调控思想、金融组织体系思想、金融市场思想等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金融思想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在改革与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所以在新形势下,必须继续以这一科学理论作指导,不断探索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刘伟玲 《奋斗》2008,(10):54-55
对产权制度进行彻底改革,是解决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合作金融是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主要金融形式,因此,构建真正的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是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金融犯罪危害金融安全,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2005年以来,我国金融系统大案要案层出不穷,涉案金额触目惊心,有的从犯罪到被查处往往时隔10多年,有的直到犯罪分子携款潜逃后才案发,由此暴露我国查处金融犯罪工作的薄弱。本文就此提出构建反金融犯罪专业缉查机构的设想,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从而维护国家和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的相关工作也在不断深入推进,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该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立足国情,整合现有的行政、立法、司法和监管资源,加大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力度,更新金融消费者保护理念,明确金融机构的义务与责任,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规范化、人性化,不断改善金融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者信心,维护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促进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绍鸿 《理论建设》2017,(5):103-108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绿色金融战略布局是随着"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而逐渐起步发展、渐次展开的。推进我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必须不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既有难题,应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何践行杭州G20绿色金融发展共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主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绿色金融"的要求,实现绿色金融治理和绿色发展的决心,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的法治保障机制十分关键。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即存在的系统性缺陷和结构性缺陷,均亟待法治解决。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构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法治保障机制,要从绿色金融政策法律化、金融法的生态化、环境资源的产权化、第三方机制的法定化、执法的严格化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金融的配套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网点不足、农民贷款难、落实贷款担保难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新农村的顺利推进。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发展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应当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重新定位、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制、构建农村资金良性循环机制以及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等方面寻求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难点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