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现实依据是 :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应统一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中。收入分配在本质上不是对价值的分配 ,而是对财富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各要素内部竞争与各要素之间的竞争使劳动与其它生产要素都通过市场途径参与分配 ,以交换价格为初次分配的实现形式。同时 ,分配还要受到政府的宏观调节 ,以实现效率和公平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就必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在这里,其它要素虽然参与了使用价值的创造,但劳动仍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是以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客观依据的,它不仅与按劳分配是统一的,而且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3.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价值分配而非价值创造范畴。其理论依据不是劳动价值论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理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即按照加入生产过程的各要素的所有权分享劳动成果 ,不仅可以维护生产要素所有权利益 ,还可以避免生产要素的滥用和浪费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富的创造离不开技术要素的贡献 .因此 ,企业要自觉成为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主体。合理度量技术要素的价值量 ,因企制宜 ,采取多种有效分配形式。同时 ,政府有关部门要为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促进技术要素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在效率和公平的选择中,通过科学的社会分配制度使所有个人的劳动力变为发达的生产力,是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前提,是实现劳动正义与财产权利统一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是价值创造的分配和按劳动贡献的分配。  相似文献   

6.
余甫功 《理论前沿》2002,26(16):24-2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七·一”讲话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发展,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新的思考。作者认为,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在于产权,与价值创造的来源没有直接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具有新的特点和实现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是高校教师从事价值创造的重要要素,是脑力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是高教领域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关键.高校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等于剥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这就涉及一个深层次的基本理论问题: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是什么?非劳动收入是否等于剥削收入?应当说,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它们各自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剥削是对他人生产要素贡献的无偿占有,因此,以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为基础的非劳动收入不是剥削。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按要素贡献分配,是我国分配理论与分配政策上一个新的突破。我学术界围绕按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形成以要素价值论为依据和以劳动价值论为依据的两条研究线索,进而产生许多争论。研究按要素贡献分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方法,要正确区分不同经济范畴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流行的解答“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并不足以使人信服。生产要素的贡献及其量的大小只能是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贡献及其量的大小。以劳动时间作尺度测量劳动量进而测度商品价值量存在严重缺陷 ,决定价值量的劳动量应是劳动者的自身耗费和支出的力以及其推动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劳动生产力 ,即劳动力与其所借助的机械力和自然力的和。由“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到“劳动生产力决定价值” ,不仅可以说明生产要素的贡献及其可参与分配的量的界限 ,还易于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得到简洁说明  相似文献   

11.
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在权利形态上表现为建筑物基地使用权和附属基地使用权 ,从主体形态上表现为基地地表及其上下空间利用权 ,主要包括屋顶平台空间利用权和地下空间利用权 ,各种权利均有其特定的归属和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及其主体性本质观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戏概念的变化演绎出游戏本质观的发展进程.在历史上,人类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经历了在态度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内涵上从生物性到社会性的演变.儿童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是当代人们尝试确立的新的游戏本质观,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儿童游戏的特征、价值以及在教育实践的运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犯罪现场的定义,既是进一步深化侦查学研究的必要,同时对指导侦查实践也有实际意义。对犯罪现场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犯罪现场,为勘查服务。对犯罪现场的勘查既是侦查人员的权利,也是侦查人员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贯穿刑法现代化的思想主线是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融合、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的统一。三大法系国家“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概念结构,体现了刑法现代化的价值理念。犯罪概念的不同立法模式,决定了不同国家犯罪概念内容的差异和犯罪圈大小的不同。犯罪概念的结构体现刑法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应当一致;而犯罪概念内容则体现不同国情,可有适当差别。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顺应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形成改革合力,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环境的深刻变化,着力提升和强化改革意识,勇于面对危机、善于化解风险,不断调整完善改革方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相似文献   

16.
货物周转速度的提高使提单相对延迟的问题日益凸现,保函、海运单、电子提单等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提单的延迟问题,但又都存在缺陷.《草案》的解决方案也颇为不妥.适当改变提单的转让条件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司法领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权力域,其中各种规范的和非规范的、制度内的和制度外的力量都可能介入到这个领域。而人大对司法的监督意味着它必须作为规范的、制度内的力量来发挥作用,并且由于它的监督将能够极大的增强各种规范的和制度内的力量,使它们能够始终主导司法过程,从而实现司法公正。为此,人大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还应着力避免自己成为影响这个领域的非规范的、制度外的因素。为此,本文论证了人大监督权与司法权关系的理论限度,讨论了强化人大影响司法过程的各种监督制度和方式的有效性与规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依据语言学者对"敲诈勒索"的定义,"依仗势力"、"威胁"、"欺骗"这三种手段,恰好精确地概括了敲诈勒索犯罪可能存在的手段,从而能够作为划分该罪类型的标准,进而成为区分该罪与其他类似犯罪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沉默权制度,经历了十余载的争论后渐渐地趋于了平静。争论并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沉默权制度建立与否尚未尘埃落定。首先从我国的诉讼模式、司法理念、刑事政策以及现实国情简要分析了未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原因。进而从被害人的角度出发,考察研究该制度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最后简要探讨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建立一套功效等同于沉默权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法律渊源指能被法官适用并对法官审判有拘束力或影响力的不同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的各种表现形式,其本身是多元和开放的。确立法律渊源识别的一般条件,正确识别包括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权威法学理论等多种形式的法源,对于拓展我国法律渊源的范围,使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得到及时的法律规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